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你的社群網站被小黃卡(新冠肺炎(COVID-19)接種疫苗紀錄卡)洗版了嗎? 你可能在打疫苗前後會上網搜尋注意事項,讓自己對抗肺炎的免疫力大大提升,但你可能不知道當你上傳含有個資的小黃卡被惡意利用時,會降低你對抗網路威脅及詐騙的免疫力。

台灣目前許多社群網站可以看到已經打完疫苗的人,紛紛上傳含有個資的小黃卡,讓詐騙集團不用大費周章的架設網路釣魚網站,就可以取得基本的姓名/出生年月日等個資了。就像剛拿到駕照一樣的興奮,不少人剛接種完新冠肺炎疫苗,迫不及待上傳小黃卡到社群網站。有些人會想到要將身分證字號遮住,但其實小黃卡上的姓名、生日、疫苗種類/劑次、接種日期、接種醫師、接種單位,都是你的個人資料。可能被歹徒藉此進行可信度逼真的裝熟詐騙。
近年眾多受害者的包裹裝熟詐騙:「○○○你的包裹已經抵達XX門市,請來取貨付款」,就是因為詐騙簡訊含有姓名,而讓受害者疏於防範。當你上傳小黃卡後,歹徒可以偽裝是你的第一劑疫苗接種診所的某某醫生,私訊要你提供更完整的個資,或是謊稱提供第二劑預約服務,進行國外已經出現案例的假預約接種真金錢詐騙。如果再加上你的社群貼文可以透過簡單的搜尋,就可以得到大量敏感資料,(如拍照時一同入鏡的住家地址),那麼被詐騙的風險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