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假新聞最近出現在許多圈子,包括政府、新聞和網路安全產業,但這個概念早在過去一年之前就已出現。蓄意的誤導性散播資料一直是這幾年的通訊關鍵,尤其是在政治或經濟混亂時期。技術持續演進,惡意人士用來散播這類不實資訊的策略也不斷升級。
但這些惡行究竟如何在現行技術環境下被煽動?假新聞整體來說會對個人及企業帶來哪些風險?這個概念目前在全球受到高度矚目,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假新聞葫蘆裡賣什麼膏藥。
Facebook 出現前的假新聞
一提到「假新聞」,大家腦中首先想到的應該是社交媒體上的貼文和文章連結,這些文章用意在於煽動特定觀點,試圖激起使用者間的對話,無論其中所含的資訊正確與否。但根據趨勢科技在其具前瞻性的威脅研究白皮書「假新聞製造機:鼓吹者如何利用網際網路來操縱大眾」(The Fake News Machine: How Propagandists Abuse the Internet and Manipulate the Public) 中所述,設計用來誤導大眾的出版品早在社交媒體出現前便已在外流通。
趨勢科技研究員指出:「網際網路不過是另一種更新型態用來散播的通訊技術。這個途徑讓少數人得以影響並操縱大眾的看法。此外,社交媒體所創造的針對性與群眾動力,讓想法無論真實與否都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外散佈。」
炒假新聞的三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