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 Docker 中執行特權容器不是個好主意?

所謂的特權容器 (privileged container),簡而言之就是 Docker 環境中擁有主機完整系統權限 (root) 的容器,它可存取一般容器無法存取的資源。特權容器的用途之一,就是在 Docker 容器當中執行另一個 Docker daemon;另一個用途就是當容器需要對硬體進行直接存取時。原本,在 Docker 中執行 Docker (也就是所謂的 Docker-in-Docker) 的用意是為了開發 Docker 本身。但今天,特權容器已經出現各種不同的使用情境,例如在開放原始碼自動化伺服器 Jenkins 當中將持續整合/持續交付 (CI/CD) 工作自動化。然而,執行特權容器卻可能帶來安全上的疑慮。以下我們將詳細說明,執行一個擁有特權但卻不安全的容器,如何讓網路犯罪集團有機會在企業的系統當中植入後門。

特權容器的問題

一般來說,使用 Docker-in-Docker 是為了在現有容器當中再執行另一個容器。不過,使用一個缺乏安全的特權容器,可能會引發一些嚴重問題。

繼續閱讀

何謂雲端以及雲端的用途?

從視訊串流、網站應用程式、客戶關係管理 (CRM) 系統,到行動銀行、庫存、大數據分析等等,雲端讓大大小小的企業能夠專注於創新,不用操心基礎架構的問題。

過去十年來,雲端顯然已成為軟體開發與企業營運整體的一環。此外,雲端也為中小企業及一般個人開啟了無限的可能,讓他們輕鬆獲得所需的資料儲存與運算效能。從視訊串流、網站應用程式、客戶關係管理 (CRM) 系統,到行動銀行、庫存、大數據分析等等,雲端讓大大小小的企業能夠專注於創新,不用操心基礎架構的問題。

所謂的雲端運算是指將資料、軟體、程式或服務放到網際網路上 (也就是雲端) 供使用者存取,而非放在實體的硬碟、伺服器或大型主機。

雲端運算讓一些重要資料可透過網際網路連線隨時隨地存取,不論使用者身在何處。同時,也讓企業機構根據其需求的變化而彈性分配和調度資源。

例如,Amazon Web Services (AWS)、Microsoft Azure 及 Google Cloud 等雲端服務廠商,即為全世界的使用者和企業機構提供了所需的運算資源。

雲端為各產業的企業奠定了數位轉型的基礎,這項轉變來得既快又急,根據 Forbes 所提出的一項驚人的數據顯示,至 2020 年將有 83% 的企業工作負載會在雲端上執行。

雲端運算所帶來的企業優勢

由於企業再也不需採購及維護其所需的運算基礎架構,因而能大幅縮短其應用程式與服務的開發和部署時間。企業可專心開發應用程式,無需負擔繁重的基礎架構維護工作就能確保各種軟體和工具隨時都維持最新版本。

繼續閱讀

共同的責任模型

作者:Mark Nunnikhoven(雲端研究副總)

Hands in for support/sharinga

我經常被問到雲端環境所面臨最大的網路威脅是什麼。當人們提出這問題時,似乎期望著如同好萊塢電影情節那樣的答案。不過事實要簡單得多。

當前雲端環境的頭號威脅是雲端服務配置不當。

儘管雲端環境有清楚的運營模式,但是團隊仍會犯上簡單錯誤或忽略正確設定雲端所用服務這一簡單任務。

雲端安全性如何運作?

繼續閱讀

雲端式 IOT (Cloud-Based IoT)解決方案:對傳統限制及安全疑慮的回應

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是感應器、裝置和其他物件的連線,通過網際網路或其他網路來收發溝通請求與命令的資料。這樣的傳統定義以及物聯網概念已經出現幾十年了,所以聯網的「物」數量也在不斷地增加。同時也有更多資料被收集,而這也讓處理和儲存資料變得更加有挑戰性。為了讓使用者便利而成長的產品快速開發需求,加上隨後所需的快速部署都促成了軟硬體的進步。同時需要透過安全基礎設施進行資料處理和分析以趕上物聯網日益複雜的資料。

面對物聯網持續擴張所帶來的挑戰(此一趨勢會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被進一步地放大),許多組織都已轉向雲端運算,尤其是基於雲端技術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基於提供「租用儲存空間」的理念,雲端IOT(Cloud-Based IoT)解決方案可以回應組織在整合、處理、擴充性以及安全性方面等重要考量的需求。

物聯網安全理所當然地成為製造商、開發商及組織間討論的焦點:服務商是否符合一般資料保護法規(GDPR)等資料法規要求?一旦漏洞被回報或披露,是否可以立即發布產品更新?從長遠來看,遷移到雲端服務會更加有效率跟安全嗎?這些問題值得IoT採用者仔細研究和批判性討論,包括了參與雲端式IoT解決方案開發及實作的人。

比較傳統及雲端IOT(Cloud-Based IoT)解決方案

繼續閱讀

務實的混合式雲端防護

天花亂墜的行銷術語很容易讓人迷惘。最近,「混合式雲端」一詞似乎越來越浮上檯面。往好處想,就目前及可預見的未來,這對絕大多數企業所面臨的狀況還算是蠻貼切的描述。

除非您公司是剛剛或最近幾個月才成立,否則您應該已經累積了一定的 IT 資產,當然這些都不是免費的。因此,您已經有一些現有投資,所以您當然希望盡可能發揮它們的最大效益。但問題是,未來顯然是雲端的時代,其動態的環境能夠加快您企業創新的腳步。

所以現實情況是,您有好一陣子必須維持同時兩種環境,直到您將原有的 IT 資產完全淘汰為止。而這就是所謂的「混合式雲端」。

準備面對混合式雲端

絕大多數企業都掉入了一個陷阱,那就是將兩種環境分開看待,然後為個別環境建立一套專門的工具和流程。其實,混合式雲端若要發揮效益,最簡單的一項原則就是:「不要做兩次工」。

但這說起來比做起來容易。企業內部署的環境,通常有許多手動的作業流程,並且經常切割成多套獨立系統。然而對雲端來說,所有流程都已內建在系統當中,並且透過自動化來管理,完全打破傳統的藩籬 (請參閱「 DevOps」一詞)。

所以,企業的目標是,不論面對哪一種環境都應該採用同一套工作流程。但不幸地,在現實當中,有些企業內系統就是必須例外處理。因為,現有的系統很多當初都不是為了自動化或整合而設計。

因此,可以的話,請盡可能減少這類例外情況。例如當您要部署一套網站伺服器時,不論是在企業內或在雲端,您團隊的作業流程應該要盡可能一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