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鮭魚」和上傳身分證,都需要三思

知名壽司品牌年初舉辦「愛的迴鮭,尋人啟事」,公告在活動期間,來店者只要姓名讀音與「鮭魚」相關便可獲得折扣,引起這波「鮭魚之亂」的是名字如果完全同音同字則享有整桌免費的優惠。此消息一出雖被批評沒誠意因為「誰會真的叫鮭魚?」但事實證明,全台超過225人被「鮭化」紛紛前往戶政事務所改名。一夕之間多「X鮭魚」身分證在新聞版面中露出。

台中一名男大生,拿到「張鮭魚之夢」新的身分證後,戶政人員告知他:「你已改名三次,不能再改了」,讓他當場慌張傻眼。「人民一生可有3次改名機會,但即使之後將名字改回,改名還是會在戶籍謄本留下一輩子紀錄,之後如果找工作,需要提供戶籍謄本時,公司就會看見曾經的改名紀錄。」除了戶政事務所提醒之外,我們也要提醒大家,將身分證、駕照、身分證、信用卡等照片上傳網路會有哪些隱私風險,本文介紹七個聰明分享原則,保護個資不被貼文出賣,「鮭組駭了了」,避免逞一時PO 文分享之快「血本無鮭」。

< 青少年網路安全 >別把新駕照、信用卡和身分證拍照上傳了~告訴孩子七個聰明分享原則,避免「鮭組駭了了」

在網路上可以輕易地搜尋到駕照,身分證,信用卡等照片,中外皆然,尤其是初次拿到駕照的朋友,總是迫不及待地拍照上傳,現在社交網站與智慧型手機大受歡迎,可以隨時拍照隨時上傳,更使得這個不經意的動作充滿個資外洩的危險性。 拿到駕照的第一天,台灣也有很多網友把它放網路昭告世人

根據報導,有人一時興起將朋友貼在臉書上的登機證截圖,上傳一個免費條碼解讀網站,結果發現不少個資在上頭;也有人把從機場垃圾桶撈出的登機證做實驗,果然獲得乘客的護照號碼和出生年月日等資料,很快就在網路上找到這名乘客的住家地址。

拿到駕照的第一天,很多人都把它放到網路昭告世人

分享在網路的照片很可能會被被身份竊賊、跟蹤狂和其他犯罪分子拿來做惡意用途

根據研究機構 – 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 一項關於手機使用的研究,有82%的受訪者表示會使用手機拍照,80%用來收發簡訊。這些是目前手機最常被用到的用途,如果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而有網路連線,56%的受訪著表示會去使用。

雖然這研究的對象是18歲以上,但是青少年的趨勢跟態度也大概差不多。根據Pew研究機構,有超過75%的青少年擁有手機,其中有一半平均每個月會發送一千五百則簡訊。

在網路上找得到家庭住址甚至帳戶號碼清晰可見的照片


社群網站的成長和全球影響力證明了我們愛跟其他人分享,大概就跟我們愛用手機的程度一樣。唯一可以超越這兩件事的,或許就是同時使用它們。

使用行動社群應用程式非常簡單,像是Facebook、Twitter、Instagram和Tumblr。我們可以馬上將所看到的事物捕捉起來,然後立即跟朋友和家人分享,這真是件了不起的功能。只要一點就有一張照片,而且還會有一大堆的觀眾。

比方說珊迪颱風在 Instagram上有大約130萬張照片被標記了關鍵字#sandy(珊迪)。這些都是被大眾所拍攝並跟全世界來分享,所以其他人可以看見發生了什麼事,如此近距離且幾乎即時。

這也是另一個證明社群媒體的有效性和可用來行善的光輝榜樣。

但相同的工具也可能被誤用,反而傷害到使用它的人。

趨勢科技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追蹤目前全世界年輕人將他們的新駕照、信用卡和金融簽帳卡拍照並傳上網路給大家看的這趨勢。帳戶號碼和家庭住址都清晰可見。只要做個簡單的搜尋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大堆,比如底下這張已經被我們馬賽克後的照片。

年輕人將他們的新駕照、信用卡和金融簽帳卡拍照並傳上網路
年輕人將他們的新駕照、信用卡和金融簽帳卡拍照並傳上網路

這些照片很可能會被有不良企圖的人看到,像是被身份竊賊、跟蹤狂和其他犯罪分子拿來做惡意用途。

我們還不能確定這是不是個很大的趨勢 – 我們當然希望不是 – 但這是個危險的行為。也是另一個例子告訴我們需要在提供青少年新技術前,要先教導他們如何安全、負責任地使用。 繼續閱讀

駭客大哥我把駕照,身分證和信用卡都放網路上了,請隨意取用

在網路上可以輕易地搜尋到駕照,身分證,信用卡等照片,中外皆然,尤其是初次拿到駕照的朋友,總是迫不及待地拍照上傳,現在社交網站與智慧型手機大受歡迎,可以隨時拍照隨時上傳,更使得這個不經意的動作充滿個資外洩的危險性。

拿到駕照的第一天,很多人都把它放到網路昭告世人
拿到駕照的第一天,很多人都把它放到網路昭告世人

將信用卡和身份證件貼到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上的風險

現在網路犯罪分子可能不再需要利用資料竊取木馬來取得使用者資料了,因為很多青少年者已經主動幫歹徒鋪好路了,他們將自己的身分證明和信用卡照片貼到Facebook、 Twitter和 Instagram上。

有好幾個年輕人(甚至是成年人)在Twitter上發布他們信用卡的照片,在 Instagram上也看到了一大堆這類照片。一些使用者甚至將自己的駕照上傳,渾然不覺已經將自己完整姓名、家庭住址等敏感資料攤在眾目睽睽之下。

 

將信用卡和身份證件貼到Instagram和Twitter上的危險

只要在社群網站上做個簡單的搜尋,就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這些文件。甚至還有一個特別的 Twitter 帳戶和列表(稱為NeedADebitCard)讓使用者發表自己的信用卡在這些平台上。

 

可悲的是,這趨勢並不僅侷限於Twitter和Instagram等網站。利用Google圖片搜尋,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大堆這種照片。

 

 

面對大量會張貼敏感資料的粗心者令人感到驚訝和擔心。大部分張貼駕照或信用卡的人,大約是十六歲到十八歲,還太年輕而不知道後果的嚴重性,根據觀察美國青少年喜歡貼出自己的駕照,亞洲年輕人則喜歡貼出自己的護照和身分證照片。

身份竊取一直是個安全問題,而發表這種照片的趨勢只會讓情況更加惡化。試想一下:網路犯罪份子只要做個簡單的搜尋,就可以得到大量的敏感資料,他們可以用來買東西、進行交易和掩蓋自己的踪跡等。另個危險是,這樣的行為也將自己暴露給跟蹤狂、性變態和其他網路上的有心人士。

更重要的是,這些貼文不僅侷限在特定的社群網站上。由於交叉貼文,將照片上傳到Instagram的使用者,同時也將一樣的資訊分享到他們的Facebook、Twitter、Flickr和Tumblr帳號上。

但為什麼這些年輕的網路使用者要貼出這些照片?可能是為了想要顯示自己的威風、社會地位和在同儕內被認為「酷」。但不管是何原因,這些過度分享都將使用者送到網路犯罪份子或惡霸面前。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該意識到自己在網上分享了什麼。他們可能會認為秀出這些資訊很「有型」、「潮」、「炫」或「時髦」。但實際上,真正的「有型」是如何聰明地在網路上分享。

想知道一些可以跟孩子們談談,幫助他們了解分享資料風險等的小秘訣,請參考Lynette Owens的「這是個分享的時節,如何透過手機聰明的分享」。

 

 

@原文出處:The Dangers of Posting Credit Cards, IDs on Instagram and Twitter作者:Loucif Kharouni(資深威脅研究員)

PC-cillin不只防毒也防詐騙 ✓手機✓電腦✓平板,跨平台防護3到位➔ 》即刻免費下載試用 ,
FB IG Youtube LINE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