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O 觀點 >針對性攻擊/鎖定目標攻擊(Targeted attack )與進階持續性滲透攻擊 (ATP) 有何差異?

作者:Raimund Genes (趨勢科技技術長,CTO)

前不久我上了由 Bill Murphy 主持的 RedZone Podcast 節目,談論到有關「 針對性攻擊/鎖定目標攻擊(Targeted attack )」和「進階持續性滲透攻擊」(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以下簡稱APT攻擊)」之間有何差異 (當然還有其他主題)。這是一個過去我經常談到的一個話題,也是一個我經常在各種會議上被問到的問題。讓我來解釋一下我的意思。

APT攻擊一詞,大約是十年前從美國軍方流傳出來的一個用語。它有相當明確的定義,意指那些由國家所發動的攻擊。這些攻擊當然不會明確張揚其幕後的主使者。其程式碼也不會告訴你是哪個情報單位或國家所為。要追溯某項攻擊確切的幕後主使國家有其困難:畢竟,駭客很可能會透過重重的跳板來隱藏其真正的源頭。

攻擊,APT,目標攻擊

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當我們在檢視某個 APT攻擊所用的程式碼時可以發現,這些程式都擁有相當完整的設計。它們不像是由一小群個人所開發,反倒像背後有一整個開發團隊。此外,我們也無法在地下犯罪網路上找到這些程式的藍本,意思是:不論是誰所開發,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創作。

這一切所需的代價不斐。想想看您需要多少資源才能養得起這些開發人員。看看 Hacking Team 資料外洩 的例子,他們的產品在全球各國販售的價格在數十萬美元之譜。想像一下,若是一個國家要培養自己的「駭客團隊」要付出比這價格高出多少的代價。

然而,大多數人「並不」需要擔心 APT攻擊 的問題。除非您是某個政府機構或國防承包商的 IT 系統管理員,否則您大概不會需要擔心APT攻擊 威脅。您「真正」需要擔心的是資料外洩和 針對性目標攻擊(Target attack )。

針對性攻擊/鎖定目標攻擊(Targeted attack )」與 APT攻擊截然不同,它們不是由國家所發動,而是由全世界各個角落的駭客所為。他們的動機五花八門,包括:竊取資訊、從事信用卡詐騙、或者單純只是在您的企業內搞破壞。他們所用的工具基本上都能在地下市集上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其真正「精密」之處在於這些攻擊所用的社交工程技巧繼續閱讀

技術長觀點:防範來自企業內部人員的攻擊

Raimund Genes (趨勢科技技術長,CTO)

若您讀過不少犯罪小說,或者看過不少動作影片,您對這樣的情節應該不會感到陌生:一位內部人員因為多年前所受到的屈辱而對企業展開報復,導致企業蒙受重大損失。企業內部人員通常站在正義的一方,但有時也會站在邪惡的一方。

這道理不難理解,因為內部人員非常清楚企業的做事方法、寶貴資料,以及遭受攻擊時的因應方式。誰能比內部人員更知道該如何攻擊企業本身?

上網 攻擊 駭客 一般

 

然而這是假設「內部人員的威脅」無可避免。所幸,大多數人都不會想要毀掉自己所任職的企業。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所屬的機構能夠成長、茁壯。因此,除非您待的是國防單位,否則這點通常不是您要擔心的問題。

不過問題是,並非所有「內部人員的威脅」都是來自蓄意。內部人員也有可能因為不小心而造成資料外洩。社群網站為人們提供了許多新鮮有趣的溝通方式,但不幸的是,有時候也會讓一些「不該」透露的機密資訊外流。

若人們已經將資訊洩漏在網路上,那麼您還能利用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從別人身上套出什麼更多資料?所謂的社交工程技巧,就是利用一些人際之間手段來讓別人照著您的意思去做。這是數千年來流傳已久的一門藝術,因此歹徒擅長這門藝術也就不令人訝異。

幾乎所有「進階持續性滲透攻擊」(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以下簡稱APT攻擊)一開始都是利用某種形態的社交工程技巧。因此,儘管不易,您應該盡可能防範這類攻擊。 繼續閱讀

《CTO專欄》比特幣會消失嗎?

作者:Raimund Genes(趨勢科技技術長)

當你在安全公司工作,有時會讓人覺得你必須知道一切和技術相關的事情。所以,有時我會功嗎?」

不幸的是,我是個工程師,不是經濟學家。我沒辦法說像美國的美聯儲、德國的德國央行或英國的英國央行等大型中央銀行會如何做出回應。也許他們會試著對其進行規範。也許他們會試著加以禁止。誰知道呢?應該去問經濟學家或銀行家;他們可能會更清楚。

我所知道的是,越來越多廠商接受電子貨幣付款。比方說在美國,線上的科技商家如DellNewegg都已經開始接受比特幣。你不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電子玩意,你也可以用它們來度假 – 線上旅行社如Expedia.com和航空公司如airBaltic也都接受比特幣。

然而,他們不是唯一接受比特幣的人。網路犯罪分子也接受。如果你中了勒索軟體 Ransomware,你可以用比特幣Bitcoin支付贖金。網路犯罪分子也使用它來彼此購買商品和服務,近日好萊塢 A 咖女星裸照外流事件 的駭客就是要求以女星裸照換比特幣Bitcoin

為什麼這些不法份子使用比特幣Bitcoin?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認為這既安全且匿名。當然,它的許多大支持者也說相同的話。然而,這並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確。沒錯,你的比特幣地址不會直接提到關於你的事情,但所有的交易都是區塊鏈的一部分 – 這代表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它。

任何有能力處理巨量資料和可以從各種來源收集資料的組織都可以(如果他們想)除去比特幣交易的匿名性。這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安全。我們甚至還沒提到惡意軟體是如何地試圖從使用者錢包偷走比特幣。

所以,比特幣會是電子貨幣的未來嗎?我所知道的是,網路犯罪分子喜歡它就跟喜歡真實世界的貨幣一樣,它也有自己的地位和風險。從某些方面看,新的數位貨幣跟舊貨幣沒有兩樣。

想了解更多我對比特幣和其他電子貨幣的想法,請看下面的影片 –

  

@原文出處:Will Bitcoin Succeed?

《CTO 觀點》資料蒐集是一把雙面刃

作者:Raimund Genes(趨勢科技技術長)

今日的科技真是日新月異,才一、二十年前,我們還在使用像磚塊般大小的行動電話,而網際網路的速度也只不過今日的百分之幾。現在,我們口袋裡就帶著一台強大的電腦,連手錶都是電腦,而且只需一點時間,就能將整套圖書下載到電腦上。

然而這些好處是要付出代價的。其中之一就是這些方便服務背後的廠商將如何透過這些服務蒐集關於客戶的資料:客戶使用服務的方式、時機、地點、對象及動機。事實上,廠商從不透露他們這些行為,通常是靠著某個用心的使用者才得揭發,因此經常轟動一時,甚至演變成醜聞。

資料蒐集是否真的那麼讓人不安?每家公司都會這麼做。例如,Amazon 會記住您的購買、瀏覽和搜尋記錄,然後在您登入時提供一些建議,節省您的時間和力氣。甚至咖啡店也會記住客人的點餐習慣,並且親切地詢問客人是否要和「平常」一樣。如果他們所蒐集的資訊有助於改善服務,而非用於其他祕密或不法用途,那麼,資料蒐集真的對我們不利嗎?

坦白說,我並不覺得,只要在適當的條件下即可。請參考我探討這項敏感議題的影片。

若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訂閱我的 RSS 頻道

 

◎原文來源:資料蒐集是一把雙面刃 (Data Gathering Is a Two-Way Str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