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萬物聯網 Internet of Everything (有時亦稱「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的風潮使然,每一家電子產品商店都開始出現全新類型的電子產品。智慧型穿戴式裝置正以您意想不到的速度蔓延開來。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購買 Google Glass,但可以確定很多人都會購買健身記錄器,甚至是智慧型手錶。
所謂「穿戴式裝置」,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上會穿戴在身上的一些設備。這些設備的作用通常是記錄身體的活動機能,或者顯示其他裝置輸出的內容,兩種用途還可以加乘,讓使用者的生活更多采多姿。
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文章當中,我們將探討穿戴式裝置可能潛藏的攻擊和風險。但請記住,這只是理論上或概念上的推測,而非已經發生的事實,因此未來有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還得看未來電子產品市場將如何演變,以及歹徒是否有其他更有利可圖的目標。在這兒,我們的目的並非要嚇唬使用者,讓使用者避開這類新式產品,而是要鼓勵廠商從一開始就在產品當中融入安全性。
三大裝置類型
穿戴式裝置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型:
1.「輸入型」裝置:這些是無時不刻都在記錄使用者資料的感應裝置,例如,幫使用者記錄步伐、距離、能量消耗、卡路里、心跳、GPS 定位等等的健身記錄器。這類裝置通常會先將資料儲存在裝置上,然後再上傳到手機或 PC,然後再同步到使用者的雲端帳號以保留歷史記錄與顯示統計圖表。未來還會出現一些可監控健康狀況 (如體溫、血氧濃度等等) 的醫療裝置。
2.「輸出型」裝置:這些是接收其他裝置 (如手機) 輸出資料的裝置,如智慧型手錶。這些裝置可顯示文字和其他應用程式資料來提升便利性,其顯示的資料通常來自網際網路,並且透過中介裝置傳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