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指南】青少年如何打造與網路媒體的健康關係?四個案例分享

  • 小六女兒為了家庭作業,上網找資料卻找到假新聞,媽媽該怎麼確認?
  • 七歲兒子很想要電視廣告裡的新玩具,爸爸會怎麼回應?
  • 高中生兒子想當 Youtber ,但背景音樂可能觸法,如何教導他尊重智慧財產權?
  • 電腦跳出廣告視窗:只要輸入家裡的地址或電話就可以得到 Xbox,孩子認為沒損失,就算詐騙也沒關係,爸媽怎麼看?

身為父母的你本文讓我們來發掘一些可能在家中真實呈現的生活案例

現在的兒童與青少年究竟是從那裏獲取他們的價值觀與信念? 而他們正在獲取什麼樣的資訊呢?

今天身為父母的你們,植基在你們的腦海或內心深處的價值觀與信念,大部份來自於你們成長過程中眾多親友、師長或鄰居所傳遞給你們。但,今天兒童與青少年的成長環境正被難以計量的豐富媒體群給包圍,他們學習或是獲取資訊的來源,媒體這個媒介佔了很大的比例;幾乎每天他們都籠罩在這足以翻天覆地的媒體圈裏。無論是透過社群媒體和朋友互動;或是點選廣告以了解時下最新的商業產品或服務;或是在YouTube觀看影片或是閱讀電子書。網路媒體徹底影響他們生活中的一舉一動以及他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

因此,網路這個和生活息息相關的工具/媒介,該如何與它打造健康的互動關係更顯重要。如何平衡虛擬與真實世界,讓兒童青少年判斷虛實難辨的網路內容?我們該如何在茫茫網海中搜尋正確資訊並且教導他們保持良善的態度與行為,深植可信度這些信念的重要性?也許這些事情看起來排山倒海而來讓你無所適從,但,如果我們簡化它,並提供簡單的步驟,讓你知道如何教導你 的小孩檢測他的網路使用行為是否恰當、資訊內容是否無疑,或是正不知不覺掉入網路陷阱裏? 繼續閱讀

兒童智慧手錶出現的漏洞造成安全隱憂

穿戴式物聯網(IoT ,Internet of Thing)(如智慧手錶)可以幫助父母關心孩子,同時也提供他們生活和活動所需的獨立性和連結性。但如果你打算替你的小孩買一個,請確保這裝置和上面的應用程式不會危及你孩子的安全 – 在網路上或其他地方。

安全研究人員和挪威消費者委員會最近發表對兒童用智慧手錶的調查報告,並回報數個可能危及隱私和安全性的漏洞。根據他們的報告,這些安全漏洞可以讓第三者秘密追踪佩戴者的位置,竊聽語音訊息及竊取設備上的個人身份資料。

[延伸閱讀:智慧手錶正在製造新的網路安全問題]

研究人員測試了三支智慧手錶,其中一支有35萬的使用者。另外兩支用不同品牌銷售到全世界。這些智慧手錶具備即時GPS追踪功能,還可以進行雙向通話。跟據挪威的消費者組織,陌生人很容易“控制手錶,並且追蹤、竊聽和與孩子通話”。他們可以在孩子移動時加以追蹤,也可以讓孩子看起像位在某處但其實不是。一些資料在傳輸和儲存時都沒有加密。

[TrendLabs Security Intelligence 部落格:將高科技戴在手上]

該報告還指出其中一個受測設備所具備的SOS和電話號碼白名單功能都很糟糕。佩戴者離開某些地區後的訊息傳送也很不可靠。挪威消費者委員會補充說,智慧手錶上的一些應用程式沒有提供授權合約(EULA)或使用條款,這樣違反了該國的“市場行銷管理法”和“個人資料保護法”。 繼續閱讀

今日孩子七坐八爬九「滑」?近六成幼童學齡前先成為網路數位公民

趨勢科技指出「陪伴」是保護兒童網路安全的不二法門

 iskf

【2017年8月1日 台北訊】孩子在暑假期間有大把機會接觸手機和電腦,該讓他們每天使用數位裝置一小時還是兩小時?擔心他們看壞眼睛又不聽勸怎麼辦?許多父母都想了解如何幫助這群小小網路原住民,在寬廣的科技叢林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為了解爸媽對家中孩子的網路安全教養習慣,趨勢科技針對超過1,700位台灣、印度、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父母進行­­­「兒童網路使用現況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半數的家長已開始利用社群與通訊App和孩子交流,並有58% 的兒童早在學齡前就在接觸手機與電腦 (圖1)。當使用3C產品和網路的平均年齡層逐年降低,為人父母關鍵課題在於態度,疏於教導或消極禁止都不是理想做法,透過陪伴、從旁引導孩子探索數位世界,與他們一起培養良好習慣。

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對孩子可能造成許多影響,調查中將近半數孩童每天上網時間超過一小時,以泰國高達 68% 最為明顯,當中每天超過三小時更高達21%,而台灣家長控管較嚴格,但也有 32% 孩童上網時間超過一小時(圖2)。日常生活中過度依賴數位裝置的衍伸問題從生理到心理皆然,家長普遍最擔憂的問題包括網路成癮、視力健康、以及容易接觸到不良內容等。

繼續閱讀

兒童網路安全:家長與孩子溝通網路安全的五個重點

全球資訊網(WWW)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可能並不存在,但它卻是你孩子生活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確的使用,這會是個很好的工具來幫助他們社交,學習,娛樂和運用,甚至能夠將家庭聚集在一起。但在此之前,你必須跟孩子建立起「規則」,確保他們可以充分利用網路,同時又保持在網上的安全。底下是建議的做法:

34%家長表示孩子在網路上看過不當內容,8%的家長說孩子遇過網路霸凌

現代家庭現在有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還要多的電子設備。根據趨勢科技最近所進行的研究發現,近30%的家庭擁有三個或以上的智慧型手機,約三分之一擁有兩個或以上的平板電腦,接近一半的家庭擁有兩台或以上的電腦。這些都是你家連向網際網路的門戶。但它們也可能成為惡意攻擊者進入家長和孩子虛擬世界的入口。

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家長最終必須對孩子的網路安全負責,就如同在現實世界中一樣。這些網路威脅不會很快就消失。事實上,趨勢科技發現有三分之二(65%)的家庭電腦感染了病毒或惡意軟體。超過三分之一(36%)發生過檔案遺失或損毀,有13%遭遇密碼被竊。所造成的後果可能很嚴重,從身份和金融詐騙到勒索病毒 Ransomware (勒索軟體/綁架病毒)(可以鎖住整個家庭的設備並且讓所有的個人資料無法使用)。

更重要的是,孩子有特定的網路威脅必須注意。超過三分之一(34%)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的孩子在網路上看過不當內容。8%的人說自己的孩子因為遇上網路惡霸而受苦。不幸的是,霸凌跟人類歷史一樣古老,但在網路世界中,嘲笑和威脅可能變得更加糟糕,因為犯罪分子認為自己隱藏在網路匿名的保護傘後。實際數字可能比8%要高得多,因為許多受害者會選擇不去回報受到網路霸凌。

 

超過三分之一(36%)的成年人仍然不知道勒索病毒是什麼

那麼父母該做什麼?常常很難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尤其是當爸爸和媽媽也必須先做好自己的功課。比方說,我們的研究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一(36%)的成年人仍然不知道勒索軟體代表什麼意思。

跟孩子溝通的五個重點 繼續閱讀

從遠親姨媽到表哥的兩歲孩子,甚至是鄰居的狗都有社群帳號,這對網路犯罪者意味著什麼?

如果你是網路世代的孩子,你會相信自己已經探索過或至少知道可能在網路上出現的一切事物。但是網際網路也隨著時間的不斷改變。雖然你還是能從中得到許多東西,但它也會以各種方式從新使用者或不知情者身上取得些什麼。年輕網友和年長使用者在隱私和安全意識間的差距可能需要有個橋樑連結。

你是否有過以下的經驗:

☑ 一次意外的點擊,從此卻接二連三跑出充滿性和暴力的網站?

☑  喜歡發文打卡,在家要發,搭公車要發,外出用餐要發,出遠門旅遊更要發?

☑ 「不要理他就好了 。」孩子遇到網路霸凌(bully) 時,你也講過這句話嗎?

風險和解決方法:維護家庭和兒童的線上隱私

網際網路在本質上是公開的,但這並不代表你該放棄自己在隱私和安全方面的權利。孩子們在五歲就已經知道如何下載和玩遊戲,而且今日你可以在社群網路上找到幾乎每個人,從你的姨媽到你表哥的兩歲孩子(甚至是你鄰居的狗)。而他們大多數仍然認為網際網路是個遊樂場,可以自由取用資訊、娛樂和其他類型的內容而不會有任何後果。事實是,當我們不去思考的享受網際網路時,網路犯罪分子也在不斷地尋找新受害者,特別是那些容易被巧妙偽裝騙局所誘騙的對象。

無論我們是否喜歡,每個網路使用者都經常會在網路上遇到危險。只要能了解這些威脅,要保持安全在線並非難事。年輕的孩子、新使用者和不知情的成年人都需要關於這些威脅的教育。這裡有個簡短的列表:

一次意外的點擊就可能導致成千上萬充滿性和暴力的網站跑出來

 

惡意和不當內容 – 雖然網際網路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有趣和學習的世界,但它也充斥著含有性、暴力和不當內容的網站。一次意外的點擊就可能導致成千上萬這樣的網站跑出來。

解決方法:為避免意外暴露於這些網站,家長應制定電腦及網際網路的使用規則。家長還可以通過瀏覽器內建的內容過濾器及提供家長監護功能的安全軟體來防止連到成人或不當的網站。

要「牛奶」,給「腥羶」最平凡的字彙,竟有另人臉紅的搜尋結果

在網路上搜尋最平凡的詞彙卻產生令人不堪入目的結果,其中不僅充斥各類色情網頁,更有夾帶惡意程式的色情圖片在其中。趨勢科技發現不僅造訪賭博網站或成人網站會受到網頁威脅攻擊,輸入一般性查尋的詞彙,所出現的連結更有出現令人傻眼的內容,例如輸入「 milk(牛奶)」這個字眼,竟出現「 Sex(性)」、Porn(色情)」等兒童不宜字眼。一旦好奇點選,更有被潛藏其中的惡意程式入侵之危險。》看更多

每天8則發文,就可以知道發文者的工作地點甚至住家

據《每日郵報》報導,專家指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英國牛津大學專家指出,每天8則的發文,即便是沒有任何技術和相關知識,也可以精確的指出發文者的工作地點甚至住家。研究報告指出, 65%測試者可以大致知道使用者住家位置,而70%能推算出工作位置,甚至能有85%的能夠精準掌握其公司所在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