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肉搜,違法嗎?如何避免被人肉搜尋?

4月底 Google 宣布擴大用戶個資保護,用戶可以要求Google從搜尋結果移除特定敏感個資的連結,以防範肉搜或被用於金錢詐騙。到底什麼是肉搜?該如何預防?

什麼是肉搜?如何避免

✍ 肉搜是什麼?

肉搜或人肉搜尋,在英文稱為doxing或doxxing,也就是dropping dox的簡稱(dox指的是文件,像是Word檔案)。這是一種惡意暴露某人身份的行為,更直白地說,就是違反受害者意願去散播受害者的敏感資訊(如電話號碼、住家地址、電子郵件地址、身分字號等)。

肉搜著名的案例


現在人肉搜尋變得越來越常見,有些形成網路公審,有些成為網路上日益嚴重的騷擾、霸凌,甚至恐嚇。著名的例子包括:

🔎 台灣案例:

  • 2011年阻擋救護車且比中指的蕭姓男子,在短時間內被網友肉搜,並公佈其就讀學校、地址、手機號碼,家門外還有記者守候。該男雖事後道歉.也無法平息網友的圍剿,其雙親個資也被曝光。
  • 2020 年一名女網友在論壇控訴,她光顧台中某間知名壽司店後在Google評論給三顆星評價,竟遭店家肉搜,不只到該網友個人臉書留言,並在凌晨打了好幾通電話企圖聯絡女網友。

🔎 中國案例:

  • 2018年四川35歲女醫生與13歲男孩在泳池起衝突,丈夫教訓朝妻子吐口水的男孩,之後男孩家長上傳衝突影片到社群媒體,使得女醫生全家被肉搜,不堪網路霸凌,女醫生吞500片安眠藥自殺身亡。

🔎 美國案例:

  • 當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後,Sunil Tripathi因為被誤認為是肇事者之一後遭到肉搜,導致他被迫自殺。
  • 反墮胎運動支持者在美國肉搜、羞辱和恐嚇提供墮胎的醫生。這是件嚴重的事情,因為在1993年至2016年間有八名墮胎醫生被殺
  • 在2014到2015年時的玩家門事件,有數名女權主義記者遭到網路玩家肉搜,導致嚴重的騷擾活動和死亡威脅。
  • 在2016年,福斯新聞主播Lou Dobbs對川普的性騷擾指控者之一進行肉搜
  • 2022 年 Nicki Minaj 因為對兩名報導她反疫苗觀點的記者進行肉搜而引發爭議。
繼續閱讀

你的帳號名稱會讓你被『肉搜』嗎?使用隨機名稱來保護隱私

擔心被肉搜嗎? Google 宣布擴大用戶個資保護,你可以要求Google搜尋結果移除包含個資的網頁連結,但你知道你的帳號名稱也可能會讓你被『肉搜』嗎?
本文將以線上遊戲的帳號名稱,提供你設定建議。

你知道每個多人線上遊戲都會面臨的艱鉅任務是什麼嗎?

信不信由你,答案是:建立帳號名稱。當一個遊戲玩家發現自己偏好的帳號名稱已經被搶走了,可能會感到很沮喪。這種失落感也適用於任何需要帳號名稱的網路服務。要想帳號名稱很困難,可能比決定午餐吃什麼更有壓力。不過在繼續討論該怎麼解決前,你知道你在遊戲裡用的帳號名稱可能會有隱私問題嗎?

繼續閱讀

KTV員工偷錄信用卡遭盜刷75萬! 如何避免盜刷?

報導指出 KTV廖姓員工涉嫌趁顧客掏出信用卡付錢時,側錄客人信用卡內碼,製成偽卡盜刷75萬元;另外,另有一名外籍男子,從黑暗網路(Dark Web,簡稱暗網)拿到國外信用卡內碼,用偽卡用 ATM 盜領5萬多元。當你使用信用卡在網上交易時,要如何避免身份被盜?如何知道自己的信用卡,是否已在暗網被盜賣?本文分享實用的建議。

✍重點搶先看:

📌


根據聯合信用卡中心統計, 2021年1~5月的刷卡詐欺通報金額高達6.29億元新台幣,較2020年同期上升21.5%。信用卡遭盜刷儘管可以提出申訴來撤銷未經授權款項,但仍需經歷一段時間調解處理,使得信用評分暫時受到影響,甚至會影響到能否取得新信用卡。

來源:華視新聞

三個好習慣,遠離信用卡詐騙

📌1.別讓信用卡離開你的視線:

在實體店面刷卡時,不要讓信用卡離開自己的視線,以免被側錄製造成偽卡。
另外,商店和金融機構內的攝影機也被駭客用來取得個人身份資料和付款資訊。地下論壇有人出售可以收集信用卡資料的網路攝影機影像串流(如下圖),也有人表示願付出每秒15美元來觀看被駭攝影機。

了解更多:《IOT 物聯網》信用卡資料外洩,付款時網路攝影機搞鬼!駭客惡意利用監控攝影機的各種手法大公開

📌2.拿到信用卡立刻在背面簽名

拿到新的信用卡應立刻簽名,這樣萬一遺失卡片遭冒用,才可以依照簽名舉證非本人。根據「信用卡定型化契約」規定,持卡人若「沒在信用卡簽名」導致被他人冒用,可能需承擔卡片遭冒用的所有損失。

📌3.接到銀行電話,請掛斷電話並撥打信用卡背面的號碼,確保你是跟銀行客服通話

信用卡公司能夠提供保護服務,在懷疑你的帳戶出現詐騙活動時通知你。如果你接到銀行電話,請掛斷電話並撥打信用卡背面的號碼,確保你是跟銀行客服通話,因為詐騙者可能會打電話給你並冒充成銀行代表來竊取個人資訊。

網路刷卡的安全建議


當你使用信用卡在網上交易時,一定要提高警覺並養成良好的網路安全習慣以免身份被盜。以下分享線上卡避免被盜刷的建議供你參考:

繼續閱讀

以更少的工具來降低 SecOps 風險並提升安全

資安領導人正在尋找新的方法來減少 SecOps 資安監測工具數量並提升 SecOps 團隊的效率。請閱讀本文來了解詳情。

資安領導人終於接受了今日威脅情勢的現況,也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假設駭客已經入侵,然後專注於資安事件的偵測及回應。然而,承認駭客早晚會入侵是一回事,但建置一套有效的資安營運 (SecOps) 應變措施又是另一回事。打造資安營運中心 (SOC) 只算完成了一半的工作,正如我們之前所證明的,您需要的是正確的工具,不然,您的分析師將被大量的警示通知所淹沒而不知如何過濾其優先次序。

那麼,當前 SOC 團隊所面臨的挑戰到底有多艱難?根據趨勢科技最新統計,工具氾濫的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這不僅意味著企業可能潛藏著重大的資安風險,更會影響 SecOps 分析師的心理健康。

工具越多、問題也越多

繼續閱讀

Honda將開始販賣智慧汽車資料

這家汽車大廠只是眾多利用智慧汽車資料來賺錢的車廠之一,預計到了 2030 年,這個全新的產業將達到 4,000 億美元的產值。

汽車大廠 Honda Motor (本田汽車) 宣布該公司將開始販售智慧汽車所產生的資料,正式加入多家競爭對手的行列,形成一個未來年產值高達 4,000 億美元的產業。

智慧汽車為了蒐集各種行車資料,大多配備了相機、雷射以及電子控制單元,儼然成了一部移動式感測裝置。這些新式技術蒐集的資料包羅萬象,從車輛行駛距離、速度,到車內使用者所消費的娛樂內容等等。

Honda 至今累積了大約 370 萬台智慧汽車的資料,並已開始為一些商用機構和客戶提供這些資料。該公司先是在 2017 年成立了一個事業單位來運用這些資料。但在當時,車廠僅有少數資料可提供,這一回,他們將投入更多資源來開發客戶。

根據 Nikkei (日經新聞) 指出,Honda 在 2021 年 8 月開始利用電子板來提供車輛行駛狀況的資訊,這項服務的費用大約每月 400 萬日圓 (約 36,000 美元)。

Honda 已和東京一家專精定位資料的新創公司 Nightley 合作來分析駕駛人的行為,這些資料可用來發掘消費者需求,每月訂閱費用從 20 萬日圓起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