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12 月初,趨勢科技在 Google Play 官方應用程式商店上總共發現了 36 個會出現不當行為的應用程式。這些應用程式皆有著貌似安全軟體/資安工具的應用程式名字,例如:Security Defender、Security Keeper、Smart Security、Advanced Boost 等等。此外更宣稱具備各種實用功能:掃瞄、清理系統、節省電力、幫 CPU 降溫、鎖住應用程式,以及提供訊息安全、WiFi 安全等等。
應用程式一旦執行之後,使用者就會看到一大堆安全警告、電量過低等通知及緊緊相隨的廣告訊息。例如,當使用者在安裝其它應用程式時,它會立即警告使用者該程式疑似惡意程式。或者,使用者可能會看到系統浪費了 10.0 GB 的空間,提醒使用者採取某種行動。在核對過原始程式碼之後,我們發現這些安全警告的其實都是假的,其目的是背後暗中蒐集使用者的資料、追蹤使用者的定位資訊,並大賺廣告財。
惡意應用程式會將使用者個人資料、已安裝的應用程式,以及附件檔案、使用者操作資訊、觸發的事件等資訊傳送至遠端伺服器。除此之外,還會蒐集 Android ID、網路卡實體位址 (MAC)、IMSI (行動電信業者識別資料)、作業系統資訊、裝置品牌與型號、裝置詳細資訊 (螢幕大小和畫素密度)、語言、地理位置資訊以及裝置已安裝應用程式。
要確保行動裝置安全並保護珍貴資料,使用者可採取以下五個基本動作:
- 廠商通常會盡速修補自家應用程式和軟體的漏洞,所以使用者務必隨時更新到最新版本。更新是保持行動裝置安全、防範已知威脅的必要動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