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你的數位資產:遠離 Web3 常見詐騙手法

保護你的數位資產

了解常見的web3詐騙,包含假空投、軟地毯騙局、盜版 NFT、假冒和網路釣魚,想投資加密貨幣一定要知道的防詐騙知識。在 Web3 的世界裡保持警惕,確保你的加密貨幣始終安全待在錢包裡。

本文轉載自 SecuX 的〈Most Common Web3 Scams and How to Avoid Them〉,由趨勢科技防詐達人編譯。

免責聲明:本文提供的資訊僅供教育用途,不應視為財務建議。

在 Web3 世界中,不斷出現各種新技術和機會,但並非都是正面的。這些創新裡也潛藏了一些惡意,他們試圖在web3的世界進行網路詐騙。在尚未受高度監管的 Web3 空間中,網路威脅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無論你是 Web3 新手還是老手,先了解那些可能讓你措手不及的詐騙手法,可能是你是否能夠守護好數位資產的關鍵。

繼續閱讀

加密貨幣是什麼?一篇文就讓你一次掌握它的特性

什麼是加密貨幣

不了解區塊鏈?讓我們帶你探索什麼是區塊鏈,以及加密貨幣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從什麼是加密貨幣到它們如何保障您的安全,了解區塊鏈如何改變了我們的交易方式和數位貨幣的未來。

本文原自SecuX 的《What is Cryptocurrency?》,由趨勢科技編譯。

當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於2009年創建比特幣時,也創建了第一個區塊鏈網絡。如今,世界上有數千種不同的區塊鏈和加密貨幣。那麼,什麼是區塊鏈?什麼是加密貨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帶你了解他的所有特性。

原文連結:https://secuxtech.com/blog/what-is-cryptocurrency/

繼續閱讀

趨勢科技與SecuX合作推出聯名冷錢包

採用Trend Micro ChainSafer區塊鏈信譽評等服務 提供涵蓋Web2到Web進階安心的交易環境

【圖說一】趨勢科技與加密貨幣電子硬體錢包公司SecuX合作,推出預載趨勢科技ChainSafer區塊鏈信譽評等服務的聯名冷錢包.jpg

【圖說一】趨勢科技與加密貨幣電子硬體錢包公司SecuX合作,推出預載趨勢科技ChainSafer區塊鏈信譽評等服務的聯名冷錢包

【2023年5月30日,台北訊】 全球網路資安解決方案領導廠商趨勢科技(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4704) 宣布與加密貨幣電子硬體錢包公司SecuX合作,推出預載趨勢科技ChainSafer區塊鏈信譽評等服務的聯名冷錢包W20,可同時為使用者提供完整涵蓋Web2及Web3驗證強化防偽、防詐的能力。SecuX W20與趨勢科技合作的聯名款冷錢包用戶可享有一年期趨勢科技所提供的ChainSafer免費安全保護,降低在虛擬貨幣及NFT交易遭駭與被詐騙風險,保護Web3數位資產更安心。

繼續閱讀

從日本新創 ONE FINANCIAL談起:萬物聯網時代,區塊鏈如何讓資料的掌控權回歸使用者?

一款由日本 17 歲天才高中生山內奏人所開發的 App 「ONE」,吸引消費者主動出售購物收據及清單, 引起日本民眾爭相下載並且由於反應太過熱烈而暫停服務,以重新確定商業模式後再出發。該平台 的核心概念,成功地將消費者的隱藏資訊和價值的非對稱性,轉化為消費者自主性的販售行為,並 且在行銷包裝上擺脫了個資侵犯的疑慮,這對於以區塊鏈技術所搭建的數位資產及資料交易中心服 務,不啻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個案探討與市場趨勢。 如今個資保護的意識抬頭,使用者常常不自覺地默認社交媒體廣告提供商連結自身的瀏覽內容記錄, 然而在號稱史上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規 GDPR 於2018五月正式上路後,任何軟體平台服務都必須更謹小慎微的檢驗自身取用的消費者資訊以及重新思考其商業應用模式。

基於區塊的使用者資料交易及處理平台與對應的生態圈。
圖片來源:One Financial 官網

你所認知的個資真的是 GDPR 所定義的個資 – 區塊鏈的因應之道

GDPR規範服務提供商必須確保用戶對資料的存取權(Right to Access)、被遺忘權(Right to Be Forgotten)及遷移權(Right to Data Portability),因此,當一個服務要使用消費者資料時,必須清 楚說明資料將用於何處、如何被使用,且有義務進行資料保護,並允許用戶完全刪除資料或停止使 用該資料,甚至決定是否授權資料共享。 這三大賦予使用者的權利在表面上看來都與區塊鏈的技術有某程度的隔閡與抵觸,但表面不足以為論,仔細深究GDPR對個人資料的定義:只要資料具備個人可識別資訊(Personally Identifiable Information, PII)或可被辨識為自然人的條件,就符合GDPR保護傘下規範的個資。

因此個人相關資 料如姓名、地址、電子郵件等固不待言,個人所屬電子設備的Cookie ID、MAC位址等甚或與個人身 份有關聯的假名資料(Pseudonymous Data)亦屬於保護個資。以前述的App 「One」為例,使用者 的消費發票只要連結上使用者傳送設備的IP及地理資訊,也有可能關聯成為PII資料,但該服務卻 成功而透明的讓使用者自己選擇是否交易其資料引為其他商業用途。 如此說來,在基於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平台上,我們實不必糾結於技術天性的適切與否,而是每個平 台服務商都對本身的商業模式如何引用消費者資料的模式行為做好極細緻的分析與分類:屬於GDPR保護的個資則劃分出來回歸消費者掌控;而非GDPR規範的個人資料,則在商業模式的引導下成為 區塊鏈分散帳本上的紀錄資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