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防範BEC(變臉詐騙),BPC(商業流程入侵)和勒索病毒等詐騙?

某家跨國性整合技術製造商的會計主任,收到一封據稱來自執行長的電子郵件,信中指派了一項緊急的匯款工作。為了增加真實性,歹徒再假扮成律師打電話並寫信給這位會計主任。整個過程才幾個鐘頭的時間,歹徒撈到 48 萬美元。

同樣都是直接駭入電腦系統,商業流程入侵(BPC) 非藉由人員的疏失或入侵電子郵件帳號。歹徒會駭入企業的業務流程系統,藉由新增、修改或刪除資料來將款項轉到他們戶頭,或將商品轉到指定地點。一般來說,一樁 BPC 攻擊從背景調查、攻擊策畫到真正駭入企業系統並取得款項或商品,大約需要 5 個月的時間。

過去十年,資安威脅情勢已大幅演變,從 2001 年的蠕蟲開始,到 2005 年的「Botnet傀儡殭屍網路」和間諜程式,而現在則是針對性攻擊/鎖定目標攻擊(Targeted attack )、行動威脅與勒索病毒 Ransomware (勒索軟體/綁架病毒)當道的年代。威脅的破壞力不斷上升,而且動輒癱瘓企業。

為了因應日益成長的威脅,資安產業也開發出各種推陳出新的解決方法,例如:新一代防護、入侵偵測、雲端防護等等,這些都是解決今日資安問題的必要元素。然而若是考慮到企業整體,那毫無疑問地需要一套面面俱到、環環相扣的多層式防禦。除了氾濫成災的勒索病毒之外,還有兩種類型的攻擊將使得多層式防禦在 2017 年更加重要,那就是:變臉詐騙攻擊或稱為商務電子郵件入侵 (Business Email Compromise,簡稱 BEC)與商業流程入侵 (BPC)。

變臉詐騙 (BEC):專門針對那些經常需要匯款給外部供應商的企業機構

變臉詐騙早已不是什麼新鮮手法,趨勢科技和美國聯邦調查局 (FBI) 多年來一直不斷發表研究報告與警告來提醒大家注意這類攻擊。這是一種精密的詐騙手法,專門針對那些經常需要匯款給外部供應商的企業機構。事實上,我們在 2016 年資訊安全總評報告當中指出,這類攻擊已遍及全球 92 個國家,而且由於投資報酬率驚人,因此預料 2017 年還會繼續成長。

讓我們來看一下 2014 年發生在 AFGlobal 這家跨國性整合技術製造商的案例,就能了解這類詐騙是如何得逞。首先,該公司的會計主任收到一封據稱來自執行長的電子郵件,信中指派了一項緊急的匯款工作。為了增加真實性,歹徒再假扮成律師打電話並寫信給這位會計主任來說明這筆匯款,並希望款項能盡快匯出。在款項匯出之後,對方沉寂了幾天,緊接著又要求另一筆 1,800 萬美元的匯款。但由於金額過於龐大,讓會計主任起了疑心,這樁詐騙才因而現形。雖然後面這筆 1,800 萬美元的金額歹徒並未得逞,但歹徒在前一次匯款時已撈到 48 萬美元,而且整個過程才幾個鐘頭的時間。

這就是變臉詐騙可怕之處,才不過短短的時間就能造成高額的損失。

⊙延伸閱讀:

緊急通知」或「付款到期」開頭的信件,駭人獲利竟逾 30 億美元
◢   防 BEC 變臉詐騙小秘訣

商業流程入侵 (BPC):從內部流程直接將匯款轉向,準備期約 5 個月

然而若和商業流程入侵 (BPC) 詐騙相比,變臉詐騙的損失金額和影響力只不過是小巫見大巫。其中最知名的案例就是 2016 年初孟加拉銀行遭到網路洗劫的事件。除了洗劫銀行之外,歹徒的其他做案手法還有:駭入訂單系統篡改款項支付對象、入侵支付系統授權轉帳至歹徒戶頭、駭入出貨系統竄改高價商品的運送地址。 繼續閱讀

販賣網路遊戲金幣:它如何成為攻擊企業的途徑?

作者:Raimund Genes(趨勢科技技術長)

跟 DDoS攻擊網路遊戲產業有類似遭遇的公司可能多不勝數。不過因為遊戲產業有著十億美元的產值,而且是個不斷成長的競爭社群,自然會引起網路犯罪分子的注意。像是最近的一起電子詐騙案,一群駭客從熱門的FIFA系列中挖出價值1600萬美元的金幣,將其賣給歐洲和中國的買家。在趨勢科技的研究中發現,這類遊戲金幣的販賣最終用來資助與網路遊戲無關的網路犯罪行動。

雖然有些網路攻擊似乎只針對特定產業,但威脅本身並無邊界,意味著它們也可能成為對其他產業進行更嚴重網路犯罪的入口。畢竟這麼巨大的潛在收入加上對數位貨幣的無法可管,要如何去阻止網路犯罪分子對網路遊戲產業進行更加多元的攻擊的賺錢大計?

online-gaming-01

圖1、如何洗出遊戲金幣來資助網路犯罪活動

繼續閱讀

< CTO 觀點 >從LinkedIn 逾一億資料外洩事件,看密碼設定等更多未解的問題

 

Raimund Genes (CTO)

 

 

作者:趨勢科技技術長CTO Raimund Genes

 

 

報導指出2012年的LinkedIn資料外洩事件和原本的認知有很大的差距:並非如當時所說的是650萬筆紀錄遭竊,事實上,有1.67億使用者受到影響。其中有1.17億筆的資料包含使用者的電子郵件地址和密碼。

linkedin

直到這些大量的外洩資料在黑暗網路社群上進行販賣,才讓所有人意識到這變得更加嚴重的問題。LinkedIn發表一篇文章確認了此外洩資料的真實性,並且要求受影響的使用者重設密碼。

我也是受影響的人之一,所以我研究了一下。如果我選擇Raimund_Genes作為密碼,系統會出現綠色並且說是可行的密碼。當我嘗試使用Linkedin_Raimund,它也會被標示為強密碼。但這些都不是我所認為的強密碼。你發生了受人注目的資料外洩事件,應該要利用這個機會來重新教育使用者來使用強密碼。

顯示或取得我的瀏覽器、作業系統和位置資訊可能也並非是個好主意:

 

除了「可笑」的密碼等級外,還有一些其他值得關注的地方。目前還不清楚為何會誤判資料外洩的規模大小,是什麼導致大家認為這起2012年的事件比真正的規模要小的多。LinkedIn的使用者有權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 LinkedIn知道什麼,他們什麼時候知道的?到底有多少使用者受到影響,有哪些資料處在危險中? 繼續閱讀

CTO 觀點:2016 年網路安全情勢是否好轉?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Raimund-Genes.jpg-624x531作者:Raimund Genes (趨勢科技技術長,CTO)

2015 年是網路安全情勢艱困的一年。許多大型企業發生了嚴重的資安事件,也登上了新聞版面。我們不禁要問,2016 年網路安全情勢是否會好轉?使用者和資安產業該如何做,才能讓 2016 年變得更好?

 

我們在 2016 年資安預測報告當中大膽提出了 2016 的發展趨勢。面對這些趨勢,我們可以坐以待斃,也可以事先做好防備。但請記住,網路的安全與否,取決於我們如何藉由預防來消彌駭客的攻擊力道。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積極參與。

面對勒索軟體,到底該不該支付贖金?

有件事是肯定的,資安產業必將面臨數量龐大的勒索軟體 Ransomware 。面對勒索軟體,大家經常會問,到底該不該支付贖金。其實,如果大家都有做好資料備份,這一點根本不是問題。所以,每個人都該學會如何妥善保管自己的個人資料。問題是,人們總是在出事之後才會真正學到教訓。

Protection 勒索軟體 保護 安全 一般

有多少聯網裝置真的令人放心?

此外,我們也預測,消費型智慧裝置的缺失,將帶來致命的嚴重後果。想像一下,有多少聯網裝置真的令人放心?當然,這對廠商來說是比較方便,但還有誰也因此受益?答案是:網路犯罪集團。大家應該切記,有些漏洞只有在發生事情之後才會浮上檯面。但不幸的是,到那時一切都已太晚。

我們已經有了 IT 部門,為何還要一位資料保護長? 繼續閱讀

CTO 技術長見解:加密技術有用 – 不要破壞它!

作者:Raimund Genes(趨勢科技技術長)

 

每隔一陣子,就會有搞不清楚狀況的政客站在麥克風前說著類似下列的話:加密技術會幫助到壞人(無論是恐怖分子,兒童色情或其他類似對象),因為執法單位不能看到壞人們在做些什麼,因為他們使用進階工具來加密。這麼說的政客會敦促科技產業「跟我們合作」來協助逮捕這些壞蛋。

不斷出現的加密技術後門要求已經不再令我感到驚訝。它來自對加密技術的一種誤解:它並非一組神奇程式碼讓程式開發者做任何想要它做的事情。這是有數學定義的工具:簡言之,只能做出數學上允許的事情。任何密碼學家都會告訴你:沒有什麼叫做安全而有後門的加密技術。

我很想找出能夠說服政客(跟自己)這種事情能夠做得到的人,可以用某種方式削弱安全性,只有讓好人才能破解加密。畢竟,世界各國的政府也都想要保持機密資料安全…哦,等等

我也想了解這樣建議背後的數據分析和邏輯。難道我們知道恐怖分子使用什麼樣的加密工具?有必要去削弱合法的服務?但恐怖份子卻很明顯地擁有自己的工具

我很確定有人會說好人沒什麼好隱瞞的,無須擔心。但事實並非如此,當然,只要看看每當一個重大資料外洩事件發生後會怎麼樣。最終每個人都還是需要擔心自己的資料。「沒什麼好隱瞞的」並非事實。

這些對加密的爭辯十分荒謬到要令人覺得好笑,如果不是人們是非常認真的提出加密後門,卻並不知道這種建議會產生什麼危害的話。

有許多辦法可以識別網路上的惡意分子,無論是網路犯罪份子或恐怖分子。這需要艱苦工作和訓練有素的研究人員,而且我們一直努力在提供世界各地執法機構這些的能力。

我們承認執法單位的工作也許因為加密技術而變得更加困難。但我們不能讓這樣的擔憂來破壞加密技術,這是強制後門會發生的事情。加密技術有用,而且是今日資料防護的基礎。不要破壞。

 

@原文出處:CTO Insights: Encryption Works – Don’t Break It!

▼ 歡迎加入趨勢科技社群網站▼

好友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