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 觀點 】行動虛擬化 – 解決自帶裝置(BYOD)問題

作者:趨勢科技 技術長  Raimund Genes

對許多今日的使用者來說,他們使用科技的方式是由行動裝置來決定。他們的主要設備不是桌上型電腦,甚至不是筆記型電腦,而是一款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而資料也不儲存在硬碟或隨身碟上,企業資料現在是儲存在雲端,使用者在需要時才加以存取。如果我們檢視個人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銷售數量就能夠看出明顯的趨勢。在2014年第三季,分析師估計總共售出了7,940萬台電腦,而同一時期則售出了3億100萬支智慧型手機
手機 指紋 mobile2

這改變了IT人員和最終使用者的關係。在過去,他們提供使用者能夠集中管控的電腦。然而對許多組織來說,這項政策已不再適用:被認為是「個人」裝置的是行動裝置,而非一般電腦。

結果就是自帶設備(BYOD)的興起。使用者購買自己的設備且自行負責,但公司負擔部分費用。理論上來說,大家都高興:使用者拿到自己想要的設備,公司可以看到成本降低及更有效率的新IT系統使用率增加。會有什麼問題呢?

不幸的是,自帶設備可能帶來的不是美夢而是噩夢。公司資料最終會和個人資料混在一起,造成較高的資料外洩風險。設備也可能被入侵,用來攻擊組織內的其他目標。自帶設備結果可能變成自帶災難。

已經有人嘗試去解決這個問題,但並非做得很好。他們設法分開設備上個人和工作的部分,但對使用者和公司來說都很難使用。

那麼有什麼好方法來解決這看似棘手的問題?我們可以到一般電腦的世界來尋求可行的解決辦法。在虛擬桌面基礎架構(VDI)中,使用者存取伺服器上的虛擬機器。為什麼我們不能在行動裝置上做一樣的事情?

讓我們稱之為行動虛擬基礎架構或VMI。手機上的用戶端不用做特別的事情,只要連上一個在公司伺服器上運行的虛擬行動作業系統。因為它本質上跟在設備上所習慣的作業系統相同,所以使用者的接受度應該是高的。

而更重要的是,正確實作VMI解決方案不會讓使用者設備上的資料出現風險。這對許多產業來說將很有用:例如在醫學環境,不會出現讓敏感醫療資料真的離開醫院伺服器的風險。對於有法規去嚴格限制資料該如何或在何處存取的行業來說,這帶給員工更加靈活的工作方式。

VMI是考慮實行自帶設備政策的企業所該認真思考的選項。自帶設備對公司帶來許多好處,但也帶來風險。VMI可以幫助管理這些風險,讓公司在充分享受自帶設備好處的同時也減少任何潛在問題。

你可以觀看下面影片來獲得更加詳細的資訊。

@原文出處:Mobile Virtualization – Solving the BYOD Problem

個人自備裝置(BYOD)最大安全威脅:行動惡意程式

最近一項產業研究報告顯示每日約可發現2,000 個新的 Android 惡意程式樣本 。此外,PC Tech 也指出,研究人員已發現從 2011 年至 2013 年,Android Google Play 商店上的行動惡意程式成長了 388%

69% 的員工會在工作中使用個人行動裝置,然而 IT 部門卻只意識到其中的 34%。一旦 IT 人員無法掌握有多少人連上企業網路,就很難確保裝置不受感染。 

今日企業似乎都急著搭上個人自備裝置 (BYOD) 潮流的順風車。毫無疑問,提升企業員工的行動力可帶來一定的效益,例如提升員工之間的協同合作,進而提升整體生產力。然而,當企業打算制定一套 BYOD 政策時,有幾項重要因素必須列入考量,那就是資料安全相關問題。

BYOD 計劃的成功與否,取決於決策者是否想到行動裝置需要的額外防護。假使系統管理員允許員工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和筆記型電腦來存取任何敏感的企業資訊,這些資料就很可能遭駭客暗中窺探或竊取。只要事先防範到這類威脅,企業就更能防止資安事件發生,避免企業受害。

哪一種行動作業系統最合適企業?

首先要考量的一項特殊風險就是行動惡意程式。隨著人們逐漸利用個人裝置來執行業務並存取企業敏感資訊,行動裝置平台已成為網路犯罪者的資訊竊取目標。因此,企業領導者若能認知此一威脅,進而加以防範,將是企業的一大福音。

導致行動裝置感染惡意程式的因素有哪些?
防範行動惡意程式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了解什麼樣的活動和使用方式會導致裝置遭到感染。根據趨勢科技最近一項研究顯示,有許多因素會帶來安全風險,導致裝置感染行動惡意程式,其中之一就是缺乏意識。最近一項調查發現,69% 的員工會在工作中使用個人行動裝置,然而 IT 部門卻只意識到其中的 34%。一旦 IT 人員無法掌握有多少人連上企業網路,就很難確保裝置不受感染。

另一個可能造成裝置感染行動惡意程式的原因是未採用正式的 BYOD 程序,這通常和缺乏意識是一體兩面。

趨勢科技白皮書指出:「在某些情況下,企業可能為了討好員工而非正式地鼓勵員工使用自備裝置。但企業並未明文規定一些使用原則或建立良好的使用習慣。」

缺乏明文政策規定工作上可使用哪些裝置和應用程式,以及員工在使用行動裝置時應承擔什麼安全責任,行動裝置的感染風險就會大幅提高。在允許員工使用智慧型手機、平板或其他裝置連上企業網路之前,系統管理員必須先建立一套 BYOD 政策,明定允許和不允許的裝置使用方式,確保企業敏感資料和文件受到完整保護。

行動惡意程式發展趨勢:樣本類型與 Android 感染
除了了解可能導致行動裝置感染惡意程式的因素及使用方式之外,認識今日攻擊威脅的發展趨勢也很重要。根據趨勢科技白皮書指出,一些惡意程式最常見的手法包括木馬化 App 程式與惡意連結,都會試圖引誘使用者在裝置上安裝有害的程式碼。 繼續閱讀

《總經理看資安趨勢》BYOD端點亦應納管

BOB作者:洪偉淦  趨勢科技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

行動裝置出貨量目前已凌駕傳統PC,展望未來,此類設備現身於企業網路的機率,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企業應重新定義企業的端點裝置的範圍,不管是桌機、筆電、伺服器或行動裝置,皆應被涵蓋在內,任何一項端點,都沒有自外於中央控管機制之理,行動裝置也應不例外。

BYOD端點亦應納管
BYOD端點亦應納管

 

自帶設備(Bring Your Own Device,BYOD)不僅是熱門辭彙,也的確是當前頗為盛行的趨勢,在企業內此現象已十分普遍;但在此同時,大多資訊主管其實很清楚,BYOD最大隱憂就在於資料外洩,未加以管制的行動裝置一開放使其存取公司網路、收取公司電子郵件及其他資訊,便可能成為資料外洩或駭客入侵的重要管道。

行動裝置遺失率高,內存的資訊外洩的風險也相對升高。此外,駭客可運用惡意App或弱點攻擊等方式,以受害的行動裝置為切入點,一路取得企業資料的存取權限,屆時受駭企業的個人資料、甚或價值更高的機密資料,都可能成為竊賊的囊中之物,企業輕則陷入個資外洩訟訴,重則因智財權外洩導致競爭力驟降,資訊主管不能漠視其影響。 繼續閱讀

自帶應用程式(BYOD):管理風險才能真正得到好處

作者:Erica Benton

在這些日子裡,當我們談論到消費化趨勢時,注重的往往是設備方面,就是自帶設備(BYOD)裡的「設備」。但企業員工已經在工作場合裡使用消費性產品很長一段時間了 – 只要想想過去超過五年間,來自Yahoo、Google或其他公司大受歡迎的即時通或電子郵件產品。感謝雲端運算和強大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普及,自帶應用程式(Bring Your Own Apps,BYOA)的趨勢真正往前邁出一大步,IT也要更加的了解和加以管理。

現在熱門的消費性線上應用程式有著巨大的服務需求,包括線上儲存和檔案共享(Dropbox)、部落格(WordPress和Blogger)、電話(Skype)、社群媒體和參與(Twitter、Facebook、HootSuite)和協同合作(Huddle和Yammer)。但問題跟自帶設備一樣,這些未經批准的工具基本上都是偷偷地進入企業專案,只是臨時性的解決方案。它們的確是可以節省許多時間,讓使用者可以在家工作,直觀而能夠提高生產力的工具,但同時也會對組織帶來額外的風險。

這些風險主要來自於一個事實,就是這些應用程式大多數並不是設計給企業環境所用,沒有提供相關的安全政策和控制。他們主要提供給一般消費者,這可能會帶來資料隱私問題,如果將企業敏感資料放在第三方伺服器上。

雖然許多網路公司會嚴格審查和控制自己資料中心的安全性,但是如何挑選這些供應商也該是IT主管一開始就必須參與的。而且還有些其他的風險可能產生,如果雲端供應商倒閉或是被買走,或有員工帶著他們的私人網路帳號離職,那麼這些企業資料會發生什麼事?

繼續閱讀

在自帶設備(BYOD)冰山下所該注意的事

作者:Cesare Garlati

新的數據顯示,企業正因為員工所帶入的各種消費性科技而越發暴露在危險中。

我剛從北歐旅行回來,在那我代表趨勢科技向當地媒體介紹 YouGov 最新的自帶設備(BYOD)問卷調查。裡面涵蓋了來自挪威、瑞典和丹麥所訪談收集到的3,012份資料,可以了解許多對這爭議IT趨勢的細節問題。最重要的是,這研究確認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世界各地的公司都因為員工將各種消費性科技帶入企業且不可避免地用在工作上而增加了安全風險。

消費化和自帶設備(BYOD)在北歐已經變成主流。大多數(56%)受訪者承認有將一或多個個人設備用在和工作上。筆記型電腦是最常被用在工作上的個人設備(42%),接下來則是智慧型手機(33%)和平板電腦(11%)。
消費化和自帶設備(BYOD)在北歐已經變成主流。大多數(56%)受訪者承認有將一或多個個人設備用在和工作上。筆記型電腦是最常被用在工作上的個人設備(42%),接下來則是智慧型手機(33%)和平板電腦(11%)。

消費化和自帶設備(BYOD)在北歐已經變成主流。大多數(56%)受訪者承認有將一或多個個人設備用在和工作上。筆記型電腦是最常被用在工作上的個人設備(42%),接下來則是智慧型手機(33%)和平板電腦(11%)。

和這數據一致的是,大多數雇主(56%)也接受消費化和自帶設備,而且允許員工在工作上使用自己的個人電腦(44%)、智慧型手機(36%)和平板電腦(15%)。然而,儘管大多數使用者(66%)會認真遵守企業政策,不過也有近三分之一(29%)受訪者承認會繞過企業規定,這也造成了公司無可避免的安全風險。這證明了不管企業喜歡或不喜歡,企業IT都對正在發生中的自帶設備和消費化趨勢都失去了控制。

這些個人設備訪問企業網路和資料時的安全性是最被關心的問題。事實上,有相當數量的受訪者(63%)都了解這風險,也在部分個人設備上安裝安全軟體。然而,儘管出現在新行動平台上的惡意軟體數量呈現指數性的成長(特別是Android),但這些使用者中只有一小部分安裝安全軟體在自己的智慧型手機(16%)上,平板電腦上則更少(7%)。

透明度和充分披露是企業自帶設備計劃的成功關鍵。然而,只有一小部分使用者(8%)曾被雇主告知,他們的個人檔案和隱私可能會因為將自己的個人設備連到企業網路而受到影響。

更糟的是,有大部分使用者(54%)承認將自己的個人設備給別人使用。個人電腦是最可能讓家人或朋友一起使用的設備(40%),接著是智慧型手機(20%)和平板電腦(10%)。這也是主要的擔心,企業資料可能會暴露給並不瞭解企業自帶設備政策的第三者。此外,雇主發起遠端鎖定和資料擦除時也可能會影響到第三者的個人檔案,進一步讓公司需要擔負責任或訴訟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