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墨西哥、豬肉和雲端的陰謀 – 資料外洩防護和國土安全部

作者:作者:趨勢科技雲端安全副總裁Dave Asprey

趨勢科技雲端安全副總裁Dave Asprey

 

Mark Lemley,一個朋友同時也是史丹佛的法律教授,他有一篇很棒的部落格文章。

 

美國國土安全部最近因為情報自由法的訴訟而被迫公布用來監視社群網路和網路媒體以找出恐怖主義跡象或其他對美威脅的單字列表。

 

可笑的是,威脅單字包括了「pork(豬肉)」、「team(團隊)」、「Mexico(墨西哥)」,還有 – 你猜對了,cloud(雲端)。因為我 cloudywords.com 的工作緣故,我在雲端運算百大部落客榜上有名,所以我敢肯定我已經在政府的監視名單內了(嗨!各位)。還不提我曾經寫過 跟培根相關的內容,那也是種豬肉產品。

 

這個單字列表包含在國土安全部2011年分析師桌上手冊內,好讓全國營運中心內盡責的員工可以去「確認對國土安全部和反應活動不利的新聞報導。」

 

雖然遭受質疑,美國國土安全部堅持這樣的做法是好的,他們永遠不會找尋詆毀政府或一般的異議言論,因為他們只針對「潛在的威脅」。你知道的,就像是豬肉的威脅。一位國土安全部官員告訴赫芬頓郵報說,這份名單「是個起點,而不是終點」可以對人為威脅或自然災害保持警覺。

 

有趣的是,國土安全部在處理的問題,就跟企業在資料外洩資料外洩防護(DLP)上所面對的一樣。在一個企業內部,如果你不希望員工將機密資料送出公司。你會怎麼做?建立可能是外洩跡象的文字和數位簽章,再跟員工送到公司外部的資料做比對(像是Dropbox或是Google)。

 

最終結果?除非你非常有計畫的部署DLP軟體,並且在部署時先做好資料分類。不然你所會得到的就是像美國國土安全部這樣可笑的單字列表。

 

更糟的是,資料保護法跟廣為人知的外洩事件,加上BYOD(自帶設備)和BYOC(使用自己的雲端),這些都會讓你需要有真正好的DLP,即使它通常不會有立即明顯的投資報酬率。

 

也就是說,好的DLP是可行的。事實上,在最近的一項調查,產業分析公司 Canalys預測,2012年在歐洲和亞太地區,DLP會是IT投資在企業安全成長最快速的部分,比郵件、網頁安全或是加密還要多三倍。

 

如果你在IT工作,下列的單字盡量不要用在社群網路上,除非你想要觸發觀察列表:

 

Mitigation, Response, Recovery, Security, Threat, Screening, Crash, Incident, Cloud, Leak, Infection, Computer Infrastructure, Telecommunications,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Grid, Power, Electric, Attack, Target, Flood, Warning, Phishing, Rootkit, Phreaking, Brute Forcing, Mysql injection, Cyber terror, hacker, China, Worm, Scammers還有我的最愛… social media。

繼續閱讀

Android上的間諜軟體測試版會竊取簡訊

趨勢科技發現一個目前可在Google Play上找到的間諜軟體正在某些駭客論壇上熱烈的討論著。從三月十一日開始,就可以從網站上下載這軟體的測試版。估計有五百到一千名使用者已經下載過這ANDROIDOS_SMSSPY.DT間諜軟體。

 

趨勢科技發現一個目前可在Google Play上找到的間諜軟體正在某些駭客論壇上熱烈的討論著。
趨勢科技發現一個目前可在Google Play上找到的間諜軟體正在某些駭客論壇上熱烈的討論著。
從三月十一日開始,就可以從網站上下載這軟體的測試版。估計有五百到一千名使用者已經下載過這ANDROIDOS_SMSSPY.DT間諜軟體。
從三月十一日開始,就可以從網站上下載這軟體的測試版。估計有五百到一千名使用者已經下載過這ANDROIDOS_SMSSPY.DT間諜軟體。

 

繼續閱讀

資料防護對中小企業來說比對大型企業還重要

資料防護對中小企業來說比對大型企業還重要
小型企業需要更強大的安全策略

資料外洩入侵外洩對任何公司來說都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因為這事件可能會損害聲譽並將敏感資料洩漏給惡意的對象。然而對於較小的企業來說,這影響將會更加嚴重,因為罰款、客戶流失和其他入侵資料外洩事件所帶來的後果都可能會讓這家公司永久關閉。所以保護機密資料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是更為重要。

根據CRN的報告,中小企業可以透過能夠回復資料入侵事件或是災難過程的資料來加強資料防護。決策者可以讓這些敏感資料不被惡意入侵者所接觸。

管理者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來加以回復,但是使用像是磁帶備份這樣的傳統解決方案可能會導致資料安全問題。

 1/3中小企業受訪者: 允許員工選擇自己的備份工具

 根據Mozy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大約三分之一的中小企業決策者允許員工選擇自己的備份工具,往往讓他們的資料更容易外洩。比方說,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使用外接硬碟來備份資料,即使這些設備經常被偷,遺失或是損毀。

「現實情況是,企業往往會忽略備份這一塊,一直到他們嚐到了資料遺失的後果,」Mozy的總經理Russ Stockdale如是說。 繼續閱讀

你沒被告知的手機應用程式與資料外洩

今年初發生在iOS的事件,有應用程式在未經使用者允許或甚至未告知下就從通訊錄裡收集資料。

這問題第一次引起注意是在二月初,有個開發人員發現一個社群媒體應用程式 – Path會從使用者的通訊錄裡取得幾乎全部的資料,包括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和電話號碼,而且會將這些資料在未經使用者許可下送回Path的伺服器。

經過國會議員地介入並要求Apple回答此問題時,一大堆的應用程式開發商,包括Foursquare,Hipster和最近被收購的Instagram都趕緊修改自己的軟體,讓它在要求資料時會出現要求授權的訊息。

這裡要澄清一點,Apple對國會議員的說法是真實的:「應用程式未經使用者許可收集或傳送使用者資料違反了我們的規定。」但顯然地,這在並不能阻止不法或輕忽的開發商去「遺忘」這個規定。但Apple公司已經表示它會在未來的版本解決這個問題。

在比較兩個最受歡迎的智慧手機平台時,Android的安全性和隱私控制往往落在第二名。但它已經有內建功能會強制應用程式在存取手機通訊錄時要先取得使用者授權。

 

但在這裡我還是要提出一個和一般人的習慣有關的根本性安全問題,就是大多數使用者並不知道或不關心自己的手機或是會發生在他們個人 繼續閱讀

VERIZON:外部威脅主宰資料外洩事件

外部攻擊要為2012年的資料外洩事件負大部分的責任。

外部攻擊要為2012年的資料外洩事件負大部分的責任。Verizon Business最近發表了它2012資料外洩事件調查報告的部份內容,他們調查了去年全球855個資料外洩事件裡大約90個公司。其中最明顯的是呈現出一個事實,就是外部威脅是造成2011年資料外洩事件的主要原因。

 

根據這份報告(之後會發表完整的版本),它發現有超過85%的事件調查發現有駭客攻擊。總體來說,有92%的資料安全事件是從公司外部發動的。

這份簡短版報告指出:「去年是網路犯罪特別有意思的一年。從小型的入侵外洩事件到超大型的入侵外洩事件,從激進駭客(hacktivism)到網路間諜到為錢作案的網路犯罪集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發生了,讓資訊安全專業人員在半夜都得保持清醒。」

在2010年,外部攻擊佔全部事件的88%,這也代表企業應該要比以前更加擔心這類威脅。而同時,由內在因素所產生的資料外洩率在2011年持續下降,下滑至所有事件的5%。而在兩年前,內部因素佔了10%的資料外洩責任。

身份盜竊資源中心(ITRC)2010 年的報告亦指出,內部竊賊導致的企業資料外洩佔 15.4%。

企業資料外洩事件主因已經從內部竊賊轉成外部惡意攻擊
圖說:企業資料外洩事件主因已經從內部竊賊轉成外部惡意攻擊

資料來源: Data Breaches in 2010: Indicates Mandatory Reporting Needed

往前看,企業應該可以預期到這一趨勢還會再繼續,外在威脅所產生的風險無論在數量上跟複雜度上都會持續成長,Verizon的企業解決方案研究和情報總監 – Wade Baker在Dark Reading上這麼說。重要的是公司要調整自己的資料還有相對應的網路安全策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