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科技公布2019資安預測:資料外洩攻擊白熱化、網路釣魚攻擊件數明顯大增、工控系統威脅持續升高

企業與個人資安意識內化,採取跨世代防護技術多層式保護連網安全

【2018年12月19日,台北訊】全球網路資安解決方案領導廠商趨勢科技(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4704)發表2019年資安年度預測報告,針對網路安全威脅與網路犯罪攻擊趨勢,提出三大重點警示:憑證資料外洩遭盜用詐騙事件將不斷增加、網路釣魚攻擊手段將取代漏洞攻擊套件成為主要攻擊手法以及工控系統的安全性持續受到威脅。

趨勢科技臺灣區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表示:「回顧今年全球資安政策推動,可觀察到各組織及企業對於資料安全的重視; 重大資訊安全事件的發生亦凸顯連網裝置普及所面臨的資安問題。預期在2019年企業和組織將導入更多連網設備,而連網速度也將大幅提升,資訊安全將面臨更廣泛與多元的挑戰,不僅企業對於資訊安全團隊的需求將提高,多層式智能防護的資安政策將在企業經營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企業領導人對於網路安全的重視及培養經營團隊資安意識,更是建構自身企業網路安全防護架構的重要基石。」

趨勢科技台灣區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於2019年資安預測媒體活動中表示,預期2019年企業和組織將導入更多連網設備,資訊安全策略將成為企業營運關鍵
趨勢科技台灣區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於2019年資安預測媒體活動中表示,預期2019年企業和組織將導入更多連網設備,資訊安全策略將成為企業營運關鍵

繼續閱讀

2017年上半年資安趨勢預測,哪些已經成真?

趨勢科技在去年12月對2017年的網路安全趨勢提出了八點預測。儘管我們發現出現了沒有預見到的新趨勢和攻擊,但是也看到了好幾項預測成真。

藉此機會來回顧這些預測:

  1. 勒索病毒將會在2017年的成長會達到平穩的高原期,但攻擊方法和目標將會多樣化

趨勢科技2016年底預測:“我們預測新勒索病毒家族數量將在2017年增加 25%,也就是說平均每個月會發現15個新勒索病毒家族。雖然大量爆發已經出現在2016年,但是這段穩定期會推動網路犯罪分子變得更加多樣化,攻擊更多潛在的受害者、平台和更大的目標。“

事實:趨勢科技的大部份預測都還算準確,但“高原期”比預期要更高,平均每月偵測到8,300萬筆勒索病毒,有28個新勒索病毒家族出現。跟2016年一月到九月勒索病毒家族出現驚人的400%成長比起來,我們認為這算是穩定的高原期。

而且正如預期,穩定期的網路犯罪分子會著眼於多樣化潛在受害者、平台和更大的目標。出現的新勒索戰術、技術和程序(TTP)包括:

  • Erebus勒索病毒攻擊Linux系統
  • UIWIX使用跟WannaCry相同的SMB漏洞,但使用無檔案感染(fileless)技術
  • SLocker行動勒索病毒具有檔案加密能力,並且複製了WannaCry介面。總體而言,行動勒索病毒在六個月內增加到了234,000個。

 

  1. 物聯網(IOT)設備會在DDoS攻擊中發揮更大作用;工業物聯網(IIoT)系統會遭受針對性的攻擊:

趨勢科技2016年底預測:“我們預測在2017年會有更多網路攻擊找上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及其相關基礎設施的前端和中心,讓威脅者可以用開放的路由器進行大規模分散式阻斷服務攻擊 (DDoS)攻擊或連上單一車輛來進行極度針對性的攻擊。” 繼續閱讀

資安預測: 去年勒索病毒疫發不可收拾, 2017 年成長力道將開始平緩,但更多非 PC 裝置可能成為肉票

趨勢科技在「資安攻防新層次:趨勢科技 2017 年資安預測」報告當中指出,勒索病毒的成長力道在 2017 年將開始趨緩,但攻擊手法和攻擊目標將開始朝多元化發展。讓我們來仔細看看這意味著什麼,以及這項威脅明年將如何演變。

趨勢科技的資安預測基本上是根據 IT 運算潮流的發展與威脅情勢的演變而歸納出來。勒索病毒及其幕後的犯罪集團多年來已有長足的進步,從最早的FakeAV 假防毒軟體,到專門鎖住螢幕的 Screen Locker 勒索病毒,最後發展成今日的加密勒索病毒 Ransomware (勒索軟體/綁架病毒)。這樣的演變事實上是因為歹徒希望盡可能提高整體投資報酬率與單一目標感染率。而 FakeAV 和 Screen Locker 就是無法達成這項目標,因此歹徒後來想到,如果可以挾持使用者的重要檔案或系統,不僅受害者更可能支付贖金,而且還可以提高贖金的價碼。2017 年,除了將看到更多勒索病毒家族之外,同時也將看到更多樣化的攻擊手法和攻擊對象。

►《延伸閱讀》: 資安攻防新層次:趨勢科技 2017 年資安預測」報告

2016 年勒索病毒疫發不可收拾, 150 個新勒索病毒家族,成長率高達 400%

目前,勒索病毒是全世界最大的資安威脅之一。2015 年,我們發現的勒索病毒家族僅有 29 個,但 2016 年我們已發現 150 個新的家族,成長率高達 400%。不過,我們預料這股成長力道將無法持續下去,儘管如此,2017 年仍將較 2016 年成長 25%。換句話說,我們仍需面對各種新的勒索病毒,不過歹徒將專心開發新的對象,以及更多針對企業的攻擊技巧。

2016 年我們已見到這樣的發展,例如舊金山市交通運輸局 (Municipal Transport Agency,簡稱SFMTA) 最近發生的案例,歹徒入侵了該局的自動收費機,使得營運受到影響。SFMTA 為了不影響大眾權益,決定以不收費的方式繼續維持營運。像這類針對企業機構的攻擊,2017 年將更為常見,因為企業為了維持營運,很可能會願意支付較高的贖金。一般來說,勒索病毒要求的贖金大約是 1 至 2 比特幣(Bitcoin) (約合 775 至 1550 美元),但如果對象是SFMTA 這樣的企業機構,歹徒的贖金價碼將大幅提高,約為 100 比特幣 (73,000 美元左右),這麼高的投資報酬率,正是歹徒鍥而不捨的原因。凡是營運不能稍有閃失的企業 (如:醫療、製造、公共事業等等) 都應設法將營運管理系統與內部主要網路隔離,或者在傳統的防禦之外,額外增加一些防護。

預測更多的針對性攻擊/鎖定目標攻擊(Targeted attack )利用勒索病毒; 更多非 PC 裝置可能成為肉票

另一項有關勒索病毒的預測是歹徒的攻擊手法將多元化。我們將看到更多的針對性攻擊/鎖定目標攻擊(Targeted attack )開始在受害者電腦上植入勒索病毒,因為這樣不僅可竊取受害者的資料拿到地下市場販售,更可挾持這些資料來勒索贖金 (如果你支付 $XX 贖金,我就不將這些資料公開)。除此之外,我們也將看到一些非 PC 裝置,如:物聯網 IoT ,Internet of Thing裝置、PoS 銷售櫃台系統,甚至銀行 ATM 提款機,都將成為勒索病毒的攻擊目標,如同近幾年來專門攻擊 Android 裝置的行動勒索病毒一樣。發掘更多的攻擊面,一向是歹徒擴大感染率和獲利的策略之一。 繼續閱讀

CTO 觀點:2016 年網路安全情勢是否好轉?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Raimund-Genes.jpg-624x531作者:Raimund Genes (趨勢科技技術長,CTO)

2015 年是網路安全情勢艱困的一年。許多大型企業發生了嚴重的資安事件,也登上了新聞版面。我們不禁要問,2016 年網路安全情勢是否會好轉?使用者和資安產業該如何做,才能讓 2016 年變得更好?

 

我們在 2016 年資安預測報告當中大膽提出了 2016 的發展趨勢。面對這些趨勢,我們可以坐以待斃,也可以事先做好防備。但請記住,網路的安全與否,取決於我們如何藉由預防來消彌駭客的攻擊力道。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積極參與。

面對勒索軟體,到底該不該支付贖金?

有件事是肯定的,資安產業必將面臨數量龐大的勒索軟體 Ransomware 。面對勒索軟體,大家經常會問,到底該不該支付贖金。其實,如果大家都有做好資料備份,這一點根本不是問題。所以,每個人都該學會如何妥善保管自己的個人資料。問題是,人們總是在出事之後才會真正學到教訓。

Protection 勒索軟體 保護 安全 一般

有多少聯網裝置真的令人放心?

此外,我們也預測,消費型智慧裝置的缺失,將帶來致命的嚴重後果。想像一下,有多少聯網裝置真的令人放心?當然,這對廠商來說是比較方便,但還有誰也因此受益?答案是:網路犯罪集團。大家應該切記,有些漏洞只有在發生事情之後才會浮上檯面。但不幸的是,到那時一切都已太晚。

我們已經有了 IT 部門,為何還要一位資料保護長? 繼續閱讀

「 行動惡意程式數量將成長至 2,000 萬」, PC花了 21 年才累計達到這個數字

獨立測試機構 AV-Test.org 還特地統計了 PC 領域從 1984 年以來的惡意程式累積樣本數量,發現 PC 領域花了 21 年的時間才累計達到 2,000 萬個惡意程式。單就行動裝置來看,2012 年底的時候我們才發現 35 萬個行動惡意程式,沒想到短短幾年之內將會成長到 2,000 萬。由此可見,歹徒開發行動惡意程式的速度遠遠超越 PC 領域。同時也讓我們見識到行動裝置對網路竊賊有多大的吸引力。

手機 行動裝置

在「趨勢科技 2016 年資安預測:細微的界線」報告當中,我們的技術長 Raimund Genes 預測:「截至 2016 年底,行動惡意程式數量將因中國而成長至 2,000 萬;至於全球,則是新的行動支付方式將受到攻擊。」讓我們來仔細看看這項預測,並且從幾個不同的觀點來協助您了解行動裝置威脅情勢的發展。

首先,惡意及高風險的行動裝置應用程式數量大幅成長,這一點是肯定的,尤其在 Android 系統。然而,2016 年底將達到 2,000 萬個?這可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為了和 PC 領域做比較,獨立測試機構 AV-Test.org 還特地統計了 PC 領域從 1984 年以來的惡意程式累積樣本數量,發現 PC 領域花了 21 年的時間才累計達到 2,000 萬個惡意程式。單就行動裝置來看,2012 年底的時候我們才發現 35 萬個行動惡意程式,沒想到短短幾年將會成長到 2,000 萬。由此可見,歹徒開發行動惡意程式的速度遠遠超越 PC 領域。同時也讓我們見識到行動裝置對網路竊賊有多大的吸引力。

然而,是否所有行動裝置使用者都因而陷入危險當中?這一點卻不盡然,因為絕大多數的行動惡意程式都是在中國製造,並且用於中國。這不令人意外,因為中國擁有最龐大的行動裝置用戶數,所以駭客也就擁有龐大的潛在受害者可攻擊。不僅如此,絕大多數的中國使用者都不透過 Google Play 商店來下載應用程式,而是經由非官方應用程式商店,或是直接從網站下載安裝檔案,因此更容易遭遇行動惡意程式,畢竟非官方來源的上架審查程序沒有官方 Google Play 商店來得嚴格。這讓中國以外的使用者學到了一點,那就是務必從官方 Google Play 商店下載應用程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