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商品搶的是比快! 搶購慢一步? 不是電腦慢而是駭客搞鬼!

哈嘍!小姐請問您先前網購結帳方式誤選了十二期,恐怕會多繳錢喔!是不是方便與您核對基本資料,在請您下單更改付費方式呢?您的電話0900XXXXXX,當電話那端的客服小姐正在熟練的一字不漏地唸出您的個資時,您的心理是否寒毛直豎,心中OS:到底去哪裡拿到這些資料的啊?

或是當你在網上搶購限量球鞋開賣前,萬事具備的設定好資料,並等待開賣按下送出的那一秒,電腦畫面永遠只會轉轉轉,轉到最後就當機?這時你只能眼巴巴的乾瞪眼吶喊:天啊!我又慢人家一步了,而在這些狀況下,其實這些狀況都有可能是電腦病毒來搞鬼!

惡意病毒的威脅,個資恐外洩

在2018年萬豪國際集團公布旗下的Starwood(喜達屋酒店)遭到病毒入侵,該集團在全球擁有超過6700家酒店,其中上看五億會員的個資遭到盜取,其中包含姓名、地址、信用卡甚至是護照ID以及會員飛機航班等,專家表示,這是僅次於兩次Yahoo駭客事件,史上最大的一次駭客事件。

而2017年Yahoo也宣布在2013年8月的駭客入侵事件中有高達30億的受害帳戶,而這些帳戶被竊取的帳戶資料,涵蓋姓名、電子郵件、電話號碼、生日,有些帳號還被取得加密或未加密的安全問題與答案,諸如此類的個資外洩問題,在現在網路當道的時代防不勝防,就連世界搜尋引擎龍頭的Google 也因為病毒入侵,而被迫將於2020年結束Google+的服務。

以上的兩個例子雖都指向大企業,但也意味著一般民眾所存在更大的風險。

繼續閱讀

中國連鎖飯店的被竊資料及其他非法產品在暗網論壇上販賣

趨勢科技發現來自中國連鎖飯店的個人身份資料(PII)出現在我們監控的暗網論壇上販賣。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出這些被竊資料不僅僅包含了中國旅客的個人身份資料(PII),還包括了來自西方及東亞國家的旅客資料。我們看到的樣本資料並未加密(使用純文字格式),其中有些是CSV、SQL和TXT資料。

我們認為這些資料與8月29日所報導的多達1.3億筆個人身份資料(PII)外洩事件有關。資料外洩新聞跟我們在暗網上所看到的廣告內容相符合(以8比特幣販賣,在2018年9月5日約等於5.8萬美元)。

圖1:暗網內廣告著販賣連鎖飯店資料庫駭來的個人身份資料(PII)
圖1:暗網內廣告著販賣連鎖飯店資料庫駭來的個人身份資料(PII)

廣告內聲稱這些資料包含了姓名、手機號碼、電子郵件地址、身份證號及住家地址等,總計高達53GB(約1.23億筆資料)。另一組被竊的資料包含了如登記入住時間、客戶姓名、身份證號、住家地址、生日和內部編號等客戶資料,總量達到22.3GB(約1.3億筆身份資料)。 繼續閱讀

觀光業遭殭屍網路攻擊比例上升 身份資料被竊危險指數升高

近期研究指出觀光產業是目前最容易遭受網路攻擊的產業。這項研究分析從2017年11月到2018年8月的紀錄,並發現惡意假帳號透過傀儡殭屍網路(botnet)攻擊飯店、航空公司、郵輪和旅行社的比例在部分國家有上升的趨勢,其中超過1120億的登入請求和39億次的惡意登入,超過 4成的攻擊是來自“假瀏覽器”或已知的欺詐媒介。

 

這些網站因為幫助儲存偷來的個資和提供駭客發動攻擊平台為這些犯罪集團賺取了龐大的資金。這些偷來的信用卡資料和個人身分資料(PII)可以在黑市裡低價販售或是用來盜刷賺取不法獲利。然而駭客更可以利用這些個人身分資料去登入其他線上的帳號,或是修改帳號密碼進而登陸其他的相關的帳號。飯店和航空公司提供的獎勵措施也都是駭客們下手的目標。

[延伸閱讀: 網路犯罪集團環遊世界的省錢花招]

專家亦提出警告,表示駭客認為觀光產業的資安等級是“唾手可得”,這更提醒產業需要更重視資訊安全這塊。專家也提醒出門在外必須小心使用公共空間的免費無線網路,這是駭客最常使用來投放病毒和竊取資料的途徑。

隨著科技進步,線上的資料傳輸與存取也更加方便,無論是企業或是個人用戶都應該更加的小心使用網路並保護自己免於受到駭客攻擊或是被竊取資料。以下是幾點建議確保你的系統是安全的:

給企業使用者:

  • 小心跨國客戶的線上購買或預約,他們可能使用著不同的名字其實背後都是相同的人在操作。
  • 當仲介在非他們上班時間或不同時區的半夜等時間想要談生意也要特別小心,正常的合法業者是不會在下班時間聯絡客戶的。
  • 建立員工和夥伴們的資安常識,確保他們了解各種網路威脅,並與當地警方合作,一有任何可疑交易行為立刻聯絡警方。
  • 完整安裝多層式的防毒安全系統,任何資料的泄露都可能造成對企業造成傷害和名聲的受損。

繼續閱讀

當你使用社群媒體時,會擔心個人資料安全嗎?

趨勢科技在前陣子在推特上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當你在使用社群媒體時你會擔心你的資料安全嗎?”


超過三萬三千人回覆了,但也沒有提供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然而這項調查是在前陣子高度討論的Facebook 隱私醜聞和各種資安新聞佔據媒體版面時做的。

所以……到底怎麼了?

面對的問題

提出這種調查是需要一些技巧的。這些問題的內容必須平易近人還要儘量簡化答案的選項,才能讓多數的人看懂並參與回答。這些細節往往會直接影響調查結果。 繼續閱讀

即時定位服務公司 LocationSmart 洩露客戶定位資訊,企業與個人如何保護網路隱私?

安全研究人員發現並回報LocationSmart免費網路展示工具的API漏洞可能會讓手機洩露美國電信公司用戶的即時定位資訊。與此同時,另一家公司Securus Technologies也在早些時候據報遭受駭客入侵,竊取了全美執法人員2,800份憑證。該公司據報曾經使用LocationSmart的服務功能將行動網路用戶資料出售或洩露給密西西比警長辦公室。

[延伸閱讀:專家:智慧手機定位追蹤能夠企業安全]

LocationSmart網站讓潛在客戶在網路上可以利用免費展示工具輸入自己的姓名、電子郵件地址和電話號碼來追踪行動設備的大致位置。會寄送一封簡訊到所提供電話號碼來取得權限ping最近的基地台以進行追蹤,在同意後會寄送簡訊給用戶提供Google地圖上的約略經緯度。

[延伸閱讀:身份竊盜和你的個人資料價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