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oT 物聯網新趨勢】穿戴式裝置的潛在安全問題:下篇  

在這系列的第二篇當中,我們討論了穿戴式裝置可能遭到的前兩類攻擊。本文將繼續探討第三類攻擊,也就是三者之中最危險的攻擊。

高使用者風險、低可行性的攻擊

這類攻擊是最危險的,但也最不可能發生。若駭客成功入侵了穿戴式裝置的硬體或網路通訊協定,那麼他們就能取得「輸入型」裝置的原始資料,並且能夠在「輸出型」裝置上顯示任何內容。


這種情況包括個人資料遭到竊取,以及篡改視訊攝影機所拍到的畫面。這樣的攻擊將嚴重影響裝置使用者,甚至可能妨礙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此外,若裝置是用於工作場所,這類攻擊還可能造成嚴重影響:一個簡單的阻斷服務 (DoS) 攻擊就能可讓醫師無法幫病患開刀,或者讓執法人員無法取得捉拿歹徒的資料。

有鑒於藍牙 (Bluetooth) 是目前這類裝置使用最廣氾的單一通訊協定,我們有必要在此補充說明一下。藍牙是一種類似 Wi-Fi 的近距離無線通訊協定,但兩者卻有一項很大的不同。Wi-Fi 基本上是透過一個「基地台」來彼此通訊,但藍牙的設計卻是採用點對點的方式。您必須將兩個裝置配對之後,雙方才能透過藍牙協定進行通訊。在配對的過程中,裝置會互相交換加密金鑰以建立通訊。另一項有別於 Wi-Fi 的地方是,藍牙會依照一定的程序來跳頻 (切換頻道) 以減輕外界無線電干擾。

Wi Fi

這樣的設計讓駭客在破解藍牙裝置時將面臨兩道障礙。第一,駭客必須在兩台裝置一開始配對時就透過竊聽來取得加密金鑰。否則,若錯過了這個時間點,往後的任何通訊對於竊聽者來說都只是無意義的雜訊。第二,駭客若要進行阻斷服務攻擊,必須發送一個足以涵蓋此通訊協定廣大頻率範圍的雜訊,才能對它造成影響。這並非全無可能,但這樣的攻擊所需花費的力氣比任何其他無線電通訊協定都來得大。

雖然攻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機率比其他攻擊類型小得多。而且駭客必須在離裝置不遠的地方發動攻擊,因此這類攻擊的用途非常有限。這類攻擊或許有高度的針對性,要不是所要攔截的資料對駭客價值非凡,就是干擾受害者接收訊息非常重要。這類潛在攻擊的目的極為獨特:可能非關錢財,且極具針對性。

在極端的情況下,若駭客能操控其中任何一方的裝置,就可能對另一方的裝置發動攻擊。駭客若完全掌控了裝置,至少可以利用它來連上網站。這或許能讓駭客點閱廣告來進行點閱詐騙,或是連上其他網站,或是對其他系統發動阻斷服務攻擊。要發動這類攻擊,駭客需了解如何在特定裝置上執行程式碼,而這通常不太可能或者不太可行,因此這應屬於不可能的情況。


圖 1:駭客控制了穿戴式裝置。

App 層次的攻擊

穿戴式裝置另一個可能的攻擊管道是 App 層次的攻擊以及攔截上傳到雲端的資料。這類攻擊可讓歹徒達到下列目的:

  • 監聽本地端 App 程式所發送的資料。
  • 竊取行動裝置上儲存的資料。

繼續閱讀

【 IoT 物聯網新趨勢】穿戴式裝置攻擊:從資訊安全人員角度思考

就在蘋果 (Apple) 發表了 Apple Watch 之後,「穿戴式裝置」又再度成為新聞話題。

最新的 Apple Watch 在便利性和連線能力上帶來了諸多創新。有別於其他智慧型手錶,這些手錶有些甚至看來非常有型。

IOE 智慧型手錶 applewatch

然而,Apple Watch 也引發了各種隱私權和資訊安全的問題。尤其是 Apple Watch 新的健康追蹤功能讓人們對這類敏感資訊安全性感到質疑。

對於資訊安全人員來說,安全不僅關乎行為,還關乎思維。趨勢科技研究人員David Sancho 最近剛發表了三篇有關穿戴式裝置的一系列文章,這些文章可協助您從資訊安全人員的角度來看待這些裝置。

這些文章能讓您對穿戴式裝置所有潛在威脅有一番全面認識,而非僅限於 Apple Watch 而已。

隨著穿戴式裝置逐漸成為一股新興科技潮流,您不僅必須了解個別穿戴式裝置所牽涉的問題,還要具備自行判斷的能力。

此系列文章能幫助您從資訊安全的角度、而非單純的使用者觀點來看待穿戴式裝置。

請花一點時間來閱讀 David 的這三篇短文:

ioe4

◎原文出處:https://blog.trendmicro.com/attacking-wearables-thinking-like-security-person/

【 IoT 物聯網新趨勢】穿戴式裝置的潛在安全問題:上篇

由於萬物聯網 Internet of Everything (有時亦稱「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的風潮使然,每一家電子產品商店都開始出現全新類型的電子產品。智慧型穿戴式裝置正以您意想不到的速度蔓延開來。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購買 Google Glass,但可以確定很多人都會購買健身記錄器,甚至是智慧型手錶。

所謂「穿戴式裝置」,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上會穿戴在身上的一些設備。這些設備的作用通常是記錄身體的活動機能,或者顯示其他裝置輸出的內容,兩種用途還可以加乘,讓使用者的生活更多采多姿。

在接下來的一系列文章當中,我們將探討穿戴式裝置可能潛藏的攻擊和風險。但請記住,這只是理論上或概念上的推測,而非已經發生的事實,因此未來有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還得看未來電子產品市場將如何演變,以及歹徒是否有其他更有利可圖的目標。在這兒,我們的目的並非要嚇唬使用者,讓使用者避開這類新式產品,而是要鼓勵廠商從一開始就在產品當中融入安全性。

IOE 智慧型手錶 applewatch

三大裝置類型

穿戴式裝置基本上可分為三大類型:

1.「輸入型」裝置:這些是無時不刻都在記錄使用者資料的感應裝置,例如,幫使用者記錄步伐、距離、能量消耗、卡路里、心跳、GPS 定位等等的健身記錄器。這類裝置通常會先將資料儲存在裝置上,然後再上傳到手機或 PC,然後再同步到使用者的雲端帳號以保留歷史記錄與顯示統計圖表。未來還會出現一些可監控健康狀況 (如體溫、血氧濃度等等) 的醫療裝置。

2.「輸出型」裝置:這些是接收其他裝置 (如手機) 輸出資料的裝置,如智慧型手錶。這些裝置可顯示文字和其他應用程式資料來提升便利性,其顯示的資料通常來自網際網路,並且透過中介裝置傳遞。 繼續閱讀

《 IoT 物聯網安全趨勢 》智慧型電網攻擊情境

這是探討智慧型電網和智慧型電表可能威脅系列的第三篇(也是最後一篇)。在第一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智慧型電表和智慧型電網,並說明為什麼它們會有風險。在第二篇中,我們看到了針對智慧型電表的攻擊風險。

在本文裡,我們會著眼在智慧型電網受到攻擊的風險。智慧型電網牽涉到電力網和消費者和供應商間記錄資訊的數位資訊通訊能力。怎麼區分智慧型電表攻擊和智慧型電網攻擊?簡單地說,規模:攻擊智慧型電網會影響比攻擊單一電表還要更多的用戶。潛在損害也會按比例變得更加顯著。

然而,這也意味著攻擊面不同。不僅智慧型電表會被攻擊,公用事業單位內控制智慧型電表的伺服器也可能成為攻擊媒介。然而,這些伺服器也可以用工具加以保護以對抗針對性攻擊。

最明顯的智慧型電網攻擊情境或許是:勒索。攻擊者控制智慧型電網就能干擾所提供的服務。攻擊者甚至可以「更新」設備上的韌體,如果他們真這麼做,會讓攻擊更難被徹底解決。無論是哪種,攻擊者的目標都是導致服務中斷,才能從當地的公用事業單位或政府手上拿錢。另外,製造混亂本身可能也是種目的,無論是出自政治因素,或是想要分散當地執法單位對同一時間其他犯罪的注意。

另一種針對智慧型電網較為微妙的攻擊是阻斷服務攻擊。智慧型電網會如何處理有問題的數據?這數據可能是完全被破壞(不正確的格式和內容),或這有問題的數據是格式正確,但內容不正確。無論是哪一種,就像其他軟體會出現緩衝區溢位一樣,伺服器上的漏洞也會對整體電網造成危險。

圖1:針對整個電網的阻斷服務攻擊

(來自我們的影片截圖 – 突顯出攻擊情境

繼續閱讀

《 IoT 物聯網安全趨勢 》智慧型電表攻擊情境

 

之前的文章裡,我們探討了智慧型電表如何地引進到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為什麼這些設備會帶給它們用戶安全隱憂。

在它們的心臟,智慧型電表簡直就是…一台電腦。讓我們看一看現有的電腦 – 無論是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或嵌入式設備。很相似地,這些智慧型電表透過可以互相理解的技術通訊:行動網路連線、電力線網路或是用戶自己的網路連線。

想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考慮可能的威脅 – 如果智慧型電表被入侵會發生什麼事?同樣地,如果智慧型電表的連線被干擾,可能會發生什麼事?讓我們來看看。

最明顯的風險很簡單:電表被篡改。如果智慧型電表可以被駭客攻擊,就會送回不正確的資料給公用事業單位,讓攻擊者可以調整讀取的數據和導致帳單出錯。比方說,你跟你的鄰居起爭執。為了報仇,如果他可以存取你的智慧型電表,那你可能會收到一筆相當大的電費。

 

圖1:駭客入侵鄰居的智慧型電表(來自我們的影片截圖 – 強調攻擊情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