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yDesk 承認遭駭,強烈建議使用者改用最新版本,並變更密碼

2024 年 2 月 2 日,遠端桌面連線軟體 AnyDesk 出面確認該公司遭到駭客攻擊,營運系統遭到未經授權存取。根據 BleepingComputer 報導,該公司在伺服器出現異常之後發現自己遭到駭客入侵並竊取了原始程式碼與程式碼簽章私密金鑰。


儘管 AnyDesk 並未揭露有關資料外洩的細節,但 BleepingComputer 在報導中指出有原始程式碼與程式碼簽章憑證在此次攻擊中遭竊。

繼續閱讀

App 要求追蹤,該允許嗎?如何在個人化體驗與個資外洩風險間取得平衡?

使用手機時看到追蹤活動的要求,你會點選「允許」或「要求 App 不要追蹤」?

使用手機時看到追蹤活動的要求,你會點選「允許」或「要求 App 不要追蹤」?

應用程式要求追蹤的四種原因


應用程式通常在以下情況下會要求追蹤:

  1.  廣告和行銷目的: 許多免費應用程式透過廣告賺取收入。這些廣告商通常希望追蹤使用者的行為,以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廣告體驗。
  2. 用戶分析和改進: 有些應用程式會蒐集使用者行為數據,以進行用戶分析和改進應用程式功能,從而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3. 個性化服務: 某些應用程式可能希望追蹤使用者的活動,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或建議,例如社交媒體平台、音樂流媒體服務等。
  4. 合規要求: 在某些情況下,法規可能要求應用程式蒐集特定的數據,例如金融應用程式需要符合防欺詐法規。

在這些情況下,應用程式通常會向使用者發出通知,詢問是否同意追蹤,這樣使用者就可以選擇是否分享他們的數據。使用者應該仔細閱讀這些通知,了解應用程式追蹤的具體目的。

是否應該允許應用程式追蹤?

繼續閱讀

【資料隱私權】如何防止個資遭未經授權濫用?

在日益聯網的數位世界裡,資料隱私權已成為人們擔心的一項重要問題,它不但關乎個人,也關乎整個社會的生活。隨著我們在網路上分享的個人資訊越來越多,防止這類資料遭到未經授權的存取和濫用,已經變成一項最重要的工作。

何謂資料隱私權?


資料隱私權指的是個人資訊的保護以及人們掌控其資料如何被蒐集和運用的權利,包括保護一些敏感的資料,例如:姓名、住址、金融資訊,以及個人身分識別資訊 (PII)。

在數位時代,我們絕大多數的資訊都是以電子方式處理和儲存,因此資料隱私權已成為維護安全和信任的一項關鍵要素。凡是會蒐集和處理個人資料的企業和機構,都必須遵守一些道德與法律規範來確保這些資訊的私密性以及使用的正當性。

資料隱私權與資料安全

儘管這兩個詞經常被人互用,但事實上它們指的卻是兩件不同的事:

  • 資料隱私權:資料隱私權指的是確保個人對自己的資訊擁有掌控的權利,可決定資訊如何被蒐集、使用及分享。
  • 資料安全:資料安全是指建置一些措施來保護資料不會遭到未經授權的存取、揭露及修改。

企業運用個人資料的八種主要方式


以下是企業運用個人資料的八種主要方式:

繼續閱讀

你需要刪除手機和電腦的瀏覽記錄的三個原因

我們在網路上的所有活動都會在瀏覽記錄當中留下一些資料痕跡,這些資料記錄了我們造訪過的網站、搜尋過的內容以及互動過的網頁。你有必要了解為何清除瀏覽記錄對於保護你的線上隱私權和安全的重要性,同時也要了解如何清除這些資料,請繼續往下閱讀來全面了解。

你為何需要清除瀏覽記錄?


以下是三個你為何需要定期清除瀏覽記錄的原因:

1.保護你的機敏資訊

你的瀏覽記錄含有大量的機敏資訊,從登入憑證到你在網站上輸入的個人詳細資訊等等,這些資料對於專門盜用他人身分的歹徒來說非常珍貴,因此一旦落入他們手中就很危險。定期清除你的瀏覽記錄有助於防範私人資訊遭他人不當利用的風險。

繼續閱讀

什麼是網路騷擾(Cyberstalking)?如何預防?

你有沒有在網上遇到一直想接觸你的陌生人?

網路騷擾(Cyberstalking)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用一連串行為或行動(透過網路或其他電子平台)來恐嚇、驚嚇、騷擾受害者,通常會讓受害者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大多數受害者不知道騷擾者的身份。

網路騷擾者會透過不同管道來針對他們的受害者。他們可能會利用社群帳號或電子郵件來寄送威脅訊息。也可能使用間接方式如對受害者的數位裝置造成損害,或在網上發表有關受害者的虛假、惡意或冒犯性訊息等。另一種方式是用受害者名義建立假帳號來在網路上發表內容。

常見的網路騷擾行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