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話當LINE ID,擔心個資遭盜用,後悔了怎麼改?

LINE發出安全性警告,提醒用戶設定LINE ID時,切勿使用個人資料,以免遭有心人士盜用。很多業務人員喜歡用自己手機號碼當LINE ID,認為這樣是給客戶方便,但同時也有個資外洩的風險。也有網友在論壇發問:「使用手機門號當LINE ID,因為一直接到騷擾電話想換門號號碼,LINE ID會跟著更換嗎?」事實上 LINE ID不是跟門號走的。 但只要符合更換條件,也可以跟LINE 官方提出申請,是甚麼條件呢?請看本文。

進入正文前,先來個防詐隨堂考,LINE官方示警:別用個資當LINE ID,你猜出來是哪些個資了嗎?

①電話號碼
②身分證字號
③出生年月日

➣ 看答案
繼續閱讀

一朝外洩,終生駭怕 -社群貼文曝光的臉部、虹膜、聲音,恐出賣你

社群媒體上的生物辨識特徵如何影響您的未來?

化妝教學影片、高解析度專業攝影照片、參與不眨眼挑戰,這些在社群網站曝光的貼文,會有哪些資安風險?
生物辨識技術被某些人推崇為比密碼辨識還安全且更容易使用的替代方案。然而,在我們身上的生物特徵卻不像密碼那樣可以輕易變更,因此若萬一遭到外洩,將有很大的可能對使用者帶來深遠影響。
你有想過你在網路上發布的照片、影片和音訊,可能會洩露出敏感的生物辨識特徵,成為網路駭客利用的目標?這些特徵幾乎終生不變,不僅可以在現今的攻擊中使用,也能在未來對你構成威脅。

⭕️ 下載報告「 一朝外洩,一輩子蒙受其害:社群媒體生物特徵資料如何影響未來生活」(Leaked Today, Exploited for Life: How Social Media Biometric Patterns Affect Your Future)


內容創作者一般都使用最頂級的相機及燈光設備來拍攝影片,許多時尚與美容專業人士有時還會用到近拍特寫,像這樣的影片會暴露許多他們的生物辨識特徵。

那麼,駭客可以拿您臉部的高解析度影片來做些什麼?

  • 利用Deepfake(深偽技術)使用您的臉部和聲音特徵製作虛擬角色。
  • 盜取使用語音驗證的帳號 (例如,念出清單中的某個片語,或唸出某個隨機產生的片語來通過認證)。
  • 盜取使用臉部辨識驗證的帳號。

高畫質的照片會讓駭客更容易取得生物辨識特徵,進而用於驗證或識別用途。

駭客能局部放大高解析度照片 (例如一些專業活動所用的那種) 來取得可用的生物辨識資料。比方說,我們可以在範例照片中清楚看到模特兒的指紋。另一個例子是耳朵的形狀,耳朵形狀儘管不能用於認證,但卻可以用來比對監視錄影畫面中的人物。

如果是專業影像,影像中的 Metadata 還可提供更多有關被拍攝者的資訊,進一步提高了駭客攻擊的成功率。除了社群媒體之外,企業入口網站或新聞也會經常用到一些照片,這些照片也會含有一些關於個人的細節。

今日,生物辨識技術在認證上扮演著比 10 年前更重要的角色,許多裝置和網路帳號現在都透過臉部辨識或掃描眼睛來認證。

從社群媒體上取得照片之後,駭客就能做到以下事情:

  • 使用生物辨識認證來進入偷到的裝置。
  • 在使用生物辨識進行認證的平台上,以某人的名義建立帳號。
  • 假扮成某人並使用他們的個人或企業帳號。

不論是手機的相機或手持式影音部落格攝影機,目前都在快速演進和進步,而且 HD 或 4K 影片已經是社群媒體貼文的標準。不幸地,有些人的裝置已經強到可以讓歹徒擷取到有用的指紋資料。

這之所以特別危險,是因為指紋已經成為許多裝置 (從智慧型手機到公司筆電) 以及帳號預設的認證機制。在某些國家,您甚至可以使用指紋來購買商品或服務。

這項個人資料變得可以公開取得,而且在許多情況下,甚至是被積極推廣的,目的就是希望讓更多人看到這些影片。如果是一些名人和專業人士,可能有數百萬人會看到他們的影片和照片。但他們卻很難控制這些生物辨識特徵資料不被流傳,他們甚至不曉得誰能取得這些資料、內容如何被使用,以及這些資料將被保存多久。

長久以來,生物辨識資料一直被應用於資安、犯罪調查、鑑識分析,以及大樓門禁。但現在,生物辨識資料已經成為主流,有數千萬人每天都在使用臉部辨識和指紋辨識系統。這意味著,假使處理這類生物辨識特徵資料的技術和流程出現了漏洞或弱點,那麼這數千萬人將立即受到影響。除了前述的情境之外,經由社群媒體暴露的生物辨識資料還有以下風險:

  • 訊息與身分冒用詐騙。有了社群媒體上暴露的生物辨識資料和資訊,駭客就能聯繫和詐騙受害者的親朋好友。
  • 變臉詐騙。駭客可在電話當中使用Deepfake(深偽技術)來假扮成您的同事或業務合作夥伴,騙他們執行匯款。
     趨勢科技AI 防詐達人App加入防堵以深偽 (deepfake)形成的換臉詐騙行為,可即時識別以人工智慧變更換臉的影片或直播畫面,藉此避免惡意人士以名人臉譜、熟識面孔進行詐騙。
    ☞ Android用戶請立即免費下載 ☞ iOS用戶請立即免費下載


  • 建立新的帳號。駭客可使用網路上暴露的資料來騙過身分認證服務,進而在銀行或金融機構 (甚至是政府機關) 建立新的帳號,然後將這些帳號用於惡意活動。
  • 恐嚇。使用社群媒體上暴露的生物辨識資料,駭客就能製作更有效的恐嚇材料。
  • 假訊息。駭客可能假扮成名人來操弄大眾輿論,這樣的手法肯定會造成金融、政治,甚至聲譽上的後果。
  • 接管裝置。駭客可能竊取或掌控物聯網裝置或其他使用語音或臉部辨識的裝置。

除了生物辨識特徵之外,還有一些「非」生物辨識特徵可能被用來識別或分析個人,包括:無法去除 (或幾乎無法去除) 的特徵,例如胎記或刺青,以及可去除的特徵 (如衣服和配件)。這些特徵可用來分析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種族、年齡等等。此外,駭客也可能利用社群媒體上暴露的名牌服裝、太陽眼鏡、帽子、包包等等來決定其攻擊和犯罪的優先對象。


◎瞭解更多 趨勢科技AI 防詐達人
Android用戶請立即免費下載iOS用戶請立即免費下載

哪裡可以看到這類生物辨識特徵?

許多平台及許多類型的媒體,都可以看到這類暴露在外的生物辨識特徵。比方說,即時通訊軟體 (如 Telegram 群組聊天)、 社群媒體平台、政府與企業入口網站,以及各大新聞媒體。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生物辨識資料的一項問題就是:它不像密碼,一旦洩露之後,幾乎不可能變更。我們怎樣才能更換一副新的虹膜或指紋呢?它就像您一輩子無法變更的密碼,一旦遭到公開,不論 5 年、10 年之後都還是能夠使用。所以您很重要必須知道的就是,您到底有哪些個人生物辨識資訊已經被公開,這些資訊的曝光將對您造成什麼影響。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我們建議您使用一些較不容易被曝光的生物辨識特徵 (如指紋) 來進行認證或驗證敏感的帳號。最好可以降低網路影像的畫質,甚至將某些特徵模糊掉。對於正在使用生物辨識特徵的企業來說,最基本的應該要有三項認證因子:❶使用者擁有的東西、❷使用者知道的東西,以及❸代表使用者本人的東西。當三者結合起來,再搭配每個帳號專屬的某些東西時,就能構成非常有效的認證或驗證機制。最後,任何需要處理敏感資料和資訊的企業都應該標準採用多重認證 (MFA)。

欲了解有關這項威脅的更多資訊以及如何防範攻擊,請閱讀我們的報告「 一朝外洩,一輩子蒙受其害:社群媒體生物特徵資料如何影響未來生活」(Leaked Today, Exploited for Life: How Social Media Biometric Patterns Affect Your Future)。

⏬ 下載研究報告

⏬ 下載單頁摘要


⭕️ AI 防詐防毒

趨勢科技PC-cillin雲端版 運用最新 AI 防毒防詐技術,全面保護您的身分隱私,讓您享受上網安心點。

不只防毒也防詐騙 ✓手機✓電腦✓平板,跨平台防護3到位➔ 》即刻免費下載試用




✅ 獨家 AI 隱私權分析技術 讓您的個資,由你自己掌握
✅社群帳號盜用警示 在災害擴大前,搶先一步做好防範
✅全球個資外洩追蹤 24小時為您監測守護
✅跨平台密碼安全管理讓 您安心儲存所有網路帳密

IG

你在 FB、IG 等社群網路上的隱私,真的安全嗎?五步驟立即檢視!

3月5日晚間,全球50 萬網友同步焦慮症發作,因為 fb 臉書跟 IG 等社群軟體,發生大當機。連 META發言人史東(Andy Stone)也只能在當機發生後半小時於X(Twitter前身)發文表示「正在處理中」。這也讓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撿到槍抓到機會開酸:「如果你能看到這篇貼文,代表我們的伺服器正在運作。  」 這事件讓不少人因帳號被強制登出,又忘記密碼無法登入而感到驚慌。甚至有駭客連夜製作網路釣魚信件,提醒大家輸入密碼之前,請再三確認是否為網路釣魚,以免帳號落入駭客手中。雖然兩小時後陸續恢復, 這事件也提醒重度依賴FB(Facebook,臉書)和 IG (Instagram)的我們,是時候定期檢視社群網路帳號,並保護好自己的社群帳號了。     

*密碼怎麼都想不起來?只要一組超級密碼,就能自動登入網站的密碼管理通,為您保護並記憶管理各種複雜的網站帳號密碼,讓你無須每次手動輸入帳號密碼立即免費下載

繼續閱讀

如何不讓你的 IG、FB 等社群網站貼文,在假期間出賣你的個資?

網路騙子和駭客會利用社群網站,在假日期間進行各種網路犯罪。不幸的是,社群媒體對網路犯罪分子來說相當有價值,近年來甚至超過更傳統的目標。比方說,一個有效的社會安全號碼在暗網上只賣2美元,而被入侵的Instagram和Facebook帳號價格分別高達45美元和65美元。即使是拷貝的萬事達卡(帶密碼)也只賣到25美元!

在假期期間保護社群帳號的六個建議

📌1.出遊期間不要分享照片、打卡,同時與提醒同行友人

繼續閱讀

「類Twitter」「文字版IG」-Threads是什麼?怎麼玩?如何保護自己?

你試用過Threads了嗎?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人們在網上對這新社群平台的瘋狂追捧。事實上,它在首日上線就已經吸引超過一千萬的使用者註冊(根據Meta執行長馬克·祖克柏所說)。但Threads一上線便引起爭議不斷,包含「類Twitter」抄襲之說,還有許多跟風註冊的用戶,在使用後不滿意急著刪除,卻連同 IG 帳號也被一併刪除。在官方公布單獨刪除Threads的方法之前, IG 官方建議用戶選擇「停用」Threads 帳號,以隱藏帳號個人資料與貼文。如果你還沒有使用 Threads,先透過本文來認識他吧。


一分鐘認識 Threads


Threads是Meta新推出的一款文字社交平台,與Instagram是連動關係,也被網友暱稱為「文字版IG」,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 Instagram要求你每次發文時要分享照片或影片,Threads則是讓你可以用文字分享。(當然,你還是可以在上面發表照片和影片。)
  2. 與 Twitter 相比,Threads 每篇留言的可用字數更多(500個字元),Twitter的免費使用者只有280個字元(付費使用者可以獲得更多)
  3. 你可以輕鬆地用Instagram帳號加入Threads,只需點一下就可以將你的Instagram社群連結到Threads!

讓我們一起快速地看看這款新的應用程式,同時也別錯過我們的資安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