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取高達 87GB敏感資料的 EyePyramid,是國家級駭客? 只是一對想發財的兄妹檔!

歹徒的目標有時是可拿到地下市場販賣的金融資訊,或是公司的商業機密。就連已遭入侵的網路帳號密碼,對網路犯罪者來說也是一項商品。因此,針對攻擊來源進行一番仔細的研究,有助於事件回應和資安矯正。

此外,追查幕後的駭客有助於了解其技術的純熟度,並且掌握駭客資源與技巧的多寡,以及資安人員有多少應變時間。但是,研究人員不該因為事件的重大而譁眾取寵,或者隨著主流媒體對資安事件的炒作與恐慌而起舞。

EyePyramid 事件印證了一件事:重大的資安攻擊並非只有國家級駭客才能辦到。從保護企業邊境的觀點來看,了解未來該如何防範並取得必要的工具和專業知識來面對這些威脅,反倒更為重要。

今年初EyePyramid 資訊竊盜程式成了各大媒體的焦點,因為它從一些政府機關、私人企業和公家機構竊取了高達 87GB 的敏感資料,共有 100 多個電子郵件網域和 18,000 多個電子郵件帳號受害,包括義大利、美國、日本和歐洲的一些知名機構在內。

很多人或許會認為 EyePyramid 應該是由國家級駭客所進行的一項網路間諜行動。但事實並非如此,該行動的「幕後集團」最後被發現只是一對想要利用惡意程式賺錢的兄妹檔。

追根溯源相當困難

若我們可以從 EyePyramid 的案例學到什麼教訓的話,那就是:追根溯源相當困難。追溯幕後的源頭是網路犯罪偵查當中最複雜的工作,部分原因是網際網路的設計讓歹徒有很多方式可以隱藏行蹤。

就算真的追查到網路攻擊的源頭,大多數資安機構和資安人員也都會盡可能避免點名特定的個人、團體或國家,因為這麼做很冒險。例如,資安界經常引用惡意程式碼當中的一些特徵來當成佐證。但不幸的是,惡意程式碼的作者經常不是實際犯案的歹徒,因為這些程式很可能是從地下市場買來的。除此之外,從惡意程式也看不出幕後運籌帷幄的歹徒,因為他們有許多躲藏和造假的工具和技巧。甚至連受害者、犯案動機或惡意程式所參與的行動都很難斷定。 繼續閱讀

揭開專門監視知名政治家和企業家的 「EyePyramid 」惡意程式神秘面紗

 

我們在這篇文章首次討論兩名被稱為「Occhionero兄弟」的義大利人被逮捕指控利用惡意軟體和特製的魚叉式釣魚攻擊(SPEAR PHISHING)來監視知名政治家和企業家。這個案子被稱為「EyePyramid」,名稱來自研究過程所發現的網域名稱和目錄路徑。

義大利通訊社AGI在1月11日中午公開了法庭命令。本文提供更多關於此案例的詳細資訊以對此攻擊活動有更加完整和深入的了解。

 

分析範圍

趨勢科技已經分析了近250個不同的EyePryramid相關樣本。在我們進行初步分析後,大約有十幾個可疑樣本被上傳到VirusTotal並標記為「#eyepyramid」。我們認為這些樣本是「假標記」,因為這些樣本跟其他樣本不同,無法跟EyePyramid建立肯定的關聯。

 

被針對的電子郵件帳號

部分樣本顯示出攻擊者將目標放在許多網域的電子郵件帳號。帳號憑證和這些帳號的郵件都被竊取,以下是被鎖定電子郵件帳號的網域:

 

被鎖定的網域
@alice.it
@aol.com
@att.net
@badoo.com
@bellsouth.net
@bluewin.ch
@btinternet.com
@comcast.net
@cox.net
@cyh.com.tr
@earthlink.net
@eim.ae
@email.com
@email.it
@emirates.net.ae
@excite.it
@facebook.com
@facebookmail.com
@fastweb.it
@fastwebmail.it
@fastwebnet.it
@free.fr
@gmail.com
@gmail.it
@gmx.de
@gmx.net
@googlegroups.com
@googlemail.com
@groupama.it
@groups.facebook.com
@gvt.net.br
@hanmail.net
@hinet.net
@hotmail.co.uk
@hotmail.com
@hotmail.fr
@hotmail.it
@infinito.it
@interbusiness.it
@interfree.it
@inwind.it
@iol.it
@jazztel.es
@jumpy.it
@katamail.com
@laposte.net
@legalmail.it
@libero.it
@live.com
@live.it
@lycos.com
@lycos.it
@mac.com
@mail.bakeca.it
@mail.com
@mail.ru
@mail.vodafone.it
@mail.wind.it
@mclink.it
@me.com
@msn.com
@mtnl.net.in
@nate.com
@netscape.net
@netzero.com
@orange.fr
@otenet.gr
@poczta.onet.pl
@poste.it
@proxad.net
@rediffmail.com
@rocketmail.com
@runbox.com
@saudi.net.sa
@sbcglobal.net
@skynet.be
@supereva.it
@sympatico.ca
@t-online.de
@tele2.it
@verizon.net
@virgilio.it
@vodafone.com
@vodafone.it
@vsnl.net.in
@wanadoo.fr
@web.de
@yahoo.ca
@yahoo.co.in
@yahoo.co.jp
@yahoo.co.uk
@yahoo.com
@yahoo.com.ar
@yahoo.com.br
@yahoo.com.mx
@yahoo.de
@yahoo.es
@yahoo.fr
@yahoo.it
@yahoogroups.com
@ymail.com

 

攻擊計畫

這波攻擊有著明顯的攻擊前準備,用意在製作有效的魚叉式釣魚攻擊(SPEAR PHISHING),取得目標的信任。攻擊者從一份電子郵件帳號列表開始 – 來自另外的入侵活動,或是來自用相同惡意軟體的其他案例。這些帳號屬於最終受害者所信任的組織或個人。

利用這些電子郵件帳號當作寄件者,將附加惡意軟體原本的副檔名(.exe)加以變更,攻擊者設法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感染重點受害者的電腦。

當在電腦上執行惡意軟體時,它會自動更新自己,竊取符合上述列表的電子郵件帳號相關資訊,並透過HTTP/HTTPS將收集的資訊傳送到資料取回電子郵件地址或C&C伺服器。同時將這些電子郵件帳號加到攻擊者所用的已入侵帳號列表,讓這些帳號可以用來將惡意軟體散播給其他受害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