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理看資安趨勢》循資安政策 私有雲更安心

BOB作者:洪偉淦  趨勢科技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

 

私有雲與傳統IT架構的最大不同,在於深具快速擴充的彈性,導致移動性特別大,機器的所在位置,往往隨著需求調整而變遷,而非一成不變。在此前提下,過往運用閘道概念,針對一群實體主機實施圈地保護的做法,顯然不合時宜。

循資安政策 私有雲更安心
循資安政策 私有雲更安心

時至今日,大家多已理解虛擬化與雲端運算的效益,其饒富彈性及擴充性之特質,確實有助企業降低管理成本、減少硬體購置支出;但儘管如此,仍有若干企業對雲端心存顧忌,甚至懷疑私有雲是否真的安全無虞。其實只要實施正確資安政策,企業仍可安心的使用私有雲。

然而,企業管理者在擬定雲端安全政策之際,務必清楚認知,虛擬與實體架構截然不同,倘若硬將過往資安政策套用至私有雲環境,恐因格格不入而滋生風險,所以必須釐清新舊架構之差異,才有助於產出正確的政策方針。

私有雲與傳統IT架構的最大不同,在於深具快速擴充的彈性,導致移動性特別大,機器的所在位置,往往隨著需求調整而變遷,而非一成不變。在此前提下,過往運用閘道概念,針對一群實體主機實施圈地保護的做法,顯然不合時宜,因為私有雲環境的變化性太大,根本不存在固定疆界,企業自然需要調整資安對策,在沿用閘道式防護機制之餘,另須於主機端(Host-based)部署防火牆或IPS等防禦系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虛擬化應用頻度持續攀升,虛擬機器的快速增生,將是今後無可避免的現象;這也意味著,企業想要確保每台虛擬機器,都能切實依循資安政策,難度勢必愈來愈高,倘若控制失當,恐導致不同虛擬機器出現資安落差。 繼續閱讀

十大AWS安全秘訣:第九條 進行弱點評估

作者:Justin Foster

在這系列裡,Mark和我已經討論過如何去強化你的AWS資源(涵蓋虛擬機器的內外部)以及進行同步監測。最後兩個秘訣是有關如何評估你的整體安全性,讓你可以了解你的風險等級和衡量進度。

這或許是老生常談,卻再真實也不過…你不能管理無法衡量的事物。你可能設有層層防禦,但除非你進行過弱點評估,你永遠不知道真實狀況如何。

評估你的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進行弱點評估,會對你系統內所有區域的弱點進行確認和排定優先順序。你會先透過工具、服務和手動評估等混合方式來對弱點進行分類。接下來要排定弱點的優先順序,以及評估消除方法。

工具和服務往往有兩種形式,網路或基於本機的掃描。而這兩種形式都有主動或被動式的掃瞄器。有些弱點只能在虛擬機器上或特殊權限網路上被偵測到。

如果你正要對你的AWS虛擬機器進行網路掃描,你需要填寫AWS弱點/滲透測試申請表。這樣AWS才知道你將要進行掃描,而不會中斷你的連線。

繼續閱讀

「我不想將我所有的資料都放入雲端。」你為何害怕雲端技術?

作者:Ryan Delany

身為趨勢科技WorryFree Business Security服務的產品行銷經理,我聽到許多對這產品的反對聲音,尤其有許多是針對雲端技術的恐懼。我從客戶和合作夥伴所聽到的一些例子是:

「如果我的網路斷線,那我就不安全了。」

「我不想將我所有的資料都放入雲端。」

「我不想將所有頻寬都浪費在將所有東西上傳到雲端掃描。」

這些日子以來,一般人已經開始越來越了解雲端了,感謝GoogleAppleNetflix和其他消費性產品公司花了大把錢在行銷上。他們幫助客戶去了解雲端相關產品,以及這些產品如何讓客戶享用。幸運的是,有在家裡使用這些雲端服務的中小企業老闆和員工都對雲端技術比較認識。

我不希望深入去解釋技術,但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幫助你了解WorryFree Business Security的架構。這是個端點安全解決方案,特別為中小企業(SMB)打造,好在Windows,Mac和Android三個平台上去保護你和你的資料。這解決方案有兩個主要組成部分。

第一個組成部分,我稱之為管理主控台。這是當你身為管理者時,用來管理產品、設定策略、查看日誌檔、跑報表以及進行任何產品相關例行工作的地方。這個管理主控台實際上位在高度安全的趨勢科技資料中心內。

第二個組成部分稱之為客戶端。它需要被安裝到每個設備上(Window、Mac、Android),並負責提供設備上的實質保護。它會執行檔案掃描,封鎖發現的惡意軟體,並將結果回報給管理主控台。

「如果我的網路斷線,那我就不安全了」

現在你了解它的架構,可以輕易地的發現這說法並不成立。理論上,如果所有的安全性都是由實際安裝在設備上的客戶端所提供,怎麼可能因為沒有網路連線就不安全了呢?所以答案是,你並不會不安全。產品內所需要用來保護你設備的一切都在設備上,不需要連接網路。

「我不想將我所有的資料都放入雲端」

由於管理主控台實際上位在雲端,所以會有一定數量的資料放在雲端。表面上這疑問是成立的,不過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我所有的資料」。唯一會存放在雲端的資料是由客戶端所生成的日誌資料,還有身為管理者的你所添加到主控台的任何額外評論/留言。

這產品不會將任何現有資料,像是文件、電子表格、檔案等拷貝複製到雲端。所以底線就是,你的東西都不會被移動到雲端。我們只會將偵測到惡意軟體的相關資料,像是時間、電腦名稱、病毒名稱以及相關元資料(metadata)儲存到雲端。

「我不想將所有頻寬都浪費在將所有東西上傳到雲端掃描」

回到之前架構的討論,我提到所有的保護都是由第二個組成部分,實際位在設備上的客戶端所提供。所有的掃描、分析和修復都在設備上完成,所以這說法並不成立。

這產品確實有一些創新技術,像是會利用雲端更新去進行智慧掃描的主動式截毒技術。不過相反地,這些功能實際上是讓頻寬用得更少,而非更多。正在掃描的檔案永遠不會離開設備,也不會上傳到任何地方,包括雲端。

繼續閱讀

關於整合安全解決方案,五個要問遠端管理模組廠商(RMM)的問題

作者:Ryan Delany

遠端管理模組(RMM)廠商通常都會對其核心產品提供整合的安全解決方案。但這些整合產品的安全功能如何?在之前的部落格文章裡,我提出五個要問你RMM廠商關於整合安全解決方案的問題。現在有另外五個問題讓你可以確認是否包含在解決方案裡。

1.      取得整合安全解決方案授權的程序為何?
有時你需要透過大量前期採購安全解決方案授權以獲得更好的價格,或是因為它們被成套銷售,讓你無法根據業務需求來彈性地增加或減少授權量。
先不談價格和任何前期成本,你是如何取得這些授權的?你需要向RMM廠商下定單,然後等待一段時間直到他們可以提供這些授權,因為他們需要轉單給安全解決方案廠商嗎?如果你在週末時進行新的部署,卻沒辦法即時啓動這程序的話會如何?你可以全年廿四小時無休的要求並取得授權嗎?
2.      取得整合安全解決方案技術支援的程序為何?
RMM廠商並沒有辦法去支援安全解決方案,因為他們缺乏知識和專業技能(意料之中,因為這安全解決方案並非他們所開發)。那你要如何獲得支援?你可以直接聯繫安全解決方案廠商嗎?還是你要將問題提交給RMM廠商,他們再轉給安全解決方案廠商?當你提交問題時,預期的平均回應時間是多久?更重要的是,你的客戶需要等多久?
3.      你與安全解決方案廠商的合約有多久?當合約到期時,會發生什麼事?
就跟你的業務一樣,你會跟客戶談判合同的長短,RMM廠商和安全解決方案廠商談判合約時,也會有個期限。重要的是要了解當這合約到期,RMM廠商決定不再續約,並切換另一個安全解決方案時,會有什麼影響。
當他們續簽合約時會影響到你嗎?當他們決定更換其他廠商為合作夥伴時呢?這些對你和你的客戶來說代表什麼?
繼續閱讀

軟體定義軟體 軟體定義的歷史性一刻

作者:趨勢科技雲端安全副總裁Dave Asprey

「軟體定義“Software defined” 」是IT和雲端技術的最新流行語。有些人討厭它,因為幾乎就跟「雲端」一樣,行銷人員在真正產品出現前就開始忙著使用「軟體定義“Software defined” 」這名詞。 雲洗白(Cloudwashing)是個真實現象,而且很容易就搭配使用。「軟體定義洗白」就沒那麼好上口了,而且會讓人覺得是跟網路相關的虛擬洗衣。

下面會介紹為什麼你該擁抱這名詞(我喜歡它甚至超過雲端),還有我們在「軟體定義」流行之前是用什麼名詞。

它非常流行。 VMware喜歡「軟體定義」到為了軟體定義資料中心買下軟體定義網路(SDN)廠商Nicira。 EMC則到處都是軟體定義儲存。我在Arista Network的朋友們談論軟體定義雲端網路,而且很可能是SDN這名詞的發起者。(如果我錯了,而你知道是誰發明這名詞,請告訴我 – @daveasprey

事實上這想法並不是新的。底下是我們以前的「軟體定義」。

任何基於策略(Policy-based)的解決方案

在一九九九年,我和別人一起為Prentice-Hall寫了一本三百五十頁,名為「企業級網際網路」的書,因為網路泡沫化的關係,所以從未出版過。在這本書裡,我寫了大量關於基於策略(Policy-based)和策略驅動(Policy-driven)架構是如何為網際網路所需,好去達到企業所期望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水準。網路工程師已經談論策略和基於策略架構超過十年了。VLAN策略甚至是今日保持雲端網路區段的基本組成。

軟體定義和基於策略的差別是…行銷。再一次地,市場行銷影響很大。我數年前在Speedera(現在的Akamai)所建立的雲端服務稱為「彈性運算」,因為我沒有足夠的行銷智慧去想到「雲端」這個詞。總歸來說,它所做的跟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雲端一模一樣:基於規則或策略來提供新虛擬機器。只是名字不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