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保持線上遊戲安全的秘訣

「電腦遊戲」曾經只是當你在工作時,自己偷偷玩的紙牌接龍。但是到了網路新時代,線上遊戲已經演變成了龐大的產業,充斥著各種多人線上遊戲,聚集了來自各行各業的玩家們,在這精心打造的世界裡熱血奮鬥著。這很酷,但也存在著一些風險。

 

這裡有五個可以幫助你面對在遊戲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較明顯威脅的秘訣:

一、保持匿名。不要給出你的真實姓名或實際位置。如果你被要求建立個人檔案,確認你沒有提供任何可以用來在現實生活中找到你的資料,像是你的電子郵件地址、實際地址、你的名字或年齡。

二、語音聊天時要小心。有些遊戲可以讓你透過耳機麥克風和其他玩家交談。如果你決定要這樣做,可以考慮使用聲音變造功能來偽裝你的性別和年齡。

三、知道如何對付網路惡霸。確保你知道如何通知管理員,如果遇到有玩家失控的狀況時。你還可以封鎖騷擾你的玩家,最好先知道該如何做,這樣當你遇到一個令你不快的玩家時,就可以盡快地封鎖他了。 繼續閱讀

了解你青春期孩子在社群網路分享內容-過度分享真實案例分享

我在無意間關注了我朋友十歲大女兒的Instagram帳號,我原本以為那是我朋友的帳號,只是貼了許多她女兒 – Ashley的照片。我根本沒想到一個十歲的小孩會用大人用的照片分享應用程式。真是大錯特錯。趁著這個機會去查看一下Ashley和她的朋友。接著我用了主題標籤 – #wishIdidnotjustreadthat。

這個年輕女孩和她的朋友們做出太多的過度分享,包括她們所喜歡的男孩子,最喜歡的顏色,她們最好的朋友,跟一大堆自己的照片。不過更值得擔心的是公開地分享她們的手機號碼,學校名稱,可以讓人看到地址的住家外頭照片,還有更多更多。

iskf

美國網路霸凌研究中心指出,有20%到25%的美國孩子被霸凌

對於網路上的壞人來說,更加容易去找到這些女孩了。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去瀏覽他們的照片,找到她們的所在位置。一想到可能會發生的事就讓我對她們的安全感到憂心起來…

經過五分鐘的「偷窺」後,我發現有個Ashley的同學是需要幫助的,她哭訴著日子有多難過和沒有人懂她,尤其是她的父母,她有多沮喪和孤獨,以及她每天是如何被欺負的。幸運的是,她的貼文後有幾十篇留言支持她,來自她的朋友或「關注者」。不過這女孩也不是特例,根據美國網路霸凌研究中心指出,有20%到25%的美國孩子被霸凌。

我瘋狂地搜尋這被霸凌女孩最近的貼文,看看她是否沒事。她看起來似乎都很好……以現在來說。這會是遺言嗎?需要協助的哭訴?或只是青少年的煩惱,她像是日記一樣的使用Instagram,記錄這年齡層的青少年都會有的短暫的過多情感? 繼續閱讀

一場荒謬的 facebook 臉書愛情故事

這則新聞說新竹市有碩士學歷,宋姓男子不滿施姓女友移情別戀美國男子,宋男在分手隔月竟假冒該女全名申請臉書帳號,並將臉書設定為”公開”,陸續惡意貼文,比如「我在美國那段時間都當美國男人的性奴隸ㄛ,這是我一輩子最光榮的事跡」,並刻意在「台中金錢豹酒店」打卡,PO文說「我真想到這上班…」。 法官認為,宋男年齡已屆不惑,竟以激烈手段嚴重毀損施女名譽。該男子被判偽造文書罪。 提醒大家在臉書發言請三思而後行,更別把臉書當作私人復仇工具,以免觸法。

heart broken

同樣是臉書冒用事件,以下這故事讓小編想到本部落格提過有趣的手機與 iPad失而復得故事(找回手機只要一張辣妹照片和一把鐵鎚?),同樣是一張臉書大頭貼引發的精采故事,也都引發媒體報導,很精采,也很多省思

——————————————————————————————-

足球隊員和過世的虛擬女友:一張被高中同學冒用的臉書大頭貼,引發的荒謬/激勵故事?

FB
“Babe 寶貝”網路上跟你親暱交談的真的是照片上的人嗎?

作者:Richard Medugno

你有聽過激勵人心的美國聖馬大學後衛足球隊員Manti Te’o故事 嗎? 這裡是關於這「醜聞」的簡短版本:Manti 在網路上愛上一個名叫 Lennay 的女孩。他從未在「真實世界」裡見過她,不過已經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女朋友。 2012年九月,就讀 史丹福大學女友 Lennay 在 Manti奶奶過世的同一天裡也因為白血病「走」了。這顯然地也激勵了Manti在賽季中帶領大學球隊「愛爾蘭戰士」打出好成績,以紀念他所逝去的親人們。 他還在之後的電視訪談中提到他的「過世女友」。後經媒體踢爆外祖母的故事是真的,但女友是假的。聖母大學召開記者會說明,指出Te’o並不是騙子,他也是這場騙局的受害者,是有人偽造了Kekua這個人的存在,他們只是網路上的情侶關係。

最後,人們發現這騙局背後是個名叫 Ronaiah Tuiasosopo 的南加州阿呆。 為什麼他要創造周密的計劃來唬弄一個有名的足球運動員?這原因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明顯地,他有非常多的時間。

Ronaiah 利用他高中同學 Diane O’Meara 貼在 facebook 臉書上的照片來創造出讓 Manti 陷入情網的 Lennay。然後利用社群網路和這可憐的傢伙聊天,並且在打電話時變造聲音。

Diane 完全不知道她的照片被用來欺騙 Manti,這個在醜聞爆發前她不認識也沒聽說過的人。 而當騙局被揭發後,Diane突然被推到全國的鎂光燈前,必須被電視台的新聞工作人員追逐,還在TODAY上接受採訪,陳述她個人的說法。

這是個只會發生在美國,發生在網路時代,一個完全荒謬的故事。我們不要浪費時間斥責這些年輕人(這裡指所有廿出頭的)所犯的過錯,但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時間點來作個機會教育。 這故事所能學到的教訓很多。以下是給這扭曲的三角網路中每個角色的建議:

1.被冒用照片的女主角 Diane O’Meara – 要知道誰是你的朋友! 冒著被說是多管閒事的風險,O’Meara,你原本可以避免掉許多不必要的關注和污名化,如果你只接受你真正認識並在生活中有來往的人為臉書好友。僅僅只因為你跟某人一起上課,不代表你應該讓這個人來影響你的人生(數位或其他方式)。請看:「相信我,親愛的,你沒有八百個真正的好友」,然後開始移除好友。

Diane完全不知道她的照片被用來欺騙Manti,這個在醜聞爆發前她不認識也沒聽說過的人。而當騙局被揭發後,Diane突然被推到全國的鎂光燈前,必須被電視台的新聞工作人員追逐,還在TODAY上接受採訪,陳述她個人的說法。
Diane完全不知道她的照片被用來欺騙Manti,這個在醜聞爆發前她不認識也沒聽說過的人。而當騙局被揭發後,Diane突然被推到全國的鎂光燈前,必須被電視台的新聞工作人員追逐,還在TODAY上接受採訪。

繼續閱讀

從青少年一天的作息,看廣告商如何蒐集孩子們的網路隱私

從青少年一天的數位生活作息,看廣告商如何蒐集孩子們的網路隱私

孩子們所貼出的資訊,甚至那些沒有貼出的資訊,像是他們在哪點入、他們喜歡什麼和他們搜尋的東西,對於想賣他們東西的企業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料。孩子們很容易被操弄,大多數都沒有意識到廣告商在追踪他們,或是他們的資訊會被用來向他們發送精準的廣告。

作者:Anne Livingston和Lynette Owens

孩子們花很多時間上網。他們在網路上找功課答案、一起合作學校專案、分享事物、玩遊戲和看影片。在網路上時,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只跟家人和朋友分享,但許多企業也正在看著。網站和廣告網路透過追蹤工具來記錄孩子和大人們在網路上做些什麼。

華爾街日報發現廣告商收集這些資訊來建立消費者檔案。這些檔案並不包括真實姓名,但幾乎包括其它所有的一切:年齡、口味、愛好、購物習慣、種族、興趣和位置。孩子們所貼出的資訊,甚至那些沒有貼出的資訊,像是他們在哪點入、他們喜歡什麼和他們搜尋的東西,對於想賣他們東西的企業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料。

fb friend Pew研究中心發現,有81%的家長對於廣告商從他們的孩子身上收集多少資訊感到憂心。孩子們很容易被操弄,大多數都沒有意識到廣告商在追踪他們,或是他們的資訊會被用來向他們發送精準的廣告。這些廣告並不只是出現在螢幕上的橫幅。企業們正在開發互動式的廣告,讓孩子們的個人資訊成為廣告的一部分。

一個青少年的數位生活

想了解資料是如何被生成和利用,讓我們來看看一個典型青少年的一天:她在網路上作了什麼,企業們如何追蹤她的活動,以及他們如何使用這資訊以對她行銷:

起床了。檢查社群網路帳號。

在網路上所收集到最個人的資料是孩子自己所輸入的。當他們加入一個網路服務,他們會提供自己的電子郵件、姓名和其他個人資料。在這些服務裡,企業們可能會要求他們填寫問卷調查或是參加問答以收集更多的資訊。

快一點,找找地理作業的答案

當孩子們瀏覽網站,企業們會將稱為Cookie的小文件檔放在他們的電腦上。追蹤公司、資料中介商和廣告網路利用這些Cookie來收集他們在網上做什麼的資訊。柏克萊大學所做關於網站隱私普查的一項研究發現,最受歡迎的網站們平均會放50個第三方Cookie,有一個放了234個華爾街日報還發現,兒童喜歡的網站會比大人上的網站放更多資料收集技術到電腦上。

寫封電子郵件給老師。

Google會掃描經由他們免費電子郵件服務Gmail所發送的電子郵件內容。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有部分是為了提供垃圾郵件過濾和病毒偵測。他們還會搜尋電子郵件內的關鍵字,以期找出更多個人興趣,並將之加到網路個人檔案。他們現在可以在他們的Gmail服務裡,根據你所輸入或搜尋的事物來提供橫幅廣告。

送祝賀訊息給Facebook好友。

對Facebook訊息來說也是一樣。當孩子們發送訊息給Facebook上的朋友,Facebook會自動掃描他們的訊息來偵測病毒和關鍵字。當孩子們在訊息裡提到某個品牌或公司,就可以出現在他們Facebook的「喜好」上。

 

 坐車上學,用智慧型手機上網。 針對性的廣告也出現在行動裝置上。當孩子們用他們的手機找東西時,資料像是他們的實體位置可以被自動的收集。廣告網路可以知道他們在哪裡,提供他們附近商店的廣告。

shutterstock_72832726_Cell Smart Phone Ringing Mobile

 找到新的應用程序,並下載到自己的行動設備 行動應用程式會收集各種資料。有些應用程式會收集像是位置、電話號碼和聯絡人等資料。FTC審查了受兒童歡迎的兩百多個遊戲和應用程式,發現許多應用程式會將資料賣給不同的廣告網路。比方說,憤怒鳥應用程式會將資料分享給四家針對行動廣告的公司,兩家行動廣告網路,一家應用程式分析網站和一家廣告最佳化及回報公司晚餐後,登入Facebook和逛網頁。 當登錄到Facebook,Facebook會記錄使用者所瀏覽的每一個可以讓人按「讚」的網頁,不管他們有沒有真的按「讚」下去(許多網站都有這樣的功能)。

FB like keyboard

發送些推文。 Twitter會收集使用者所關注和轉發的資訊。Twitter利用這些資訊來找出使用者的個人興趣,並讓廣告商可以根據這些個人興趣來發送廣告給Twitter使用者。 繼續閱讀

家長請不要讓你的小孩越獄(Jailbreaking)他們的iPhone

為了確保高品質、穩定和安全,以及統一的使用者體驗,Apple在iOS(iPhone作業系統)上置入了許多的控制,這限制了應用程式在iPhone和其他iOS上要如何運作以及可以做些什麼。

小孩玩手機

 

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這些iOS上的控制,但這裡提供一個iOS安全模型關鍵的快速總結。

 

  • 減少攻擊面 較少應用程式可以用來攻擊漏洞,傳統有漏洞的子系統,如Java和Flash,也不被允許安裝在iOS上。
  • 權限分離 大多數應用程式運作在受限的模式,限制了它們可以對iOS檔案系統所做的事和彼此間的互動。沒有超級使用者(root)權限(如同Linux),所以你不能刪除重要檔案或砍掉必需的iOS程序。
  • 程式碼簽章 AppStore上銷售的每一個iOS應用程式都必須得到Apple簽章,讓他們可以在iOS設備上執行。能夠獲得授權在AppStore上出售之前,Apple會測試所有的應用程式以確保它們是穩定和安全的。
  • 沙箱技術 應用程式在一個隔絕的環境或「沙箱」內執行,限制其對iOS系統資源的存取。

 

越獄(Jailbreaking)和為什麼不該這麼做

 

讓iPhone越獄是指去除iOS控制和執行限制的程序,讓未經Apple授權的應用程式可以在iPhone上執行。當你將iPhone越獄,基本上就等於是拆了iOS所提供的安全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