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釣魚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從過去的釣魚信件、釣魚簡訊,到如今 AI 加持的「分聲詐騙」和「分身詐騙」,網路釣魚手法已經變得更為精密且難以辨識。現在詐騙集團不僅能模仿家人朋友的聲音,甚至能打造一模一樣的影像來假扮親近的人,讓受害者防不勝防。無論是哪一種犯罪手法,其目的都在誘騙人們提供敏感資料 (如密碼或信用卡資料)、點選惡意連結,或下載危險檔案。歹徒會冒充一些值得信任的對象,例如:銀行、政府機關、知名企業,或是您的家人和朋友,然後誘騙受害者做出一些損害其隱私或安全的行為。
近期出現了一種新型態的詐騙手法。駭客利用 AI 技術,結合電話和釣魚郵件,誘騙用戶交出帳戶備用碼,這種新型詐騙通常從一通假冒 Google 官方人員的電話開始,聲稱用戶的 Gmail 帳戶出現異常活動。接著,用戶會收到一封看似來自 Google 的電子郵件,要求提供帳戶備用碼,以恢復帳戶。一旦用戶交出備用碼,駭客就能完全掌控其 Gmail 帳戶。提醒您,切勿點擊任何可疑連結或下載不明檔案,輸入個資前務必確認網站安全性。同時,建議使用密碼管理器和定期監控帳戶活動,以確保帳戶安全。
由於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關係,幾乎每天我們都會用手機掃描 QR Code 進行「簡訊實聯制」,在中國,掃 QR Code 主要是用在電子支付,無論是攤商或店家都會在收銀台張貼一張 QR Code,讓消費者用微信或是支付寶支。所以這種偷偷把店家張貼的QR Code 換成自己的QR Code 藉此騙錢的伎倆時有所聞。
中國的共享單車支付系統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案例,歹徒偷偷將使用者在租借單車解鎖之前必須掃描的 QR code 換掉,結果,不知情的使用者所支付的款項都被偷偷轉到歹徒的帳戶,但使用者還是無法解鎖單車來使用。
就在最近,美國有好幾個城市的執法單位都發出警告,要民眾小心有歹徒將假的 QR code 貼在停車計費錶上來欺騙民眾,讓民眾連上網路釣魚網站輸入了自己的付款資訊。
本文將介紹幾則與 QR Code 有關的烏龍詐騙案例: 烏龍案例” 知名番茄醬表示:「我不是故意的!」 QR Code 開通蝦皮帳戶? 賣家被詐5萬4千元 好心幫忙掃活動條碼,下一秒臉書帳號竟被盜 掃描QRCode連到色情網站,不繳遮羞費就公布個資 「黃牛」私訊表示有管道可搶演唱會門票,但須透過QRCode付款 有心人士在真的QRCode上面貼上假的QRCode,欺騙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