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零信任」(Zero Trust,簡稱 ZT) 是一種網路資安的架構和目標,它的假設前提是:任何交易、個體與身分在獲得信任並持續維持信任之前,全都不可信任。零信任網路資安策略看待網路的方式與傳統的資安觀念截然不同,傳統的觀念認為網路在被發現遭到入侵之前是安全的。
本文重點預覽:
- 邊界之外的資安
- 零信任資安模型
- 零信任標準
- 零信任觀念的混淆
- 改用零信任架構
- 零信任原則
- 踏上零信任之路
邊界之外的資安
在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企業已經變得越來越數位化。現在,他們紛紛擁抱雲端架構、支援更多的遠距上班模式,並且在轉型的過程中導入了各種X即服務型態 (as-a-service) 的解決方案。為此,資安團隊也擴大了網路防護的規模,而且通常會將網路細分成多個較小的區域來提升安全。
但不幸的是,這樣的策略反而為駭客製造了更多機會。當駭客取得了使用者的登入資訊時,他們就能在網路內部四處遊走,並且一邊散播勒索病毒、一邊取得更高的系統權限。
多重認證 (MFA) 雖然可提升登入憑證的安全性,但也只不過是增加了一道額外的認證。駭客一旦登入,就能持續對系統進行存取,除非他們自己登出,或者系統將他們登出。
各種新的工作方式,包括:使用個人自備裝置 (BYOD)、遠距上班、雲端架構等等,都會帶來新的資安漏洞。但即使擁有更新、更強的網路資安防護,能夠提升企業網路邊界的可視性,但過了邊界之外就無法掌握。
繼續閱讀