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穀倉怎麼破?趨勢科技文化長陳怡蓁 用文化心革命 培養軟性人才力

【台北訊】科技到位、客戶就位,全球網路資安解決方案領導廠商趨勢科技 (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4704) 在執行長陳怡樺帶動之下,全面擁抱 DevOps ,推動組織再造工程。文化長陳怡蓁則開辦文化日 X DevCulturOps 工作坊,繼2018年全員玩AI後,又一波大規模沉浸式人才培育計畫,巧妙運用文化穿透力讓同仁從心開始轉化為具備跨專業分工與成就客戶為先的軟實力人才。

趨勢科技文化長陳怡蓁表示:「趨勢科技要躍居雲端之上 (Stand Tall On the Cloud),一切的轉化必須從〝心〞開始,也就是從文化開始轉變。」

趨勢科技文化日 X DevCulturOps 工作坊於12月16、17兩日於台北文創會所連續開辦三場,每場約500位趨勢人參與,活動從 DevOps 專題探討展開,由文化長陳怡蓁引導出研發、產品經理、技術支援與業務代表不同視角下的 DevOps ,穿插「三個人」樂團的國樂演奏,透過箏、中阮與笛簫令人驚豔的協奏,呼應 DevOps 在技術、商業營運與組織文化共融的精彩,最後工作坊以從產品成功到成就客戶進行小組討論與分享,激盪組織成長轉型的動能。

陳怡蓁也分享並邀請趨勢人一起對趨勢科技企業文化 3CiT 新的詮釋進行思考:「3C分別是客戶的成功 (Customer Success)、驗證與快速學習 (Change )、與團隊互相成就 (Collaboration) 、iT則是創新且創造價值 (Innovation) 以及解決對的問題 (Trustworthy)。」

文化日 X DevCulturOps 工作坊舉辦場域特別選在由趨勢教育基金會所主辦的流浪的田展覽會場旁,讓同仁提升職場武力值,同時也有機會透過文化浸淫開闊視野與胸懷,身心一同Fun 輕鬆。

流浪的田

融合文學、藝術與台灣農情記事的展覽,於2019年12月7日至12月22日 (每日上午10:00—18:00) 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 一號倉庫展出,七大展區從文學出發,以油畫、攝影、大型裝置、聽覺、錄像等藝術形式呈現,並揉合閩南、客家、原住民等不同族群文化、文學作品與農耕文化,現場並邀請作家吳晟、胡慕情、黃春明、簡媜、劉崇鳳、楊富閔、賴青松等分享寫作理念。

更多展覽資訊請參考: https://www.trend.org/column/artical/124

【跟著趨勢科技文化長看圖說故事 】車庫起家 創業精神不能忘

1988年趨勢科技成立,今年(2018年)趨勢科技成立滿 30 年,趨勢科技共同創辦人暨文化長、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陳怡蓁,特別在趨勢科技內部發行「趨勢科技30年看圖說故事 」週報,資安趨勢部落格轉載其中幾篇與大家分享。

 

作者:趨勢科技文化長 陳怡蓁

趨勢科技三十歲了!我們究竟從哪裡誕生的?  來, 讓我們一起潛入趨勢的時光隧道。

首先回到二十年前,榮耀的1998年,趨勢科技4704股票在日本成功上市,上市當天的股價8300日圓!

 

然後要回到趨勢起始的地方。等等,首先確認身份。你知道 3CiT 嗎?這是趨勢人的DNA密碼,必須隨身攜帶。  記住,你現在是在 1998年,要起飛去洛杉磯,在LAX下降,開車四十分鐘左右到達Gardena City,

找到190 街15112號,路邊停車。看到沒?不怎麼起眼,兩棟相連的米白色雙層樓公寓,總共有八個單位。

不,我們沒有要走進公寓裡,打開側邊的鐵柵欄門,走過右邊的樓梯, 再往前走一點。走到最後面,看到嗎?在車庫的一角,一間兩窗一門的倉庫間,這就是趨勢科技的起源地。

「為什麼總是車庫?」你問。

回想在1988年,沒有mobile phone, 4G 或 Wifi, 也沒有星巴克,或所謂的共享辦公室,創業家很巧合的都在自家倉庫開始創業,惠普公司,蘋果電腦都一樣。 繼續閱讀

【跟著文化長看圖說故事 】 改變有理,魔術萬能

1988年趨勢科技成立,今年(2018年)趨勢科技成立滿 30 年,趨勢科技共同創辦人暨文化長、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陳怡蓁,特別在趨勢科技內部發行「趨勢科技30年看圖說故事 」週報,資安趨勢部落格轉載與大家分享。

作者:趨勢科技文化長 陳怡蓁
 
時光飛逝,在隧道裡更是如此。人世變化無常,在資訊界更是變幻莫測。1988年,會變魔術的Steve (張明正)創辦了趨勢科技,他發現唯有創新科技,才不會被淘汰。唯有引領改變,才不會被改變。唯有去除我執,與時並進,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資訊業界頭角崢嶸。Change有理!(這個領悟,當然跟 Steve 姓張 (Chang) 沒有關係。)

於是在1992年的國際經銷商會議上,首度揭露影響深遠的3C文化。其中 Creativity(創新)與 Communication(溝通) 都能一目了然, 立即知道對企業成長的重大意義。

但是 Change(改變)一項,就必須多費心思解釋了。當時很少有企業這樣特別去強調改變的。如果現況一切安好,為何要改變?如果未來不可知,驟然改變不怕賭錯盤嗎?一改變就帶來動盪不安,值得嗎?而我們所處的產業,常有新的變化,技術在推陳出新、使用者在進步、平台年年大風吹,再加上駭客手法也屢有突破,要是大夥兒沒有危機意識和不斷學習的本領如何讓公司能保有競爭力?

其實人心慣於追求安定,要鼓吹改變,有時就像革命一般地艱難。正因如此,宣揚「改變」的文化更形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