萬物聯網時代,你覺得安全嗎?

科技肯定改變了世界的運作方式,幾乎影響了現代生活的各個層面。雖然現代科技不可否認地帶來了各種好處,但也有其不好的地方。將所有設備和系統與網際網路聯繫在一起也讓惡意力量混了進來,讓使用者和企業面臨各式各樣的威脅。你該如何保持安全?

每天起床的那一刻起

你手機上的鬧鐘在早上叫你起床,你馬上就查看了社群網路上的更新。新聞和最新消息在過去是來自晨間的報紙或是電話中的交談。經過這十多年,已經被社群媒體取代。

保護社群媒體帳號

網路犯罪分子可以從你的社群媒體帳號內挖掘個人資料,如果你的帳號與工作電子郵件相連結,就讓他們也有機會入侵企業網路。該如何保護你的帳號安全

  • 檢查哪些應用程式連結到你的社群帳號。
  • 遵行良好的密碼習慣。
  • 保持行動應用程式更新。
  • 在社群媒體帳戶使用獨特的電子郵件地址。

行動用戶可以按照這些簡單的步驟來保護自己的設備。

電視機和空調等家電現在可以在手機上透過應用程式加以控制,這只是物聯網 IoT ,Internet of Thing)技術進入市場的例子之一。Amazon利用語音控制系統所驅動的無線喇叭 – Echo可以讓使用者不用遙控器或手機就可以搜尋網路、線上購物、取得天氣報告和控制智慧家居產品。根據報導,在2017年有超過 2,400萬台具備語音能力的機器出貨,而且這樣的成長還沒有停止的跡象。

同時,其他IoT設備也被設計成減少一般的設定。智慧恆溫器可以自動調節溫度,而智慧冰箱可以在存量變少時通知使用者。

保護你的家庭網路

  •  趨勢科技的家庭IoT設備用HouseCall可以掃描你的家庭網路設備來找出潛在風險,並對如何消除這些風險提供建議。
  • 想了解如何防護具備連網能力的語音助手,請點擊這裡

前往公司上班的路上

當你離開家去工作時,想到塞車和空氣污染就對通勤產生害怕的感覺。像Uber和Lyft這樣的現代運輸網路公司找到辦法來增加汽車的人均效用,減少塞車和碳排放,減少對停車位的需求。互相連結的力量替汽車共享和共乘服務提供一個線上平台來將乘客和職業司機連結在一起,讓通勤上班的人更方便。

防止身份竊盜

在2016年,Uber無意中暴露了50,000多名註冊應用程式的司機資料。保護自己對抗身份竊盜和其他網路威脅

  • 避免打開電子郵件附件檔和點入惡意連結。
  • 了解網站的隱私和安全政策。
  •  將可信的網站加入書籤,特別是常被用於線上購物的網站。

一些城市已經具備智慧交通管理的能力。智慧交通管理需要一個中央系統來控制交通號誌和偵測器來調節整個城市的交通流量和最佳化,減少想跨越街道行人的等待時間。

保護智慧城市

為了指導智慧城市開發者,這裡是一份他們在實施智慧技術時可以參考的網路安全快速清單

  •  進行品質檢測和滲透測試。
  •  將安全性放入所有供應商和服務商的服務層級協議(SLA)重點。
  •  建立市政府的電腦緊急應變小組(CERT)或電腦安全事件反應小組(CSIRT)。
  •  加密、認證和規範公共通訊頻道。
  • 始終允許手動接管。

在工作場所

在工作場所,生物識別系統(如指紋辨識和臉部辨識系統)被用來進行員工認證。取代密碼來安全地進入辦公室只是生物識別認證的眾多用途之一。全球產業和政府也在增加採用,包括整合智慧型手機,在政府機構採用生物識別系統,以及金融關鍵產業使用越來越多的生物識別技術。

保護生物識別系統

生物識別系統並非100%安全,仍可能被攻破或被駭客入侵。以下是保護生物識別系統的建議:

  • 生物特徵資料進出後端伺服器時要進行加密。
  • 在感測裝置上進行即時偵測,防止用假生物識別欺騙感測器。
  • 通過建立群組和角色來限制對伺服器的管理存取。
  • 避免交叉比對功能來保護使用者隱私。

 

企業在過去幾年開始擁抱自帶裝置(BYOD)的發展,允許將部分資源儲存或重導到組織的其他部位。員工可以將自己的個人設備帶到工作場所來進行日常工作。而組織也可以享有這些設備所帶來的效率和生產力而無需付出代價。

另一方面,工業機器人因為其效率和精準性而在世界各地許多大規模生產和製造活動中取代了人力。這些機械、可編程設備現在出現在各個工業部門,製造汽車、製造飛機零件、合成食品,甚至提供關鍵公共服務。

 

保護工業機器人

趨勢科技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工業機器人可以被操弄。以下是一些能夠保護它們的安全措施

  • 必須落實安全機制來確保人類操作員可以安全地接手非預期或不好的機器人行為。
  •  需要有效和易於應用的攻擊偵測方法來為解決威脅提供短期至中期的解決方案。
  •  研究和產業部門應該要提供短期解決方案來減輕漏洞造成的影響。

上述例子只是採用或將新技術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當我們獲得科技所帶來的好處和便利性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要了解威脅也跟科技一樣總是在進化著。

 

@原文出處:Security Risks in a Technology-Driven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