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科技發現為數不少的網路釣魚(Phishing)利用類似網址的分身詐騙事件,比如 Paypal 被改成Paypa1 ;Google 被改成 Goog1e,詐騙者把英文字母l 和 O 魚目混珠成數字 1 和 0 是常見的手法,這些雷同 URL ,很容易矇騙臉友點擊。「ɢoogle.com」乍看之下似乎看不出來什麼端倪。把它和正宮「Google.com」擺在一起再看仔細,有發現哪裡不對勁嗎?看出來了吧,就是「ɢ」、「G」的差別。事實上,這個「ɢ」其實是一個拉丁字母,而不是我們平常常見的「G」。

趨勢科技發現為數不少的網路釣魚(Phishing)利用類似網址的分身詐騙事件,比如 Paypal 被改成Paypa1 ;Google 被改成 Goog1e,詐騙者把英文字母l 和 O 魚目混珠成數字 1 和 0 是常見的手法
點開一封網路釣魚信件的代價有多高?
日本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check,今年初因內部員工誤開了網路釣魚郵件,讓駭客入侵竊取了價值新臺幣154億元的加密貨幣。雲林某女網友上網看了色情網站影片連結,一不小心按了讚之後,沒想到卻中毒,臉書帳號遭盜後被用來轉貼了暗示性交易相關訊息,因而觸犯「妨害風化案及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被函送法辦!警方表示,有犯罪集團利用工具軟體,將色情圖片與木馬程式結合,一旦點選相關連結,就會被導向臉書網路釣魚登錄假頁面,導致帳號被盜。
點開一封網路釣魚信件的機率有多高?
網路釣魚陷阱何其多,在2012年的 Black Hat USA安全大會上所做的調查顯示,69%的人表示每週都會有網路釣魚(Phishing)郵件進入到使用者的信箱。超過25%的人表示有高階主管和其他高權限員工被網路釣魚攻擊成功。
現在網路釣客也把歪腦筋動在目前最夯的虛擬貨幣交易上….
最近出現許多跟加密虛擬貨幣相關的駭客或詐騙報導。首先是偽裝成獵人頭公司發送內嵌Dropbox連結的釣魚郵件。該連結包含一份銀行高階主管的職務描述文件,文件帶有 Visual Basic巨集會掃描系統上是否有比特幣活動的跡象。然後再植入第二個為了長期資料採集和持久性而設計的病毒。

3月上旬虛擬貨幣交易所Binance發現,駭客使用相似的假網域“bịnạnce.com”進行網路釣魚(Phishing)攻擊,以取得 Binance使用者的帳號密碼。由於假網域“ bịnạnce.com”。“i”和“a”下面的兩個小點幾乎不會被發現,許多人因此上當。該事件雖然觸發了虛擬貨幣交易所 Binance 的內部警報系統。
編按: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coinbase.com也曾被仿冒,駭客所註冊的網址為 coinḃase.com,不仔細看難發現後者的字母b上多了一個點。這就是所謂的同形異義(homograph)攻擊,主要透過註冊類似網域名稱來仿冒成另一個網站,偽造網站網址字符看起來像英文字,但其實它們並不是。
Binance CEO 在 Twitter 帳號發表的官方聲明,但動作快的駭客,就在幾個小時內創建了仿冒Binance CEO 的假帳號,並用假帳號回覆真正 CEO 的推文,表示將送出 5000 個以太幣 ETH做為 Binance客戶的免費補償,光3月8日當天,就有 151 個用戶 (不同的錢包位址) 把錢轉給駭客,這151個用戶總共轉了353 個 ETH。以3月8日的均價來看 (1ETH = USD780),駭客在1天內就獲利 28 萬美金 (相當於820 萬台幣),相當驚人的詐騙獲利。
事件始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