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學(FuTuRology):穿戴式裝置和智慧型醫療設備,資料驅動醫療未來的零件

這是「未來學(FuTuRology)」專題的第二篇文章,來自趨勢科技前瞻性威脅研究(FTR)團隊對熱門技術未來進行預測的部落格文章系列。請務必看看本系列第一篇文章對此專題所作的簡單介紹。

今天的話題很令人興奮:醫療技術。

讓我們先從現有的技術開始:健身穿戴式裝置。這些小設備已經被大量的生產和銷售,看看Fitbit或Jawbone這些廠商。在二月巴塞隆納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裡,我們嘗試了各式各樣的設備。有些廠商開始瞄準利基市場,像是寵物和兒童,不過先不要離題了。當我們將這些穿戴式技術放在身上,可以用來計算所走的步數和每分鐘的心跳,然後估算我們所燃燒的卡路里。所搭配的行動應用程式可以讓我們記錄體重變化和食物攝取量,以更精確地估算熱量和衡量我們的飲食是否過量或不足。這些資料都會上傳到廠商的雲端服務,讓他們可以秀出漂亮的彩色圖表。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很好。

讓我們看看不久的將來。從群眾集資專案和大眾增加的興趣來判斷,將會有些大事出現。我所說的是能夠按照個人意思來評測健康參數的設備,並且上傳資料到廠商的雲端服務。什麼樣的資料?有體溫、血壓、血氧水平、心跳、呼吸率、心電圖(EKG或ECG)及其他類似資訊。一旦資料上傳,伺服器會根據你的個人歷史數據來運用演算分析這些數值是否正常或異常。這項技術有望讓你在真正發病前就先知道,或通知你可能要生病了。科技真棒!

健身穿戴式裝置和智慧型醫療設備之間的相似性很明顯。我們是否可以在未來某個時候看到兩者融合在同一台設備上?很難說,但的確有可能。我敢說更可能的是將會看到健康數據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進行關聯分析。從醫學角度看,能夠對這兩個資料集進行資料採礦的確是件大事。健身數據提估我們活動資料,而醫療數據提供影響資料。是否攝入較多的香蕉開始代謝作用讓我們在兩個月後生病?這是否只發生在特定區域?或也許只出現在某年齡層?甚至比較簡單的,什麼時候開始出現流感疫情和會如何因應你的活動水平而讓其影響產生變化?這些是不是很酷呢?

IOE 運動裝置

繼續閱讀

《 IoT 物聯網安全趨勢》穿戴式裝置來了,您準備好了嗎?

IOE資料圖表 穿戴式裝置面面觀 ins-and-outs-of-wearable-devices-hi-res
圖文解說:穿戴式裝置面面觀(點小圖可放大)

穿戴式科技正逐漸興起,並且將在數位領域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有了穿戴式裝置,您再也不會漏接任何電話、電子郵件、最新消息等等,其方便性還不只如此。方便性似乎已成了今日科技所追求的目標。

這一波彼此密切相關的全新智慧型裝置不僅滿足了功能、方便性與可靠性需求,更何況還能低調地融入您的一身打扮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健身記錄器,這些設計得如同一般手環的智慧型裝置,內建多種生物感應器,能測量您身體的數據並即時計算您的進度,卻完全不影響您日常的健身習慣。其最新數據可以藉由藍牙傳送至您的行動裝置,讓您隨時掌握最新的進度。 

另一個例子是智慧型手錶(如:蘋果 Apple 發表的 Apple Watch ),之後它可當成智慧型手機的延伸。其功能就像一般的電子錶,但卻多了顯示手機來電通知的功能。許多智慧型手錶的早期採用者表示,這些裝置能讓他們在忙其他事情時省去隨時查看手機的麻煩。儘管這類手錶的功能目前仍顯陽春,但各大電子廠商皆已承諾在未來不久之內為智慧型手錶開發出更多實用又提升生產力的 App 程式。

延伸閱讀:從陽春到智慧:物聯網 (Internet of Everything) 串連智慧裝置讓生活更便利

這類智慧型裝置的終極版本就是智慧型眼鏡。如果說健身記錄器和智慧型手錶讓您的真實生活和虛擬生活同步的話,那麼智慧型眼鏡則讓您隨時捕捉這世界的驚鴻一瞥。它能幫您搜尋網路、記錄資料、錄下視訊和影像、撥打電話、發送訊息,全都透過簡單的語音指令完成。如同其他尖端技術一樣,這項穿戴式裝置目前仍未成熟,還有許多改進空間,縱然它技術規格很強大,但依然有待開發。

不過,雖然這些智慧型裝置革命性十足,但它們也可能侵犯人們的生活、讓人容易分心、或者帶來危險。由於這些裝置會蒐集並傳送敏感資料,例如您健身記錄器上的健康進度與每日行經路線,或是您透過智慧型手錶發送的訊息,或是您的確切位置以及從智慧型眼鏡看到的畫面,這些都是網路犯罪集團覬覦的全新目標。歹徒一旦攔截到您的資料,就能竊取您的身分。若您在工作場所使用這些裝置,他們就可能潛入您的公司網路。當您在使用這類智慧型裝置時,您必須問問自己願意犧牲多少個人隱私來換取方便性和連線能力。

文章一開始的圖文解說根據傳輸及接收的資料將穿戴式裝置分成三種不同類型:「輸入型」裝置會蒐集並儲存本地端的資料,「輸出型」裝置會顯示來自配對裝置的通知讓使用者閱讀,「輸入輸出型」裝置則可傳送、接收並顯示資料。請點選上面的影像來查看穿戴式裝置圖文解說的全文。

 

◎原文出處:https://about-threats.trendmicro.com/us/threat-intelligence/internet-of-everything/understanding-ioe/ready-for-wearable-devices

IOE BANNER

【 IoT 物聯網新趨勢】穿戴式裝置的潛在安全問題:中篇  

在本系列的前一篇當中,我們討論到穿戴式裝置的分類。接下來,我們將探討這些裝置可能遭受的攻擊。

2020 穿戴式裝置

視裝置的類型而定,其遭受攻擊的可能性差異很大,並且隨著攻擊可能發生的地點而異。不過,使用者受到實質傷害的可能性,會隨著您遠離裝置而降低。當攻擊不再以裝置為目標時,其焦點將轉移到資料的竊取。

低使用者風險、高可行性的攻擊

這些攻擊較容易成功,但對於使用者的影響有限。在這類案例中,駭客會攻擊雲端服務業者來竊取資料。


圖 1:駭客入侵雲端服務業者來竊取資料。

使用者帳號通常僅有一道認證機制把關,一般來說就是密碼。駭客會利用一些技巧,例如透過「忘記密碼?」的機制、鍵盤側錄程式、利用使用者其他已被破解的帳號密碼,或者使用暴力破解方式,來試圖進入雲端帳號以取得資料。

駭客一旦進入使用者的帳號,就能取得穿戴式裝置上傳的資料,對使用者有更深入的了解,進而量身訂製一些詐騙郵件。這樣的手法已不是新聞:當比特幣 (Bitcoin) 交易網站 MtGox 在 2011 年發生資料外洩時,其使用者即遭到了一些金融相關服務的詐騙。由於目標是比特幣使用者,因此歹徒認為使用者對金融相關的詐騙比較可能感興趣,而非減肥產品。

這類詐騙的歹徒通常是有能力製作惡意程式的網路犯罪集團,其主要收入來源是垃圾郵件和廣告活動。專門竊取資料的駭客也可能利用這類攻擊來取得可販售的資訊牟利。

中使用者風險,中可行性的攻擊

這類攻擊危險性較高,雖然不難成功,但對使用者的衝擊也有限。在這類案例中,駭客會入侵中介裝置來擷取原始資料。此外,也可能利用中間人攻擊 (man-in-the-middle) 的方式,扮演網路與實體裝置之間的橋梁,篡改來自網際網路或區域網路的資料。

要達成這項目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系統上安裝一個木馬化的廠商 App 程式。今日,要在 Android 行動裝置上安裝惡意的 App 程式有很多方法。大部分的駭客都會透過第三方 App 程式商店來散布這類程式。

駭客的目標,是要蒐集更多有關攻擊目標的資訊,以便安裝最適合攻擊目標的惡意程式。例如,惡意程式攻擊可能會先鎖定 Google Glass 應用程式,利用該程式來隨時掌握使用者的行蹤。接著,惡意程式再另外下載一個惡意的 App 程式來根據使用者所在地點從事點閱詐騙。

另一個例子是利用連接「輸入型」穿戴式裝置的 App 程式來查看使用者的健康狀況 (是否為運動健將或稍動一下就累等等)。這項資訊可以讓歹徒篡改一些廣告來顯示「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廣告 (如:附近的健身房、高蛋白素、減肥藥等等,視使用者的健康狀況而定)。


圖 2:根據從穿戴式裝置蒐集到的資訊提供針對性廣告。

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惡意程式會偵測使用者 Google Glass 準備顯示的資訊,然後替換成廣告、垃圾訊息、或其他內容。

駭客也可利用使用者的定位資訊來顯示適合當前位置的廣告或垃圾訊息。值得注意的是,駭客有許多不同方法來取得使用者所在位置。若駭客需要歷史資料 (過去造訪地點),就可能需要利用一個惡意程式來避開手機的權限管制 (因為並非所有 App 程式都能存取定位資料)。另一種更簡單的方法是直接從穿戴式裝置取得。不過,裝置上可能並無歷史資料,因為裝置通常只記錄目前所在位置。

在這種情況下,駭客的賺錢方式是透過垃圾郵件/廣告活動或是點閱詐騙。這些很可能是廣泛性的攻擊而無特定目標。

下一篇,我們將探討第三種攻擊類型以及另一個潛在的攻擊管道。   

如需更多有關穿戴式裝置的資訊,您可以參閱「穿戴式裝置的時代,您準備好了嗎?(Are You Ready For Wearable Devices?) 」一文以及「穿戴式裝置徹底剖析 (The Ins and Outs of Wearable Devices)」這份圖文解說。如需更多有關智慧型裝置的資訊,您可以造訪我們的「萬物聯網(IoE ,Internet of Everything)中文入網站

◎原文出處:https://blog.trendmicro.com/trendlabs-security-intelligence/the-security-implications-of-wearables-part-2/作者:David Sancho (資安威脅高級研究員)

【 IoT 物聯網新趨勢】穿戴式裝置的潛在安全問題:下篇  

在這系列的第二篇當中,我們討論了穿戴式裝置可能遭到的前兩類攻擊。本文將繼續探討第三類攻擊,也就是三者之中最危險的攻擊。

高使用者風險、低可行性的攻擊

這類攻擊是最危險的,但也最不可能發生。若駭客成功入侵了穿戴式裝置的硬體或網路通訊協定,那麼他們就能取得「輸入型」裝置的原始資料,並且能夠在「輸出型」裝置上顯示任何內容。


這種情況包括個人資料遭到竊取,以及篡改視訊攝影機所拍到的畫面。這樣的攻擊將嚴重影響裝置使用者,甚至可能妨礙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此外,若裝置是用於工作場所,這類攻擊還可能造成嚴重影響:一個簡單的阻斷服務 (DoS) 攻擊就能可讓醫師無法幫病患開刀,或者讓執法人員無法取得捉拿歹徒的資料。

有鑒於藍牙 (Bluetooth) 是目前這類裝置使用最廣氾的單一通訊協定,我們有必要在此補充說明一下。藍牙是一種類似 Wi-Fi 的近距離無線通訊協定,但兩者卻有一項很大的不同。Wi-Fi 基本上是透過一個「基地台」來彼此通訊,但藍牙的設計卻是採用點對點的方式。您必須將兩個裝置配對之後,雙方才能透過藍牙協定進行通訊。在配對的過程中,裝置會互相交換加密金鑰以建立通訊。另一項有別於 Wi-Fi 的地方是,藍牙會依照一定的程序來跳頻 (切換頻道) 以減輕外界無線電干擾。

Wi Fi

這樣的設計讓駭客在破解藍牙裝置時將面臨兩道障礙。第一,駭客必須在兩台裝置一開始配對時就透過竊聽來取得加密金鑰。否則,若錯過了這個時間點,往後的任何通訊對於竊聽者來說都只是無意義的雜訊。第二,駭客若要進行阻斷服務攻擊,必須發送一個足以涵蓋此通訊協定廣大頻率範圍的雜訊,才能對它造成影響。這並非全無可能,但這樣的攻擊所需花費的力氣比任何其他無線電通訊協定都來得大。

雖然攻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機率比其他攻擊類型小得多。而且駭客必須在離裝置不遠的地方發動攻擊,因此這類攻擊的用途非常有限。這類攻擊或許有高度的針對性,要不是所要攔截的資料對駭客價值非凡,就是干擾受害者接收訊息非常重要。這類潛在攻擊的目的極為獨特:可能非關錢財,且極具針對性。

在極端的情況下,若駭客能操控其中任何一方的裝置,就可能對另一方的裝置發動攻擊。駭客若完全掌控了裝置,至少可以利用它來連上網站。這或許能讓駭客點閱廣告來進行點閱詐騙,或是連上其他網站,或是對其他系統發動阻斷服務攻擊。要發動這類攻擊,駭客需了解如何在特定裝置上執行程式碼,而這通常不太可能或者不太可行,因此這應屬於不可能的情況。


圖 1:駭客控制了穿戴式裝置。

App 層次的攻擊

穿戴式裝置另一個可能的攻擊管道是 App 層次的攻擊以及攔截上傳到雲端的資料。這類攻擊可讓歹徒達到下列目的:

  • 監聽本地端 App 程式所發送的資料。
  • 竊取行動裝置上儲存的資料。

繼續閱讀

【 IoT 物聯網新趨勢】穿戴式裝置攻擊:從資訊安全人員角度思考

就在蘋果 (Apple) 發表了 Apple Watch 之後,「穿戴式裝置」又再度成為新聞話題。

最新的 Apple Watch 在便利性和連線能力上帶來了諸多創新。有別於其他智慧型手錶,這些手錶有些甚至看來非常有型。

IOE 智慧型手錶 applewatch

然而,Apple Watch 也引發了各種隱私權和資訊安全的問題。尤其是 Apple Watch 新的健康追蹤功能讓人們對這類敏感資訊安全性感到質疑。

對於資訊安全人員來說,安全不僅關乎行為,還關乎思維。趨勢科技研究人員David Sancho 最近剛發表了三篇有關穿戴式裝置的一系列文章,這些文章可協助您從資訊安全人員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裝置。

這些文章能讓您對穿戴式裝置所有潛在威脅有一番全面認識,而非僅限於 Apple Watch 而已。

隨著穿戴式裝置逐漸成為一股新興科技潮流,您不僅必須了解個別穿戴式裝置所牽涉的問題,還要具備自行判斷的能力。

此系列文章能幫助您從資訊安全的角度、而非單純的使用者觀點來看待穿戴式裝置。

請花一點時間來閱讀 David 的這三篇短文:

ioe4

◎原文出處:https://blog.trendmicro.com/attacking-wearables-thinking-like-security-p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