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和網路安全攜手並進

我們在巴賽隆納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簡稱MWC,和業界領袖、先驅及創新者一同討論行動科技的未來。能夠看到革命性的想法以及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產品很令人興奮。不過重要的是要記住,在一切變得更加方便及舒適時,我們也要準備好面對它們可能帶來的網路風險。我們對於網路安全的熱情驅使著我們提醒出席者記住:

智慧型設備廠商必須將網路安全列為優先。開發人員和廠商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產品可能成為網路犯罪目標是很重要的。趨勢科技不停地去創新、開發和改善我們的安全產品及服務以保護使用者,而智慧型設備能夠盡可能地將安全放在第一位也是同樣的重要。我們提醒所有的行動裝置廠商在開發產品時要將良好的安全實作放在心上,同時要定期地加以測試和更新,以確保它們在面對新威脅時一樣安全。

為防護物聯網建立政策是關鍵。聯邦貿易委員會主席Edith Ramirez一月在消費性電子展上談到要為公司建立政策「以增強消費者的隱私和安全,從而讓消費者能夠信賴物聯網設備」。她建議的三個步驟包括:

採用安全的設計

  • 最小化使用資料
  • 增加透明度,在處理非預期資料用途時,提供消費者通知和選擇能力

我們相信,透過建立書面政策及加以堅持,將開始讓網路安全融入公司文化,成為開發新技術時的首要考量點。 繼續閱讀

回顧(及前瞻)PoS惡意軟體

2014年是PoS(銷售終端)威脅倍受矚目的一年。沒錯,PoS威脅已經存在多年了。但去年一月的Target資料外洩事件讓普羅大眾注意到此種威脅。

IOE POS 刷卡 信用卡 網路購物

2014:PoS惡意軟體的一年

雖然Target資料外洩事件可能是2014年第一起和銷售終端有關的攻擊,但很快地我們就清楚地知道這並非最後一起。到去年第三季為止,出現了六個PoS記憶體擷取惡意軟體,這跟2011年到2013年間所發現的變種總數一樣。

更讓人感興趣的是,這些新變種不是借用早期版本的功能,就是直接從舊版PoS記憶體擷取惡意軟體家族演進而來。例如,BackOffAlina的前身。BackOff據報導曾被用在針對Dairy Queen和UPS的攻擊中。

但它們並非唯一在2014年活躍的變種。備受矚目的Home Depot外洩事件跟一個被稱為BlackPoS的知名PoS惡意軟體家族有關。這也是用在Target資料外洩事件中的惡意軟體家族。PoS惡意軟體還出沒在美國的感恩節周末,這是有名的購物假期。另一個被稱為LusyPoS的銷售終端惡意軟體則出現在俄羅斯地下論壇

 

在地下世界的PoS相關活動

由於PoS記憶體擷取程式漸漸地被大量做為快速賺錢的工具,開發套件也開始在網路犯罪地下世界浮出檯面。其中一個是VSkimmer,在2013年出現用來打造PoS記憶體擷取程式的工具。

透過記憶體擷取程式竊取信用卡資料後,多數詐騙份子接著會在論壇上批次出售偷來的信用卡資料。交易都是使用比特幣、西聯匯款、MoneyGram、Ukash或WebMoney等完成,因為這些方式提供買賣雙方便利性和匿名性。

就跟一般產業一樣,供需問題會大大的影響地下世界。不同的信用卡根據需求和供給狀況而在地下卡片市場有著不同的單位價格。一次性大量購買信用卡資料通常都有折扣,在某些例子中甚至可以拿到高達66%的折價。

一個有意思的發現是Discover和美國運通(AMEX)卡的單價比Visa和MasterCard卡高。這是因為AMEX和Discover卡的資料跟較通用的Visa和MasterCard卡比起來更難看到;少見的資料價格較高。不過並沒有明確原因顯示出AMEX和Discover卡資料會比Visa和MasterCard卡資料來的更有利可圖。

擴大目標

PoS攻擊也在2014年擴大其目標範圍。詐騙份子走出了購物中心,開始攻擊像機場、地鐵站和停車場等新目標。

資安公司Census的研究人員展示關於針對機場旅客的PoS攻擊資料。Census將PoS的定義延伸到機場的自助登機服務站、無線網路服務站、行李定位服務站等。研究人員可以發動簡易的攻擊以從這些自助服務機台擷取旅客的資料。資安公司IntelCrawler談論到一個稱為「d4re| DEV1|」(daredevil)的PoS惡意軟體,它的目標是大眾運輸系統的車站。該惡意軟體具備遠端管理、遠端更新、記憶體擷取和鍵盤側錄等功能。

停車場也成為詐騙份子竊取付費資訊的熱門目標。一家美國的停車場管理廠商有17座停車場的付費處理系統受到入侵。另一家泊車服務公司Park’N Fly也發生資料外洩事件,被竊走的資料出現詐騙事件裡。另一家服務onestopparking.com也成為Target和Home Depot資料外洩事件幕後網路犯罪集團的受害者。

 

PoS攻擊的未來

那PoS攻擊的未來會是什麼? 繼續閱讀

物聯網(IoT)第一課:如何解釋一切智慧化,穿戴式技術和物聯網

到了2025 年物聯網(IoT,包括穿戴式技術)的進步是如此迅速,以至於沒有人會注意到運動手錶內建了健身或追蹤功能。當然的,因為到那個時候它們已經無所不在。有人曾經預言過,連網設備的數量到2020年會成長到500億

[延伸閱讀:2020年的萬物聯網(IoE)會變成如何]

物聯網(IoT)又包在格局更大的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內,IoT還包括了人,所以看來每個人都得去熟悉它。許多智慧住家科技紛紛地出籠,你四周的人都會想更加瞭解物聯網(IoT)。以下是讓你可以輕鬆地加以解釋而不會失去理智和耐心的作法:

 

第一步、用一張影像開始

想像一個有著多條道路相交的路口。簡單來說,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基本上是人、流程、資料和裝置的交匯。它是個繁忙的十字路口,代表這四種元素的車輛在不同路徑移動著而不會相互碰撞。

 

第二步、慢慢的進入定義

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是透過網路來連接人、流程、資料和裝置的概念。有了網路的幫助,這四個元素可以輕易地被設定來根據給定狀況加以回應和動作。

目的是設計來改善都市、工業和人們今天的生活,物聯網(IoT)分配數位識別碼給日常物件,像穿戴式設備和家電,提供使用者新的方式來進行連結、互動和分享。物聯網(IoT)也有可能會成為跨越城市和工業大型關鍵基礎設施背後的驅動力。  繼續閱讀

汽車的安全性:聯網汽車快速上路(談BMW的ConnectedDrive系統安全性漏洞事件)

你可能對汽車作業系統漏洞感到很陌生。但這將會是我們要去習慣的事情。

red car

2014年的1月30日,BMW的ConnectedDrive系統出現數個安全性漏洞,讓小偷可以利用行動設備來打開車門和追蹤汽車數據,可以經由行動電話網路來影響傳輸路徑的安全性漏洞被揭露。這是在德國汽車俱樂部ADAC進行秘密評估時發現,被認為會影響全球220萬台BMW汽車。

根據ADAC的聲明,出現漏洞的車輛可能有數個功能會被濫用,像是遠端服務功能(遠端開鎖),透過即時交通資訊(RTTI)來追踪車輛目前的位置和車速,啟用和變更緊急呼叫功能的電話號碼,透過BMW ConnectedDrive商店內的BMW線上功能來閱讀電子郵件。

BMW迅速地回應此一發現,釋出了更新以解決這些問題。根據他們的新聞稿,一旦車輛連到BMW集團伺服器就會自動進行這項更新,也可以手動進行更新。聲明指出,他們所發表且會被自動更新的修補程式可以加強他們車輛的資料傳輸安全性,包括透過HTTPS來加密來自車輛的資料。關於實際的安全漏洞和修補程序等細節尚未被公佈。

(理論上)駭入聯網車輛?

我們在尚未知道漏洞實際如何被攻擊的細節前先不要做出結論。但BMW ConnectedDrive的安全性漏洞問題帶出幾個疑慮:

  • 多久會自動連接BMW伺服器一次?
  • HTTPS不是在從2010年就開始使用嗎?為什麼不將其用在透過ConnectedDrive(GSM)所發送的資料?什麼樣的資料可以透過自有GSM基地台而被攻擊者所竊取?
  • HTTPS是指SSLv3或0/1.1/1.2?這是否代表之前的BMW集團伺服器沒有檢查?有可能讓惡意的「韌體」更新進入BMW汽車嗎?
  • 如果更新是在背景執行,車主如何得知漏洞已經被修復?這是否代表車主無法掌控BMW系統所進行的更新?

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肯定有助於得知漏洞的嚴重程度。  繼續閱讀

< IoT 物聯網>關於智慧型手錶所要想到的事

IOE smartwatch

看起來迪克崔西的時代終於要來臨。

 

在近幾十年,迪克崔西的手錶一直是現代科技的聖杯。它的首次亮相是在1946年的漫畫,作為迪克崔西和其他警員互相溝通的裝置,到了1964年,已經升級成具備視訊功能。從很多角度來看,這簡單的設備幾十年來都為個人化技術的未來發展點出了方向。

隨著個人電腦的運算能力增加及尺寸縮小,現在問題是「迪克崔西手錶還要多久」。

隨著智慧型手機出現以及現在發展中的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s)及物聯網(IoT/E),現在迪克崔西手錶已經不再只是個空想,而已經成為現實。

在過去的一年,Apple和三星都推出了所謂的「智慧型手錶」。讓你可以戴在手上並且分別與iPhone或Android手機整合,雖然在本文撰寫時,這些設備都還沒有視訊功能。

雖然第一代智慧型手錶沒有迪克崔西手錶的視訊功能,它們卻提供了大量當時沒人能夠想像得到的能力。尤其是這些第一代智慧型手錶透過其隨時戴在使用者手上的特性加上地理定位服務,可以用來作為健康和健身追蹤器。它們也支援自訂應用程式,進一步利用手錶會戴在使用者手上這一點。例如,Apple將Apple Pay電子錢包功能包含在其設備中。

對於這項極為強大的技術,每個人心中都該想到的是,這些設備以及存放其收集個人資料的雲端有哪些防護。隨著科技越來越貼近我們,能夠收集到的資料數量和種類也大幅增加。在十年前,有某個可以連接網路的東西能夠評估我們的睡眠狀態和紀錄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還可以準確地定位這些步伐在地圖上)是件難以想像的事情。但今天它並非只是種可能,而已經成為現實。但重要的是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懷疑和務實想法。因為資料一旦被收集就無法取消。資料一旦遺失也無法真正被回復。

 

@原文出處:CES: Things to think about with Smartwatches作者:Christopher Bu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