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半的組織網路安全技術人才短缺,該怎麼辦?

根據(ISC)²,一家網路安全及IT安全專家組織所指出,全球的網路安全技術人員短缺在2018年達到了近300萬。人才短缺問題也反映在趨勢科技委託進行的Opinium調查裡。在1,125名資訊安全長(CISO)中,有近50%的人認為這是他們組織所擔心的重點之一。隨著資安威脅的持續增加(趨勢科技在2018年阻止了超過480億次威脅)且變得更加先進,全球技術人才短缺也讓組織面臨更高的風險。

近一半的組織網路安全技術人才短缺,該怎麼辦?

[延伸閱讀:主動事件回應策略的歷史概述及其對企業的意義]

技術人外短缺是全球性的問題

來自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瑞典、芬蘭、法國、荷蘭、波蘭、比利時及捷克的資訊安全長在接受訪談時評估網路安全的挑戰,包括了技術人才短缺。

調查顯示,在人員方面,資訊安全長不僅面臨組織內部缺乏網路安全意識的問題,還面臨著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有33%的受訪者表示在招聘新人才時面臨問題,49%的受訪者擔心人才短缺會讓自己的組織面臨更大的風險。美國的資訊安全長裡有54%(被調查國家裡的最高比例)承認很難請到熟練的專業人才。

繼續閱讀

《資安數字月報 》聯網汽車操縱交通號誌控制演算法, 塞車時間多 14 倍/冰島600台挖礦電腦被偷/家庭連網裝置遭 850 萬次攻擊

資安數字月報

  • 報告:聯網汽車能操縱交通號誌控制演算法
  • 調查:逾兩成美國學生用助學貸款來買加密貨幣
  • 每個智慧家庭平均約有 11 個連網裝置,大約 10% 的家庭會有裝置遭到入侵
  • 趨勢科技攔截了 850 萬次試圖連上家庭連網裝置攻擊 防止50,000 次 Persirai 攻擊進入家庭網路
  • 網路攻擊和資料盜竊列組織前五大風險
  • 虛擬貨幣全球淘金潮, 2017年挖礦惡意程式, 台灣排全球第三
  • 研究: 假新聞散播速度比真新聞快六倍
  • 2017年Google移除了32億則違反其政策的網路廣告,是2016年的近2倍
  • 日虛擬貨幣交易所遇駭 26萬客戶獲賠償
  • 近九成人認為APP過度採集資訊 擔心身份證銀行賬號洩露
  • 趨勢科技2017年度資安總評報告 以獲利為主的駭客攻擊稱王
  • 比特幣大劫案》600台挖礦電腦被偷 成冰島史上最大連續竊案
  • 冰島成「挖礦天堂」挖礦耗電超越民生用電
  • 男童玩比特幣 父:賺 6億就不用讀書
  • 2017 年趨勢科技 Cloud App Security偵測並攔截了 340 萬個高風險電子郵件威脅
  • 94% 的勒索病毒威脅都來自電子郵件
  • 變臉詐騙攻擊從2017年上半年至下半年成長了 106%2017 年一整年,Cloud App Security 偵測了 65,000 個已知的木馬程式、蠕蟲、病毒及後門程式。Cloud App Security 的分類引擎在第二季經過強化之後,光 2017 年後三季就偵測了 50,000 多個勒索病毒與 3,000 多個變臉詐騙威脅。此外,其執行前靜態機器學習與沙盒模擬分析引擎也攔截了 26 萬個未知的電子郵件威脅。同期,該解決方案也攔截了 280 萬個已知惡意連結及 19 萬封網路釣魚郵件。除了 Office 365 內建的威脅掃瞄之外,Cloud App Security 本身就偵測並攔截了 340 萬個高風險的電子郵件威脅。

    繼續閱讀

盤點 2017 資安數據,最有感的是哪一個?

盤點 2017 資安數據 網友最有感的前五名  1.全球每天新增300個挖礦網站,5億訪客不知電腦變礦工2.2017年上半年,偵測到近8,300 萬個勒索病毒威脅,及 3,000 次變臉詐騙攻擊   4.Android 裝置惡意軟體感染率高達近 7 成    5.勒索病毒成為一般商品!只要 50 美元,就能取得 WannaCry 勒索病毒的終生授權
盤點 2017 資安數據 網友最有感的前五名

駭客組織

美國公布北韓國家駭客作案IP,臺灣近2百個IP名列其中
北韓駭客利用全球數千個IP網址進行攻擊,台灣名列第五大受害國。》相關報導

企業資安

有53%的企業員工在工作時選購禮物;43%承認自己在網路購物上花超過了一個小時 , 企業也該當心購物詐騙! 

消費者不只是在自己的個人時間進行購物。根據CareerBuilder的一項研究發現,有53%的企業員工在工作時選購禮物。這之中有43%承認自己在網路購物上花超過了一個小時。》相關報導

企業被入侵到發現的平均時間為1.6年
趨勢科技調查也發現,從企業被入侵到發現的平均時間為6年,其中政府單位更有被入侵時間長達3612天、將近十年才發現的案例。代表受害者在對相關入侵事件的應變與防範不足,無法發現駭客行為…. 》相關報導

 

網路攻擊的可能元凶,排名第一:前任員工
報告顯示,網路攻擊的可能元凶,排名第一的竟然是前任員工,不知名的駭客排名第二,競爭對手排名第三,排名第四的則是第三方,包括目前公司的供應商、承包商和現任員工等,「駭客就在你身邊」。…. 》相關報導

 

2017年上半年,偵測到近8,300 萬個勒索病毒威脅,及 3,000 次變臉詐騙攻擊
趨勢科技發表的「2017 上半年資安總評:駭客入侵的代價」研究報告,共偵測到近8,300 萬個勒索病毒威脅,以及 3,000 次變臉詐騙嘗試攻擊,更加突顯資安的重要性。儘管資安占企業 IT 預算的比例越來越高,但根據最近一份由 Forrester 所做的分析報告指出,這些預算並未妥善分配,無法解決企業日益面臨的威脅。》相關報導

 

勒索病毒

「勒索病毒 趨勢科技」的圖片搜尋結果

感染勒索病毒,近6成是員工自掏腰包付贖金,僅37%是老闆出錢
曾經淪為勒索軟體受害者的企業員工中,有59%自己出錢付了贖金,有37%是老板出錢付了贖金, 即使付了贖金也有百分之19拿不回資料…. 》相關報導

勒索病毒成為一般商品!只要 50 美元,就能取得 WannaCry 勒索病毒的終生授權
任何人,據稱只要 50 美元,就能取得WannaCry(想哭)勒索病毒的終生授權,而且可以無限升級。” 就在今年五月 WannaCry 大爆發之後的兩天,地下網站上出現了這則廣告。。。》相關報導

勒索軟體查詢的比例暴增877, Cerber每月贖金收入都超過20萬美元
Google針對勒索軟體進行金流追蹤發現,從2016年第一季開始到2017年第二季,每一季都有贖金收入的勒索軟體就是Cerber。
Google 在黑帽駭客大會上表示,勒索軟體賺取的金額高達2千5百萬美元(約新臺幣8億元),其中大約三成金額(780萬美元)是勒索軟體Locky的贖金,但到2017年第二季還持續有人受駭、支付贖金以求取得解密金鑰的勒索軟體則是Cerber。
Cerber 加密電腦資料,幾乎都在一分鐘內完成,每個月贖金收入都超過20萬美元,已經維持一年以上。》相關報導

 

數位貨幣

你的電腦成為他的挖礦機?! Coinhiveh採礦程式成為第六大的惡意軟體

挖礦劫持(Cryptojacking)攻擊影響近1,500個網站
挖礦劫持(Cryptojacking)指的是在未經使用者同意下就利用瀏覽器挖掘數位貨幣的方式。這方式利用網頁內的JavaScript挖掘數位貨幣。負責利用瀏覽器挖礦的JavaScript程式碼不需要安裝。只要載入有問題的網頁就會在瀏覽器內執行挖礦程式碼。
據 PublicWWW 指出,有近1,500個網站使用了 LiveHelpNow 工具,大部分都是線上商店和私人公司首頁。隨著購物季節的接近,預計會有數百萬的使用者連上這些網站。》相關報導

虛擬貨幣發行商Tether遭駭,價值3100萬美元的虛擬貨幣被盜
虛擬貨幣發行商 Tether 1表示,其Tether Treasury錢包於遭到駭客入侵,駭客已將價值3095萬美元的3095萬個USDT貨幣轉移到某個比特幣錢包地址中,該公司正努力避免這批遭竊的貨幣流入市場…. 》相關報導

挖礦平台NiceHash遭駭, 6400 萬美元比特幣被盜
斯洛維尼亞的數位加密貨幣採礦市集「NiceHash」 已確認其網站和支付系統皆遭駭客入侵,其比特幣錢包內的貨幣已被偷走。根據報導,此次總共損失了 4,700比特幣(Bitcoin),約合 6,400 萬美元》相關報導

全球每天新增300個挖礦網站,5億訪客不知電腦變礦工
全球每天至少增加300個藏有Coinhive挖礦程式的網站,甚至,95%以上的網站都未經用戶同意或告知,就開始偷偷挖礦 》相關報導

Uber以10萬美元與駭客交換 5,700萬外洩個資
Uber 曾於 2016 年遭駭客入侵,使得 5,700 萬名客戶和司機資料遭到外洩 (姓名、電子郵件、電話),此外,另有 60 萬名司機 的執照也在該事件中外流。》延伸閱讀

比特幣挖礦電力消耗已超越160個國家的單年電力消耗
過去一年內,比特幣挖礦的電力總消耗已累計達29.51兆瓦小時(TWh),約佔全球總電力消耗的0.13%,相當於台灣一年電力消耗的11.64%。》延伸閱讀

惡意軟體

高二生10美元買病毒 ,癱瘓遊戲公司,為了讓老爸回神關心家人
高市1名高二生癱瘓遊戲伺服器,理由是:「希望老爸回神多關心家人,不要只沉迷線上遊戲」,因為不滿父親迷上線上遊戲,高中生遷怒遊戲製造商,以殭屍網絡癱瘓遊戲伺服器,還寄恐嚇信勒索比特幣。他坦承上美國網站支付10美元得到殭屍病毒「懶人包」。駭客高中生說,他不是為了金錢,恐嚇勒索手遊廠商,只是想拿回付僵屍病毒的10元美金(約新台弊300多元),並使父親無法順利玩上遊戲,因而回神關心家人,。

每天有323,000 個新的惡意程式變種, 99% 惡意程式駭客用過一次就會加以修改
惡意程式的發展越來越旺盛,而且駭客會記取過去的教訓,不斷提升其攻擊技巧。根據資安網站 DarkReading 指出,每天都會有 323,000 個新的惡意程式變種出現。如果這樣還不夠嚇人,那麼 Verizon 的 2017 年資料外洩調查報告 (Data Breach Investigations Report) 也發現,99% 的惡意程式駭客只用過一次就會加以修改,以便能夠不斷躲避資安軟體的偵測。不但如此,駭客現在也提供了大量生產惡意程式與量身訂做網路犯罪攻擊的服務….》相關報導

流量前 50 名的成人網站中,有 40 個網站容易受到惡意軟體的攻擊
據英國《Metro》網站報導,科技公司 Wandera 發現,透過手機上成人網站,相較於使用電腦,會讓你的個人數據更容易曝光。約 80% 的女性是透過行動裝置進入色情網站,男性的比例約 69%。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使用手機造訪成人網站_你同意嗎? 》相關報導

Android 裝置惡意軟體感染率高達近 7 成
Nokia 公布調查報告指出2017 年行動裝置受惡意軟體感染的比例高達72%,其中搭載 Android 作業系統的行動裝置部分,遭受惡意軟體的感染率有 69%》相關報導

 

 

IOT 物聯網

 

 

Subaru多款車輛爆遙控鑰匙漏洞,只需25美元設備,就可破解並複製遙控鑰匙訊號

汽車製造商Subaru多款車輛爆出遙控鑰匙漏洞。一旦攻擊成功就可以複製遙控鑰匙來進入汽車。駭客只需一個25美元的設備便可捕捉汽車鑰匙發送的封包資料,並取出資料所產生的滾動(上鎖和解鎖)代碼。就可以將這些代碼複製到 Raspberry Pi上。》延伸閱讀

泰迪熊駭進 80萬個帳號登入憑證與 200 萬筆語音

今年 2 月,缺乏安全機制的智慧泰迪熊玩具,據報有 80 萬個帳號登入憑證 (與 200 萬筆錄音) 遭到外洩,這些資料後來都流向地下市場。網路犯罪集團原本希望拿這批資料來從事勒索以賺取暴利。》延伸閱讀

50萬心律調節器有漏洞
亞培旗下的美國老牌醫療器材業者 Jude Medical所銷售的數款植入型心律調節器及心臟再同步療法節律器被發現有漏洞,讓鄰近駭客可透過無線電波進行攻擊,影響裝置的特定功能…》相關報導

 

實驗:把老舊監視器放在公開網路,平均每兩分鐘就被成功駭進一次
研究人員將監視器以預設的狀態放到公開網路,並允許Telnet連線,放置45小時又42分鐘,結果企圖連線該監視器的有10143次,1254個獨立IP成功存取該裝置,相當於平均每兩分鐘便成功駭進監視器一次。》相關報導

社群媒體

Line免費送貼圖?被騙了!刪除封鎖前,別忘了檢舉詐騙分子

拖了三年!全球1.5億人愛用的 Imgur承認:170萬名用戶資料被竊取

2017年 11月前傳出 Uber早在一年前被駭客盜取多達5700萬名用戶個資消息後,擁有約1.5億人活躍使用的圖像分享平台 Imgur稍早也證實曾在2014年遭駭,甚至直到最近才發現被駭事實。其中170萬名用戶的電子郵件及密碼資料全被盜取。最近駭客將其竊取的資料發送給媒體後,才讓整起事件曝光。

包含LinkedIn資料外洩事件而來的 7.11 個帳號,被垃圾郵件機器人拿來散播銀行木馬

Onliner 大型垃圾郵件機器人,總計利用了 7.11 億個-相當於歐洲人口的帳號,散播惡意程式,這些被綁架的帳號都是從先前發生的資料外洩事件搜刮而來,例如:LinkedIn資料外洩事件。》延伸閱讀

高達85%的LINE 使用者曾誤發訊息
LINE調查發現,有高達85%的使用者有誤發訊息的經驗,而有57%使用者指出,如果誤發訊息時,會向對方道歉,另有15%使用者表示,誤發訊息時瞬間會呆掉、不知所措 》相關報導

駭客對外兜售 600萬 IG用戶個資,包含好萊塢500名人,貝克漢艾瑪華森中標

9 月社群媒體Instagram 遭駭,受害用戶多達600萬,其中最受矚目的包括在Instagram擁有破億粉絲追隨的席琳娜戈梅茲(Selena Gomez)。駭客並以一筆10美元的價格出售這些個資。》相關報導
好萊塢500名人個資遭駭 貝克漢艾瑪華森中標》相關報導

假新聞攻擊太便宜研究指一年 40 萬美元就能影響選舉結果
趨勢科技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寫作幫寫一則 800 字的假新聞只要 30 美元,俄羅斯公司 SMOService 將影片安置在 YouTube 主頁上顯示兩分鐘只要 621 美元,讓 Quick Follow Now 幫忙找到 2,500 個 Twitter 追隨者轉載連結只要 25 美元。
趨勢科技更進一步估計使用這些服務來編排假新聞事件的成本。報告指出,只要持續放出負面文章,每一篇都轉發 5 萬次,接著使用中毒的 Twitter 帳號進行抹黑運動,並對記者的文章發表負面評論,4 週內就可以讓讀者完全不相信一篇報導的真實性,成本只要 55,000 美元。》相關報導

資安意識

實驗: 8 成資安會議與會者,竟不假思索使用免費充電站
戶外的緊急充電站,背後會流入手機的可能不只是電力而已。有心人士可能趁此良機竊取手機中的照片、簡訊或E-mail。國外有家公司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在某個資訊安全會議會場外設置一個免費充電站,發現有8成的與會人員,沒思考安全疑慮,什麼都沒問便直接用來充電。出席會議的人員對資訊安全的重視程度應該較高,這結果令人意外》相關報導

個資隱私

 

Uber 認了,5700萬乘客與駕駛個資遭駭
Uber坦承,去年曾遭駭客入侵,竊走全球5700萬筆乘客與駕駛個資,而Uber還因此付出近300萬台幣贖金。》相關報導

PayPal旗下支付服務 TIO Networks遭駭,外洩近160萬用戶資料
TIO Networks今年7月才被PayPal收購,根據PayPal的調查,TIO網路的資料庫遭到存取,外洩近160萬筆資料,其中包括支付客戶的個人資料,如社會安全碼、姓名、地址等, 但強調PayPal用戶並未受到影響。》相關報導

全球前5萬大網站中有482個會紀錄你的鍵盤敲擊、滑鼠軌跡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資訊技術政策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olicy,,CITP)公布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全球前5萬個流量最大的網站中,有482個會利用「期間重播」(Session replay)服務來紀錄使用者的行為,包含鍵盤敲擊、滑鼠的移動、瀏覽行為、所停留的網頁內容,並將這些紀錄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相關報導

 

「亞馬遜密鑰Amazon Key」無人在家,也能送貨入門,逾六成調查者不敢使用
Amazon Key 送貨服務遭破解, 推出不到一個月就被曝有安全漏洞。網路安全工程師已證明,連接用戶家 Wi-Fi 後執行一個非常簡單的程式,就可以控制監控相機拍攝的畫面,使監控畫面暫停,查看影片的用戶能看到的只是關著的門,畫面是靜止的,即使有人打開門進入也不會被發現。在 Recode 網站調查中,超過 60% 被調查者表示不會選擇 Amazon Key 服務,在 Prime 會員中,只有 5% 認可這服務。》相關報導

Yahoo 認了,不只 10 億! 2013 年 30 億用戶帳號無一倖免,全數被駭
Yahoo 雅虎 坦承2013年發生的資料外洩事件,並非先前所披露的10億筆帳號受駭,而是30億用戶帳號都受駭,這個新數字成為史上最大帳號被駭事件。Yahoo已經發送通知給這些受影響的使用者。》相關報導

 

 

 

 

盤點 2016 十大資安數字-一般用戶篇

2016 年發生了資安事件? 讓我們用一些資安數字來回顧相關新聞:
本系列另一篇:盤點2016 十大資安數字-企業機構篇

1.雅虎 5 億用戶資料外洩

今年九月底Yahoo發生了大規模資料外洩事件。這家網路先驅最近承認5億筆帳號相關資料是兩年前竊自它的網路,只是最近才發現。這可能給了壞人很長一段時間來侵害你的資料,如果你是Yahoo使用者的話。
這是一連串網路巨擘出現資料外洩事件的其中一起,其他還包括了LinkedIn、tumblr、MySpace、成人交友網站 FriendFinder Networks 等等。但它是目前以來的最大咖,可能也是外洩最嚴重的一次。

其中 11 月成人交友網站 FriendFinder Networks逾4億成人網站帳號曝光外洩的用戶資料中,有高達99%的密碼是清晰可見的明文。前五名最常用密碼依序是123456、12345、123456789、12345678、1234567890。相關報導

信件 網路釣魚Mail

 

⊙延伸閱讀:

Yahoo驚爆史上最大資料外洩, 必學!五步驟密碼安全小技巧

< CTO 觀點 >從LinkedIn 逾一億資料外洩事件,看密碼設定等更多未解的問題

Dropbox 超過 6,000 萬帳戶資料被盜 /刷卡機加裝側錄機 過卡2次個資恐外洩

 

2.一天8篇文就能推測出你住家位置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英國牛津大學專家指出,每天8則發文,即便是沒有任何技術和相關知識,也可以精確的指出發文者的工作地點甚至住家位置。研究報告指出, 65%測試者可以大致知道使用者住家位置,而70%能推算出工作位置,甚至能有85%的能夠精準掌握其公司所在地。

延伸閱讀:愛發文打卡者請注意! 一天8篇發文,就能推測出你住家和辦公室位置

周末愉快~小提醒:打卡不要將別人拖下水▼請看:安全打卡 8 要點▼blog.trendmicro.com.tw/?p=2950

Posted by 趨勢科技 Trend Micro

 

3.全台每8秒一個裝置受到勒索病毒攻擊!

趨勢科技針對台灣勒索病毒最新現況提出警訊:全台平均每8秒就有一個裝置受到攻擊!其中有高達4成是針對一般消費者的電腦裝置進行攻擊。在日漸頻繁的勒索病毒攻擊下,網路大數據顯示消費者最心痛的遭勒索經歷前三名依序為:舊時照片找不到、拯救電腦要花錢以及重要文件打不開,再再都造成消費者難以計算的精神與金錢損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