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備網路攻擊造成企業數百萬美元損失

趨勢科技研究指出資安威脅對 ICS/OT 環境的衝擊

【2022 年 6 月 9 日台北訊】全球網路資安領導廠商趨勢科技 (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4704) 今天發布一份最新研究註一指出:89% 的電力、石油及天然氣,以及製造業在過去 12 個月內皆曾因為遭遇網路攻擊而影響其生產或電力供應。

請點選以下連結來取得這份「工業網路資安現況」(The State of Industrial Cybersecurity) 完整報告:https://resources.trendmicro.com/IoT-survey-report.html

趨勢科技基礎架構策略副總裁 William Malik 指出:「全球的工業廠房都在邁向數位化來維持成長,但卻引來各式各樣他們無法有效防範的威脅,造成重大的財務與商譽損失。要有效管理這些高度連網的 IT 與 OT 環境,企業應挑選經驗豐富、具備遠見及廣泛能力,並且能為整體環境提供最佳防護的合作夥伴。」

這份報告的發表正逢美國輸油管營運公司 Colonial Pipeline 勒索病毒攻擊事件屆滿一週年,該公司的 OT 系統因這起攻擊而關閉數天,造成美國整個東岸地區發生嚴重的燃油短缺。至今,這起攻擊仍是史上最大一樁重大國家基礎設施 (critical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 CNI) 攻擊事件。

曾因針對重大國家基礎設施 (CNI) 攻擊而受到影響的產業機構,約有半數都曾經試圖改善網路資安基礎架構,但他們不一定具備充分的資源或知識來防範在未來突如其來的攻擊。

繼續閱讀

以 MITRE ATT&CK for ICS 框架深入解析ICS 漏洞攻擊 (3-1)

本系列部落格文章分享趨勢科技研究團隊採用 MITRE ATT&CK for ICS 框架來解析駭客攻擊 ICS 漏洞時所用的技巧與手法。

 

每一年都有許多漏洞被發現並登錄到 MITRE Corporation 的通用漏洞及弱點資料庫 (Common Vulnerabilities and Exposures,簡稱 CVE) 當中並配發一個對應的編號 (ID),此外,資安專家也會記錄每一個漏洞的細節,並說明如何防範這些漏洞。除此之外,影響工業控制系統 (ICS) 環境的漏洞,會經由美國政府的「工業控制系統網路緊急應變小組」(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 Cyber Emergency Response Team,簡稱 ICS-CERT) 所發布的公告來對外揭露。

本系列部落格文章分享趨勢科技研究團隊採用 MITRE ATT&CK for ICS 框架來深入解析駭客攻擊 ICS 漏洞時所用的技巧與手法。我們之所以採用 ATT&CK 框架,是因為我們認為它是目前分析網路攻擊技巧、工具、目標及潛在衝擊最好的一套框架,它是以駭客在真實世界發動攻擊時使用的方法為藍本。除此之外,我們也使用了 Purdue 模型來將營運技術環境細分成不同的層面來說明漏洞的潛在衝擊。

2010 年起的 ICS-CERT 公告

ics
圖 1:ICS-CERT 公告數量逐年比較。

從上圖可看到,自從 ICS-CERT 計畫成立以來,其每年發布的漏洞公告數量都不斷成長,尤其是 2017 和 2021 年最為明顯。每當有 ICS 漏洞被揭露並且可能被駭客利用時,ICS-CERT 就會對外發出公告,大部分的 ICS-CERT 公告都包含了多個相關的漏洞。

ICS-CERT 在 2021 年發出 389 次公告,比 2020 年的 249 次多出 100 次以上,是該計畫成立以來年成長率最高的一次。依照近幾年的慣例,這些公告都會特別強調資安意識的教育以及網路資安準備度的強化。ICS 環境的漏洞不斷增加,也突顯出一項事實:想要徹底解決每一個漏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ics
圖 2:ICS 網路威脅出現時間表 (2010 至 2020 年)。


2010 年出現了惡名昭彰的 Stuxnet 攻擊,此事件證明了 ICS 遭到大規模網路攻擊的可能性。

雖然該年 ICS-CERT 只發布了 20 次公告,但隨後每年的數字即開始不斷成長。而公告中所發布的 ICS 相關 CVE 數量也顯示出,那些出現重大 ICS 網路威脅的年份與其 CVE 數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聯。

2017 年是 ICS 網路攻擊的轉捩點。該年,採用 EternalBlue 漏洞攻擊手法的 WannaCry 勒索病毒突然爆發並造成了大量的網路資安事件。自此之後,專門針對 ICS 環境的網路犯罪攻擊便越來越普遍。

cves
圖 3:ICS-CERT 公告所發布的 CVE 數量逐年比較。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2010 至 2021 年 ICS-CERT 公告所發布的 CVE 數量每年都在成長,自 ICS-CERT 計畫成立至今加起來已超過 4,000 個。

2010 至 2021 年,ICS-CERT 公告總共發布了 4,436 個 ICS 相關的 CVE。其中,成長比較顯著的是 2016 至 2017 年 (從 260 增加至 407) 以及 2019 至 2020 年 (從 522 增加至 687)。然而成長幅度最大的是從 2020 至 2021 年 (從 687 增加至 1255),幾乎翻了一倍。

我們認為 2016 至 2017 年的成長 (從 260 成長至 407) 與企業對 WannaCry 勒索病毒事件的應對方式有關。

WannaCry(想哭)勒索病毒在 2017 年 5 月爆發時,成千上萬尚未套用 Microsoft 安全更新的電腦都立即成為它的囊中物。而其他一些跟隨 WannaCry 腳步的勒索病毒,也同樣使用 EternalBlue 手法來攻擊 SMB 通訊協定漏洞。這類專門針對此漏洞的攻擊,對於還在使用老舊及已終止支援系統的工廠環境來說是一大災難。經過了 WannaCry 及 EternalBlue 類似手法在 2017 年的肆虐之後,工業控制系統便開始跟著遭殃,因為這類環境同樣也經常使用老舊或已終止支援的系統版本。

cves
圖 4:2021 年 ICS-CERT 公告的漏洞 (按通報者)。


2019 至 2021 年,CVE 數量突然暴增 (2020 年的 CVE 數量為 687,占 2010 年以來所有公告發布漏洞數量的 15.5%),而這波暴增很可能跟 COVID-19 疫情有關。

這有兩個可能的原因:首先,疫情使得在家工作(Work-From-Home,WFH)遠距上班技術迅速普及並突飛猛進。大量的企業資產連上網際網路,規模遠勝以往。其次,研究人員在封城期間有更多的時間投入研究並發掘更多漏洞來賺取獎金。

ics

圖 5:2021 年每月出現的 ICS 網路威脅時間表。

2021 年,網路駭客的手法出現重大改變,而且該年還出現了更具破壞力的供應鏈攻擊。這樣的情況創造了一個令人焦慮的環境,進而帶動網路資安防禦的發展以及 ICS 相關漏洞的發現。

根據 2021 年 OT 及 ICS 網路資安事件時間表顯示,今日的網路犯罪集團已發展得相當成熟,甚至出現了一種新的服務產業及商業模式,也就是所謂的「勒索病毒服務」(Ransomware-as-a-Service,簡稱 RaaS)。

提供 RaaS 服務的駭客集團建立了一種可客製化的平台來服務想要從事犯罪的不法之徒。其中,近期比較活躍的知名勒索病毒集團是 Maze、Lockbit、REvil 及 DarkSide (儘管他們的活躍程度不一)。

Colonial Pipeline 與 Kaseya 攻擊事件

大約在 2021 年中期,Revil 和 DarkSide 駭客集團惹惱了美國政府,這些集團的服務被用來造成兩起該年最嚴重的勒索病毒攻擊:Colonial Pipeline  Kaseya 供應鏈攻擊事件。

Colonial Pipeline 公司因為該事件而支付了 440 萬美元的贖金,這起攻擊使用的是 DarkSide 的 RaaS 平台。至於 Kaseya 攻擊事件則是使用 Revil 的服務,利用的是 CVE-2021-30116 略過認證零時差漏洞。Revil 集團在要求 7 千萬美元的贖金時宣稱他們已經感染了超過 1 百萬個裝置。這兩起事件過後,DarkSide 和 Revil 都沉寂了一陣子,似乎是因為他們已經引起了政府單位與執法部門的注意力,不過 Revil 在 2021 年 10 月已重新復出。

我們預料未來 RaaS 仍會持續發展,包括將一些舊的平台整合之後推出新的 RaaS 平台。

例如,BlackMatter 勒索病毒即融合了 Darkside、Revil 及 LockBit 2.0 勒索病毒家族的工具和技巧。我們的研究人員懷疑 BlackMatter 其實是 DarkSide 集團換個名字之後重操舊業,這一點目前尚未證實。

截至 2021 年 12 月的最新發展是,Emotet 和 Conti 都已重出江湖,並使用進階技巧來攻擊 Log4Shell 漏洞。

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在其 2021 年 5 月發布的一則「提升國家網路資安」(Improving the Nation’s Cybersecurity) 的行政命令當中特別點名供應鏈攻擊興起的問題。基於這項行政命令,美國政府已開始制定一些規範來防範這類攻擊,其中最大的一項改革就是每次的相關交易都必須提供所謂的「軟體成分清單」(Software Bill of Materials,SBOM)。這類 SBOM 未來很可能會成為業界提升網路資安防禦並防範供應鏈攻擊的重要文件。

本系列第二篇,我們將進一步採用 MITRE ATT&CK 框架來探討 ICS 漏洞,此外也將說明受到影響的一些產業以及他們的風險等級。

原文出處:An In-Depth Look at ICS Vulnerabilities Part 1

製造業 5G 專網的資安風險 (第 4 回)

我們看到 5G 在全球商用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活絡,5G 技術不僅將經由智慧型手機帶來許多新的個人服務,同時也將在產業當中扮演重要角色。

5G 專網可讓私人機構與政府機關擁有自己的電信基礎架構。但這波「電信平民化」浪潮也暗藏著許多我們未知的風險。為此,趨勢科技架設了一個使用 5G 設備的煉鋼廠模擬實驗環境來試圖發掘這些風險。在這系列的第四篇 (最後一篇) 文章當中,我們將討論採用 5G 專網的企業有哪些必要的資安措施。

上一回,我們談到移轉至開放式 5G 專網系統時可能衍生的駭客滲透路徑。此外,我們也討論到駭客可能如何對工廠造成實體破壞,例如滲透到負責處理使用者資料的用戶層 (user plane) 然後執行中間人攻擊。有鑑於此,除了傳統的 IT 與 OT 防護之外,系統管理與資安人員還應採取一些措施來解決本研究中發現的 CT (通訊技術) 資安問題。

從駭客的角度看事情


當企業在思考防禦策略時,很重要一點是要從駭客的角度來看事情。換言之,若能了解駭客為何會花費力氣去攻擊核心網路,就能設計出有效的防禦。正如我們先前提到的,核心網路是所有資訊處理的基礎,因此對製造流程的機密性、一致性與可用性有直接的影響 (參見圖 1)。所以,對駭客而言,該系統有多種可能的攻擊手段,例如竊取資訊或造成破壞。

繼續閱讀

製造業 5G 專網的資安風險 (第 3 回)

我們看到 5G 在全球商用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活絡,5G 技術不僅將經由智慧型手機帶來許多新的個人服務,同時也將在產業當中扮演重要角色。5G 專網可讓私人機構與政府機關擁有自己的電信基礎架構。但這波「電信平民化」浪潮也暗藏著許多我們未知的風險。為此,趨勢科技架設了一個使用 5G 設備的煉鋼廠模擬實驗環境來試圖發掘這些風險。在這第三篇中,我們將說明我們實驗環境所發現的四個可能遭駭客滲透的路徑以及三個訊號可能被攔截的點,並討論駭客如何利用這些弱點發動攻擊。

趨勢科技設計了一個模擬工廠實驗來發掘建置 5G 專網時可能遭遇的資安風險,我們模擬一個煉鋼廠環境來研究它可能面臨的網路攻擊。以下是這項實驗發現的三大重點:

  1. 開放式 5G 專網系統有四個可能遭駭客滲透的路徑。
  2. 其核心網路 (CN) 有三個訊號可能被攔截的點。
  3. 此外,核心網路還可能被當成跳板來攻擊生產線。

以下詳細說明每一個重點。

四個滲透路徑


企業務必了解一點,當您採用開放式硬體和軟體來建構 5G 專網的核心網路 (CN) 與無線存取網路 (RAN),那就會跟開放式 IT 環境一樣面臨到系統漏洞的風險。近期許多企業都在嘗試進行一些概念驗證 (PoC),目的是希望未來能全面打造其 5G 專網。不過,僅有很少數的企業將網路資安也列入其檢驗的清單當中。由於這些 5G 專網所採用的是一般通用伺服器與開放原始碼軟體,因此這樣的網路基礎架構在建置時如果沒有仔細考慮到資安問題,很可能將含有嚴重的漏洞。假使生產線與行動通訊系統之間又存在著錯綜複雜的交互連結,那就會很難套用修補更新,因為企業很可能會為了維持生產線運作而犧牲資安。因此,企業必須注意那些可能潛藏的風險。

繼續閱讀

製造業 5G 專網的資安風險 (第 2 回)

我們看到 5G 在全球商用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活絡,5G 技術不僅將經由智慧型手機帶來許多新的個人服務,同時也將在產業當中扮演重要角色。5G 專網可讓私人機構與政府機關擁有自己的電信基礎架構。但這波「電信平民化」浪潮也暗藏著許多我們未知的風險。為此,趨勢科技架設了一個使用 5G 設備的煉鋼廠模擬實驗環境來試圖發掘這些風險。

鋼鐵業是 5G 專網普及的一個主要領域


5G 專網帶來了所謂的「電信平民化」,這項技術讓私人企業和地方政府能夠自行建置和營運最新的電信系統。不過,並非所有企業機構都擁有駕馭電信技術的知識和能力,所以很可能因而引來一些資安風險。因此我們進行了一項模擬實驗來詳細探討其可能的潛在風險。在這項實驗當中,我們使用了一個模擬鋼鐵業的環境。

由於產業特性使然,鋼鐵業是一個非常適合導入 5G 的領域,而且對資料一致性也相當要求。

鋼鐵業是導入企業 IT 最迅速的工業領域之一,該產業有三項特點 (參見圖 1)。
|
 


鋼鐵業最適合導入 5G 專網的幾個特點。
圖1:鋼鐵業最適合導入 5G 專網的幾個特點。

  • 生產鋼鐵需要大面積的廠房。鋼鐵業是一個典型硬體導向的產業,需要一大片的廠房來設置必要的生產設備。5G 專網可提供比 Wi-Fi 更大的涵蓋範圍,因此業界對它有很高的期待,希望能藉由遠端設備遙控、高畫質 4K 攝影機遠端監控,以及現場工作人員的遠端協助來節省能源。
  • 生產鋼鐵會產生一些化學反應所帶來的危險。因為它必須在高溫下將鐵原料處理成鋼材,這表示人員無法直接檢查原料在生產過程中的狀況,必須借助感測器和電腦來做這件事。因此,資料的一致性與系統可用性非常重要。
  • 鋼鐵業的生產流程分得相當細。它不像汽車製造業那樣,將許多零件組裝成最終產品,鋼鐵業是將單一原料 (鐵) 生產成各種不同的產品。而原料在處理時需要非常精密的溫度、氣壓及原料混合的調控。大型煉鋼廠每年約可接到高達一百萬筆的訂單,所以需要一套 IT 系統來處理這麼大量的資訊。

5G 專網會是該產業達成這些需求並提高生產力的得力助手。

工廠模擬實驗環境:採用 5G 專網的煉鋼廠


為了這項研究,我們打造了一個採用 5G 設備的煉鋼廠模擬實驗環境,包含三大重點。


 


圖 2:工廠模擬實驗環境的三大重點。


  • 我們將核心網路 (CN) 和無線存取網路 (RAN) 建構在廠房內。雖然打造 5G 專網的方式有很多,但我們在這項實驗中假設的情境是企業自行打造及操作其 5G 專網,因此企業擁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網路。
  • 我們打造的是一個非獨立組網 (Non-Standalone,簡稱 NSA) 的 5G 網路,換句話說,這個 5G 網路架構會盡可能利用原有運作中的 4G 網路設備。如果是獨立組網 (Standalone,簡稱 SA) 的 5G 網路,那就需要將所有的通訊設備換成 5G 設備,因此現階段採用非獨立組網的情況應該占大多數。
  • 我們盡可能模擬工業網路的實際情形,包括:PLC、HMI 及其他裝置,這可幫助我們發掘一些可能發生的實體傷害。

這個實驗環境的網路組態如圖 3 所示。您可以看到網路中包含了資訊技術 (IT)、營運技術 (OT) 以及通訊技術 (CT)。


 


圖 3:實驗環境的網路組態。

圖 3 右側代表現場網路 (field network) 的組態,這個網路連接了 PLC 與其它裝置,代表了煉鋼廠的實際環境。圖中的左下方是控制網路 (control network),該網路與系統管理員所使用的電腦連接,負責控制現場網路。圖的中央部分是核心網路 (CN) 與無線存取網路 (RAN),也就是這項實驗的主要對象,兩者都屬於通訊技術 (CT) 的範疇。核心網路就像通訊系統的控制塔台,因此對於建置行動通訊專網來說是個特別重要的環節。


實際的實驗環境 (左) 與控制層 (control plane) 的邏輯架構圖 (右)。
圖 4:實際的實驗環境 (左) 與控制層 (control plane) 的邏輯架構圖 (右)。

圖 4 的左側是模擬工廠實際的實驗環境。乍看之下或許相當簡單,但其實裡面的軟體架構非常複雜 (如右方區塊圖所示)。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核心網路是由負責用戶註冊及管理的控制層 (control plane) 所構成,而用戶層 (user plane) 則是負責資料處理,5G 通訊需要這兩層才能正常運作。一般的企業 IT 人員對核心網路當中的通訊技術並不熟悉,所以這對使用者來說是一個未知的領域。

經過這個環境的實驗之後,我們發現核心網路有四個可能被駭客滲透的路徑,以及三個訊號可能被駭客攔截的點。下一回,我將進一步說明這些實驗結果。
 

YOHEI ISHIHARA

資安傳道師
全球 IoT 行銷辦公室
趨勢科技
 

畢業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弗雷斯諾分校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resno) 犯罪學系。在加入趨勢科技之前曾在台灣的硬體製造商和日本的系統整合商擔任過銷售和行銷職務。目前與全球研究人員合作蒐集並提供威脅相關資訊,專精工廠資安、5G 及連網汽車的議題。目前擔任資安傳道師 (Security Evangelist),負責傳播有關各種社交環境資安風險的觀念,並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提升資安意識。

原文出處:Security Risks with Private 5G i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Part. 2 作者:Yohei Ishi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