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導孩子避開網路犯罪

作者:Lynette Owens

駭客、垃圾郵件(SPAM)郵件散發者、身分竊賊。這些都比不上網路霸凌bully、性愛簡訊或網路變態來得更讓家長擔心或害怕。但是,就我從事資訊安全產業十幾年的經驗,加上身為家長及網際網路安全代言人的角色的觀點,我可以告訴各位,您的孩子 (還有您自己) 碰上網路犯罪的機率遠大於任何其他線上安全威脅。

兒童安心上網

儘管這類犯罪的目標並非針對兒童 (除非是兒童身分竊盜),但網路犯罪者在人們聚集之處設下了重重陷阱來增加其成功機率。社交網路、行動應用程式商店、熱門網站、下載遊戲、甚至是文字簡訊,凡是年輕人會在網路上逗留的地方,都無法免於網路犯罪的入侵。

很重要的一點是,這樣的危險並不只侷限於個人電腦或 Windows 裝置。Android 手機和 Mac 電腦也同樣危險 (如最近發生的蘋果電腦Flashback 惡意程式)。

網路犯罪的手法包羅萬象,從引誘您下載監視軟體到您的電腦、竊取您的個人資料,到利用您的電腦來散發垃圾郵件 (並藉此賺錢) 或攻擊某個網站來達成他們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方法,多得不勝枚舉。每一種都可以花上一至二篇的部落格文章來說明。

以下是幾種兒童容易掉入網路犯罪陷阱的方式:

  • 搜尋引擎連結。通常,每當全世界有重大事件發生時,例如:驚爆頭條、期待已久的電影、最新的 iPhone 或電玩遊戲發表等等,人們就會急著上網尋找進一步的消息。而利用 Google 之類的搜尋引擎來查詢資訊,就是您獲得情報的絕佳方法。因此,網路犯罪者會隨時留意這類消息,然後在您的搜尋結果當中設下陷阱。他們會建立許多貌似提供您所需資訊的正常網站,然後設法讓這些網站連結出現在您的搜尋結果當中,而且排在前面,讓您更可能點到。歹徒可能利用這些連結進一步引誘您下載一些意想不到的內容,或者,光是點選這些連結,就能讓您的系統感染惡意程式。
  • 好康的誘惑兒童可能會被網路上一些好康的熱門產品、電影、音樂或遊戲所吸引,網路犯罪者會利用一些聰明的技巧讓兒童點選、下載或提供個人資訊以取得這些好康物品。有時候,這些訊息會透過簡訊、假冒好友在您Facebook上按「讚」,或者假冒成遊戲的廣告讓您點選。
  • 假手機應用程式今日手機應用程式非常普遍,因此,網路犯罪者無不想盡辦法製造一些假冒的熱門應用程式來進入您的手機。應用程式商店當中的程式琳瑯滿目,有時很難判斷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因為假的程式偽裝得幾可亂真。TrendLabs 研究人員最近在 Android 應用程式商店當中發現一些假冒熱門相片應用程式 Instagram 與最新版 Angry Birds Space 遊戲的應用程式。這些假的應用程式會做一些對您不利的事 (例如要您提供個人資訊,或下載惡意程式到您手機)。 繼續閱讀

家有宅童必備六個自保小絕招

 

電玩與線上遊戲夯,卻可能是戕害孩子成長的隱形殺手!行動裝置遊戲 與線上遊戲在近年掀起巨大風潮,更成為台灣家庭的另類保母,但這樣的「科技保母」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形成電玩或網路成癮症,更可能讓孩子成為網路霸凌的對象!根據趨勢科技的調查,近1/3的青少年曾於上網時遭受過網路霸凌,更有13%表示曾接收過威脅訊息或成為網路謠言散播的受害者。長期關心兒童網路安全的趨勢科技從資安專家的角度出發,提供六大秘訣,有效確保孩子能夠安全遊玩而不會成為網路霸凌的犧牲者。

根據兒福聯盟的最新調查,台灣幾乎所有家庭都有電玩、遊戲3C產品,超過20%的兒童每天與這些產品相處1-3個小時;電玩與遊戲產品對台灣兒童更有致命的吸引力,高達90%以上的台灣孩子都曾主動要求玩相關產品[1]。電玩、3C遊戲產品與線上遊戲雖可引起孩童適度的愉悅感,但您知道嗎?根據趨勢科技調查顯示,有近1/3 的青少年曾是網路霸凌的受害者,電玩、3C與線上遊戲既是現代孩童與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但要如何讓孩子能玩的開心、健康,相信是現代繁忙家長們最頭痛的問題之一。趨勢科技特別從資訊安全專家的角度出發,提供家長六大秘訣,防範來自3C電玩與線上遊戲的威脅:

 

任何曾經試圖打斷小孩玩憤怒鳥 (Angry Birds) 或農場鄉村 (Farmville) 的家長都會發現兒童對於行動裝置遊戲和線上遊戲有多麼著迷。

以下是一些讓您確保孩子能夠安全遊玩而不會遭到霸凌、下載到病毒或者將生活預算浪費在遊戲上的方法。

 

1.       電玩主機放在公共空間,共同參與。
將電玩主機放在家中的公共空間,或者在孩子使用時待在旁邊。如果是多人對戰遊戲,您甚至可以一起加入,說不定您也會發現樂趣,但更重要的是,您會更了解孩子在迷些什麼。
 

2.       使用電玩主機內建的家長監護功能。
電玩主機通常會具備家長監護功能,讓您防止孩童玩到不適合其年齡的遊戲。此外,您也可以限制遊戲的時間及遊戲對象。

3.       教孩子網路代號也不應透露其年齡、性別或地點。
您的孩子不應將自己的住址或就讀學校告訴從未謀面的線上朋友。同樣地,孩子的網路代號也不應透露其年齡、性別或地點。  繼續閱讀

<兒童青少年上網安全>如何跟你的小孩談網路盜版 ?

 

隨著對抗反網路盜版法案(SOPA)和保護智財權法案(PIPA)的抗議活動,底下是幾點關於父母、學校和孩子關於網路盜版的建議。

 如果你還不大清楚發生什麼事,SOPA和PIPA主要是設計來針對盜版內容的生產者和散布者。但像是在法國和英國所通過的三振法規,還有美國即將出現的版權警告系統(從今年夏天開始)都是針對那些下載的人們。反對盜版的浪潮正在上升中,而喜歡下載音樂、電影和遊戲的孩子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我們的指導。

 2012年1月 18日,維基百科和許多其他網路社群都暫停他們的網站長達24小時,以抗議反網路盜版法案(Stop Online Piracy Act,SOPA)和保護智財權法案(Protect IP act,PIPA)。這兩個美國法律是為了阻止盜版音樂、電影和電視節目在網路上散播。由於許多組織的抗議和表達關切,目前看來這兩個法案的支持力道正在減弱。有許多人並不是為了反對停止網路盜版,而是強烈反對這些條例草案所建議的解決方案。因為他們威脅到許多事情,包括言論自由,隱私權和網際網路安全等等。

 不論你對這兩個條例草案立場為何,有一點是清楚的:音樂,電影和電視產業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和金錢來解決盜版問題。將採取更強硬的行動去對抗那些盜版內容的生產和消費。這在英法等國家已經成為事實。而不管你是否認為音樂和電影產業因為盜版猖獗而蒙受重大的金錢損失,我們都該認識這些重大的變化,並且準備好可以去引導我們的孩子。

 首先,很明顯的是,孩子們喜歡音樂和電影。根據 YPulse,青少年一個星期可以花上16個小時在聽音樂上,超過任何其他形式的媒體。

 其次,如何在網路上取得這些媒體跟如何消費的方式已經在轉變中。這種轉變是在態度和技術上,讓我們可以選擇擁有或只是聆聽這些音樂。這差別就是你可以在iTunes上購買特定的歌曲,並且擁有它們,也可以訂閱Rhapsody服務來聽任何你想聽的歌曲。這兩個陣營都有許多選擇,雖然新推出的服務通常都屬於訂閱服務的陣營。

 最後,從2012年夏天開始,美國主要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像是Verizon、AT&T和Comcast)將會開始在你下載盜版內容時警告你停止。這整個由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和美國電影協會(MPAA)所贊助的程序會經過最少5道步驟的版權警報系統。跟SOPA和PIPA的對象是生產者和散播者不同,這裡針對的是消費者。這也和英法等國的「三振」法規不同,英法有法律強制網路供應商在幾次警告之後關閉消費者的服務。這裡是一個自願性的提議,以建立網路服務供應商如何警告消費者下載盜版內容的一致性作法。不管你是不是明知故犯,所有消費者都會先被警告幾次,最後才採取法律行動。

 有鑑於目前的環境轉變,現在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還要重要的是教導孩子如何取得他們喜愛的音樂和電影。這裡有幾點你可以給他們的引導:

 1. 向他們解釋什麼是版權,如何運作以及版權的目的是什麼。有一個很好的網站,裡面有簡單而讓孩子可以容易了解的說明,在Coyrightkids.org

 2. 提醒他們尊重版權和從合法來源下載音樂及電影。如果有朋友告訴他們有個很酷的網站能夠找到最新的電影或是音樂專輯,或是如果他們在網路上看到提供下載的地方,確保他們有辦法查證這些來自合法來源。如果不能確定,請他們相信自己的直覺,不要去做。 繼續閱讀

什麼是網路霸凌bully ?

   兒盟參考國際指標及定義,歸類出適合台灣校園的「網路霸凌」標準:「網路小搗蛋」(如:用MSNYAHOO即時通的暱稱、訊息罵人)「網路小混混」(如:未經別人同意,擅自張貼別人的照片,或公佈別人的秘密)、「網路小霸王」(如:如駭客般侵入別人的電腦,或故意寄病毒給別人)。

兒盟調查發現,台灣有二成四的學童,其行為已達網路霸凌的警戒範圍,包括「網路小搗蛋」(14%)、「網路小混混」(7%),甚至有3%的孩子屬於瀕臨犯罪邊緣的「網路小霸王」。認識網路霸凌,請至刑事警察局網站:https://bullying.cib.gov.tw/

網路霸凌將酷炫的科技工具轉變成受害者的夢魘,而線上的霸凌現在可能被視為是犯罪行為。網路霸凌行為包括了傳送威脅訊息或羞辱性圖片到手機中,在聊天室中散佈秘密或不實訊息,傳送具傷害性的電子郵件,在Facebook之類的社交網站張貼錯誤或具騷擾性的資訊。參考文章: Facebook bullies drove girl, 15, to suicideFacebook霸凌」逼得15歲女孩自殺

如果碰到網路霸凌利用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和在社交網路上貼文傳送具傷害性內容的騷擾該如何? 以下是爸媽可用來提供給孩子們的霸凌防護竅門: 

 1.     思考你所張貼的內容。對在線上分享任何個人資料都要格外小心,即使是和認識的人或傳送私人電子郵件或文字交談,你所分享的任何資料皆有可能遭公開。
2.     在線上對人好一點。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如果你在線上發表不夠尊重的話語,就很容易成為霸凌的受害者。所以對待別人就用自己想要被別人對待的方式。
3.     不要參與。即使你不是個霸凌,也不要旁觀霸凌騷擾其他人。為受害者挺身而出,並報告給父母、師長或其他們可以處理不良行為的成年人。 

 欲瞭解更多資料,包括比較受歡迎的社交網站和即時通網站可以通報網路霸凌的聯絡資訊,請下載趨勢科技網路霸凌防護竅門(Trend Micro’s Safety Tips on Cyberbullying.

  Trend Micro趨勢科技和全球線上安全專家合作提供家庭、師長和學校最佳的建議,資料,及工具。欲取得最新資訊,請到我們最新的兒童與家庭網路安全(Internet Safety for Kids and Families)網站。

 刑事警察局拒絕網路霸凌宣導網站https://bullying.cib.gov.tw/ 

更多兒童上網安全文章,請按這裡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