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目前大約有 3 千萬個 Facebook 帳號屬於已故用戶所有。此外,一項由牛津大學所做的研究也指出,到了 2100 年,這數字可能高達 49 億,最低也有 14 億。
現代人的生活與網際網路緊密交織,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在網路上留下大量的數位足跡,簡單一句話就是,與我們相關的資訊四處遍布。問題來了,當我們過世或無法行動時,這些資訊該何去何從?
重點預覽
當數位資產變成數位遺產
數位遺產規劃七重點
未整理的數位遺產可能的七種風險?
Gmail 等四個數位遺產設定:確保長眠前可以安心說再見
平時就要保護您的身分和個人資訊
為何整理數位資產要及時?
一名女性被男友殺害,她的 Facebook 上有著她與男友的合照,但她的家屬無法登入刪除這些照片。如果你是家屬你會選擇同意刪除帳號還是保有對去世親人的相關回憶?這是在《如何在網路時代好好說再見》一書中分享讓人印象深刻的案例之一。書中也提到一名女兒在父親驟逝後,必須接手其網路書店未完成的訂單。由於她不是經營者本人,因此無法關閉網路書店。
我們在數位生活當中會到處留下痕跡,一旦我們過世或生病而不再活躍於網路,這些就變成了所謂的數位遺產,包括我們在網路上所做的任何事情,例如:電子郵件、社群媒體帳號、照片、文件、網路購物帳號,以及政府和醫療相關的帳號。本質上,這些就是我們在數位生活當中所做的一切事情。
即使我們已經不在人間,我們的數位遺產還是依然存在,所以,您很重要必須思考的就是,這些遺產該交由誰接管,以及該如何處理。有些人會在遺囑當中註明該如何處理他們的數位遺產,或者透過特殊的工具來決定當他們離開之後讓誰存取。
數位遺產規劃七重點
當您在做數位遺產的規畫時,您有一些可以考量的重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