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紅燈時看手機,小心被罰?背橘色書包是視障小朋友?別再轉發這些謠言了! 防詐達人幫你把關

別再轉發這些謠言了,這些都是假的:

等紅燈時看手機,小心被罰?背橘色書包是視障小朋友?.別再轉發這些謠言了!

⛔網路謠言1:等紅燈時看手機,小心被罰

政府新式照相機,
8颗鏡頭+中間的紅外線發射燈,只要你在紅燈
下使用手機包你中彈,
請記得別在停紅燈時看手機
機車1000 汽車3000

網路謠言1:等紅燈時看手機,小心被罰

⛔ 網路謠言2:橘色書包的視障小朋友

開車、騎車的朋友們・如果在行駛途中
看到了背著橙色書包的小朋友,
嚴请大家一定要放慢車速因為他們
是有視力障礙的小朋友 接力!請轉發.

網路謠言2:橘色書包的視障小朋友

⛔網路謠言 3.膠囊內視鏡

繼續閱讀

【LINE惡作劇】「鈕承澤醜聞私密照曝光了」專家:人性,是最大的安全漏洞,別亂點!

鈕承澤醜聞私密照曝光了~趕快看喔!不然隨時要被刪掉了」許多人的 LINE 收到這樣的訊息,你是不是因為好奇而點開了呢?

如果你點開該連結,會看到這個圖片:

 

雖然證實是惡作劇一場, 趨勢科技提醒:駭客攻擊的誘餌或標題都不脫主流大眾關心、或可以滿足人性偷窺欲望的本性,民眾需提高警覺。如果有親友在 LINE 群組裡散播該訊息,趨勢科技防詐達人會提醒用戶,別開啟該連結,最近許多熱門新聞事件,如果擔心不小心點選到惡意或詐騙連結,請馬上將防詐達人加入LINE 朋友,未雨綢繆,以免下次碰到真正的惡意連結,就得不償失了。

 

此類郵件或 LINE 訊息藉由勾起使用者的好奇心,一個郵件標題、一個附件檔名,就能讓使用者點擊滑鼠進行散播,我們稱之為社交工程陷阱( Social Engineering), 趨勢科技攔截到許多以色情為餌的病毒。它們既不是散發大量郵件的蠕蟲,也沒有透過殭屍網路/傀儡網路 Botnet來散發垃圾郵件(SPAM),而是由人為手動轉寄木馬植入程式。究其原因,原來該網址由電子郵件或 LINE 群組中的某位成員散發給許多該群組的郵件,再滾雪球般地逐漸散佈出去。

最可能被利用的素材包括政治人物、演員、企業家等知名人士的相關新聞等。名人八卦更是駭客的最愛, 「人性,是最大的安全漏洞」一點都不假,2012年政府單位以「李宗瑞影片,趕快下載呦!」測試信標題,導致 996 名員工好奇點閱「中招」,點閱員工需分十梯上2小時的資訊安全課程。 繼續閱讀

假新聞為何能創下歷史上最貴的推文!研究: 假新聞散播速度比真新聞快六倍

2013年4月下旬,美聯社(AP)的推特帳號貼出白宮爆炸事件導致歐巴馬總統受傷,震驚了數百萬的關注者。它帶動了4,000多次的轉發,而且因其所造成的股價損失讓它成為歷史上最昂貴的推文之一。雖然股票市場在貼文被確認為造假後立即反彈,但傷害已經發生 – 股價損失超過1,300億美元

假新聞都是機器人轉發? 多數是真人主動轉發!

麻省理工學院(MIT)最近的一項研究引用了此一事件,該研究檢視了從2006年到2017年間約300萬個帳號所貼出的126,000則故事。研究人員Soroush Vosoughi、Deb Roy和Sinan Aral發現假新聞的散播速度更快,且比真實報導更容易被轉發。假新聞會接觸到1,000到100,000個Twitter使用者。但真實或經驗證過的故事要花費六倍的時間才能達到1,500人。他們還指出,假新聞經常被真人轉發,而非機器人。

[TrendLabs研究:假新聞製造機:網路宣傳攻擊如何濫用網路和操縱大]

他們的研究指出,“不管是哪種類別的資訊,謊言散播都比真實新聞要遠遠來的更快、更深也更廣,而且假政治新聞的影響要遠遠大於恐怖主義、自然災害、科學、都市傳說或財經資訊的假消息。我們發現假新聞會比真新聞更具故事性,這也顯示出人們更可能去分享具故事性的資訊。“

事實上,假新聞的影響對政府、組織和個人來說都是長期的挑戰。事實上,今年的假新聞活動(無論是政治動機還是金錢動機)預期還會繼續下去,再加上網路宣傳戰,這些活動會使用各種有效的技術來進行散播。

[相關文章:探索推動假新聞的網路經濟]

為了進一步舉例:趨勢科技在2017年6月的調查研究了主題標籤#MacronLeaks的Twitter網路。該研究發現這個活動有個獨特的社群,其中包括”上師(guru)”的真人帳號和“教派追隨者”會展示關注者使用行為的帳號,但也可能是機器人。在Twitter上,假新聞活動通常是緊密團結的追隨者來轉發上師所貼出的假內容。 繼續閱讀

假新聞葫蘆裡賣什麼膏藥?

所謂的假新聞最近出現在許多圈子,包括政府、新聞和網路安全產業,但這個概念早在過去一年之前就已出現。蓄意的誤導性散播資料一直是這幾年的通訊關鍵,尤其是在政治或經濟混亂時期。技術持續演進,惡意人士用來散播這類不實資訊的策略也不斷升級。

但這些惡行究竟如何在現行技術環境下被煽動?假新聞整體來說會對個人及企業帶來哪些風險?這個概念目前在全球受到高度矚目,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假新聞葫蘆裡賣什麼膏藥。

Facebook 出現前的假新聞

一提到「假新聞」,大家腦中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社交媒體上的貼文和文章連結,這些文章用意在於煽動特定觀點,試圖激起使用者間的對話,無論其中所含的資訊正確與否。但根據趨勢科技在其具前瞻性的威脅研究白皮書「假新聞製造機:鼓吹者如何利用網際網路來操縱大眾」(The Fake News Machine: How Propagandists Abuse the Internet and Manipulate the Public) 中所述,設計用來誤導大眾的出版品早在社交媒體出現前便已在外流通。

趨勢科技研究員指出:「網際網路不過是另一種更新型態用來散播的通訊技術。這個途徑讓少數人得以影響並操縱大眾的看法。此外,社交媒體所創造的針對性與群眾動力,讓想法無論真實與否都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外散佈。」

炒假新聞的三大要素:

 Fake news succeeds via three core pillars.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