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看資安趨勢》長遠的端點防護~從 Google 號稱每月可阻止約五萬個惡意軟體下載談起

當 Google談到 CAMP時,號稱這系統每天都會利用信譽評比技術做出數以百萬計的決策,每個月可以識別並阻止約五萬個惡意軟體下載。這真是做得好呀,讓網路成為更安全的地方!

不過話說回來,資安產業已經這樣做許多年了,所以並不是什麼新玩意。比方說,趨勢科技每天封鎖二億五千萬次的威脅(檔案、網站和垃圾郵件),我們的系統每天處理超過一百六十億次的查詢請求。這些查詢請求每天產生6TB的資料要分析……這才是所謂的巨量資料。

作者:Raimund Genes(趨勢科技 CTO技術長)

CTO

 

上個月,Robert Lemos在Dark Reading上有篇文章提到:是時候將防毒技術拋到端點防護之外了嗎?它引用Google最近所介紹的新信譽評比技術報告(CAMP,未知內容惡意軟體防護)。他們號稱可以防禦98.6%經由Chrome所下載的惡意軟體,而他們所測試的防毒軟體中,最好也僅能擋掉25%。

這聽起來就跟變魔術一樣。不過你認為這是白魔法或黑魔法就取決於你知不知道Google會將所有你電腦上或他們線上服務內「未知」檔案的屬性送回做分析。

不過對我們來說,這是舊聞了。早在二〇〇八年,趨勢科技就已經指出標準偵測技術還需要結合其他技術,像是信譽評比技術,白名單等等。我們已經大量投資在偵測惡意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所需要的技術上。

因為趨勢科技收集這麼多的資料,我們可以幫助各地的執法者將網路犯罪份子繩之以法。當Google談到CAMP時,號稱這系統每天都會利用信譽評比技術做出數以百萬計的決策,每個月可以識別並阻止約五萬個惡意軟體下載。這真是做得好呀,讓網路成為更安全的地方!

不過話說回來,資安產業已經這樣做許多年了,所以並不是什麼新玩意。比方說,趨勢科技每天封鎖二億五千萬次的威脅(檔案、網站和垃圾郵件),我們的系統每天處理超過一百六十億次的查詢請求。這些查詢請求每天產生6TB的資料要分析……這才是所謂的巨量資料。

文章裡還談到有些客戶遇到傳統防毒軟體問題時會怎麼做。通常有下列幾種:

放棄防毒軟體

那篇作者自己都說這是個壞主意,根據最近的微軟資安情報報告沒有端點防毒軟體保護的電腦被感染的機率增加5.5倍。所以就算是在理想狀態,比方說Chrome保護我不會中毒,那我USB 3.0介面卡最新驅動程式的光碟呢?我剛剛從朋友那所拿到的隨身碟呢?如果數位相框裡有惡意軟體呢?更別提那些會透過軟體漏洞或其他方式進來的威脅。端點防護仍然是必要的,也是有效防禦的基準線。

加強黑名單

趨勢科技多年來一直都這樣說。黑名單可以結合信譽評比技術、進階啟發式技術、通訊監控去偵測惡意殭屍網路指令,再加上我們擁有的新工具。使用者必須了解,有著確定目的而且複雜的目標攻擊是可以攻入的,但也有方法去偵測這些威脅,特別是當它們嘗試「回報(phone home)」惡意伺服器的時候。

使用白名單

沒錯!趨勢科技已經建立超過220萬已知好檔案的白名單,我們將它作為我們產品內信譽評比服務的一部分。這可以用在關鍵端點上,以最小化運行惡意軟體的風險。

繼續閱讀

< 防毒軟體評比/排名 > 趨勢科技PC-cillin 榮獲PC Security Labs產品測試整體最高分!

PC-cillin 2013 雲端版有效阻擋惡意程式及過濾詐騙連結 使用電腦或手機上網皆安心

趨勢科技PC-cillin 2013雲端版再度獲第三方獨立機構PC Security Labs( 簡稱 PCSL) 真實環境最高測試分數認可。其中PC-cillin 2013雲端版更在惡意程式偵測率、資訊竊取程式偵測率,以及駭客釣魚防禦率等方面有傑出表現,因此順利在眾多資訊安全產品中脫穎而出。

防毒軟體大評比.趨勢科技PC-cillin 雲端版排名第一

PC Securtity Labs (簡稱PCSL)本次針26家提供消費者終端防護軟體進行真實網路環境測試,測試主要針對常見惡意程式(Prevalent Malware)、誤判率(False positive)、軟體效能(System Overhead)、資訊竊盜(程式)防禦率(Information Stealer)、清除率(Cleaning),和網路釣魚以及詐騙連結的防禦率(Phishing and Fraud)等面向。趨勢科技在常見惡意程式攔阻率高達99.98%,針對網路釣魚(Phishing)、詐騙以及資訊竊取的阻攔率更是領先群雄。

趨勢科技產品行銷經理朱芳薇表示:「這是對趨勢科技品牌以及PC-cillin 2013雲端版研發與行銷團隊的一項肯定。透過我們尖端的網頁信譽評等技術,趨勢科技研究人員不斷蒐集並分析最新的惡意程式,更針對駭客最常運用的釣魚手法和資料竊取程式研究解決方案,推出社群網路防護和獨家Facebook隱私權偵測等功能。配合消費者使用趨勢,PC-cillin 2013雲端版更具備跨平台的功能,可同時支援Winodws,Mac 和手機與平板電腦,希望可以帶給消費者安全無虞的數位環境 。」

 

PC-cillin 2013雲端版跨平台同時支援Win、Mac及Android手機與平板,立即下載試用

 @延伸閱讀

防毒軟體大評比.趨勢科技PC-cillin 雲端版 排名第一

駭客大哥我把駕照,身分證和信用卡都放網路上了,請隨意取用

在網路上可以輕易地搜尋到駕照,身分證,信用卡等照片,中外皆然,尤其是初次拿到駕照的朋友,總是迫不及待地拍照上傳,現在社交網站與智慧型手機大受歡迎,可以隨時拍照隨時上傳,更使得這個不經意的動作充滿個資外洩的危險性。

拿到駕照的第一天,很多人都把它放到網路昭告世人
拿到駕照的第一天,很多人都把它放到網路昭告世人

將信用卡和身份證件貼到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上的風險

現在網路犯罪分子可能不再需要利用資料竊取木馬來取得使用者資料了,因為很多青少年者已經主動幫歹徒鋪好路了,他們將自己的身分證明和信用卡照片貼到Facebook、 Twitter和 Instagram上。

有好幾個年輕人(甚至是成年人)在Twitter上發布他們信用卡的照片,在 Instagram上也看到了一大堆這類照片。一些使用者甚至將自己的駕照上傳,渾然不覺已經將自己完整姓名、家庭住址等敏感資料攤在眾目睽睽之下。

 

將信用卡和身份證件貼到Instagram和Twitter上的危險

只要在社群網站上做個簡單的搜尋,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這些文件。甚至還有一個特別的 Twitter 帳戶和列表(稱為NeedADebitCard)讓使用者發表自己的信用卡在這些平台上。

 

可悲的是,這趨勢並不僅侷限於Twitter和Instagram等網站。利用Google圖片搜尋,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大堆這種照片。

 

 

面對大量會張貼敏感資料的粗心者令人感到驚訝和擔心。大部分張貼駕照或信用卡的人,大約是十六歲到十八歲,還太年輕而不知道後果的嚴重性,根據觀察美國青少年喜歡貼出自己的駕照,亞洲年輕人則喜歡貼出自己的護照和身分證照片。

身份竊取一直是個安全問題,而發表這種照片的趨勢只會讓情況更加惡化。試想一下:網路犯罪份子只要做個簡單的搜尋,就可以得到大量的敏感資料,他們可以用來買東西、進行交易和掩蓋自己的踪跡等。另個危險是,這樣的行為也將自己暴露給跟蹤狂、性變態和其他網路上的有心人士。

更重要的是,這些貼文不僅侷限在特定的社群網站上。由於交叉貼文,將照片上傳到Instagram的使用者,同時也將一樣的資訊分享到他們的Facebook、Twitter、Flickr和Tumblr帳號上。

但為什麼這些年輕的網路使用者要貼出這些照片?可能是為了想要顯示自己的威風、社會地位和在同儕內被認為「酷」。但不管是何原因,這些過度分享都將使用者送到網路犯罪份子或惡霸面前。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該意識到自己在網上分享了什麼。他們可能會認為秀出這些資訊很「有型」、「潮」、「炫」或「時髦」。但實際上,真正的「有型」是如何聰明地在網路上分享。

想知道一些可以跟孩子們談談,幫助他們了解分享資料風險等的小秘訣,請參考Lynette Owens的「這是個分享的時節,如何透過手機聰明的分享」。

 

 

@原文出處:The Dangers of Posting Credit Cards, IDs on Instagram and Twitter作者:Loucif Kharouni(資深威脅研究員)

PC-cillin不只防毒也防詐騙 ✓手機✓電腦✓平板,跨平台防護3到位➔ 》即刻免費下載試用 ,
FB IG Youtube LINE 官網

InstaSpam – Instagram網路詐騙

作者:趨勢科技資深資安顧問Rik Ferguson

Instagram使用者因為那些利用這照片分享平台所增加的垃圾訊息數量而變得更加沮喪,而在今天決定採取行動。

前些日子Instagram使用者們透過主題標籤(hashtag) – #OneDayWithoutSpam來要求將他們的個人檔案設定變更為「私人」,許多帳號張貼抗議標語,可被看見的個人檔案數量已經下降。

垃圾郵件(SPAM)發送者和網路詐騙者已經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流行的社群媒體平台上,這不僅僅是指Facebook。Pinterest已經遭受類似攻擊一陣子了。而看來在Instagram上的假個人檔案、主題標籤和垃圾評論的數量已經到達使用者不得不採取行動的臨界點了。

一個Instagram使用者告訴我:「我每天大約要刪除十到十五的垃圾訊息帳號 – 最糟糕的是上個禮拜,一天內刪除四十個。我也必須去禁止這些帳號在我或其他人在我的Feed所張貼的東西留評論或按讚等。有時,這些垃圾訊息機器人會停止關注我所關注的人,改將自己的Feed加入我關注的人。這真的是非常的惱人。我知道有許多很棒的攝影師因為垃圾訊息離開Instagram到其他網站去,因為這問題而摧毀這個很棒的平台是件可恥的事情!」 繼續閱讀

Instagram有權力出售你的照片?!

趨勢科技 資安專家 Rik Ferguson刪除了他在Instagram的每一張照片,並且關閉了帳號。為什麼?請看他的文章

你同意屬於你的財產被全部打包帶走?
你同意屬於你的財產被全部打包帶走?

 

Instagram的用戶也都是傻蛋?

作者:趨勢科技資安專家Rik Ferguson

Instagram有權力去出售你的照片?!
Instagram的遺書

 

 

更新於十二月十九日: Instagram的聯合創辦人Kevin Systrom 在本文發表後發表了一篇聲明,承諾將改寫不合理的政策。原本的文章如下:

在短短兩年多前,二〇一〇年的五月,Mark Zuckerberg被指說稱呼他一開始的幾千名使用者是傻蛋,所以才會這麼信任他。而看來這家公司內的某人,也期待那些最近被收購的 Instagram使用者們是一樣的傻蛋。

Instagram宣布改變其隱私權政策使用條款協議,讓他們自己有權利去分享使用者在任何目的下所公開發表的任何照片。Instagram可以有權力去從出售這些照片中獲利,而且很清楚的說明原本的擁有者將不會有任何補償。他們更進一步說明,他們對於你所提供的任何內容都沒有保密義務。

 

該協議說明Instagram將會有;

 「非獨家、全額以及免版的全球有限許可,去使用、修改、刪除、添加、公開演出、公開展示、複製和翻譯該內容,包括在任何媒體頻道,以任意媒體形式,不受限制的散播部分或全部的網站內容

在原本的使用條款中,此段的結尾是「除了沒有公開分享(私人)的內容,不會被散播到Instagram服務之外。」但這句話已經不存在了……

他們還聲稱有更進一步的權利……

 「你同意其他企業或團體可以付費去展示你的使用者名稱、喜好、照片(跟所有相關資料)和你所做的動作,以和付費、贊助內容或促銷配合,而不需對你作出任何補償。

為了確保這條款包含使用該服務的未成年人,也提出對未成年人的告知如下:

如果你未滿十八歲,或小於任何適用的法定年齡,代表你的父母或法定監護人中至少有一個也同意此一規定

最後,為防你沒有得到重點(我想強調的事情):

 「Instagram對你所有的內容都沒有保密義務,Instagram也不會對任何你所提供的內容被使用或披露負任何責任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